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1.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及地面自动站、风廓线雷达、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和ERA-Interim逐6 h 0.125°×0.125°再分析资料,分析2015年5月19日福建西部山区一次极端降水的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降水分为锋前暖区降水和锋面降水两个阶段,暴雨区位于低空西南急流轴左侧,水汽充足,冷暖空气交汇,不稳定能量大,抬升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低,大气可降水量大及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形成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vective system, MCS)发展的环境条件。(2)锋前暖区降水期间,西南气流携带高能量和水汽充足的空气移入暴雨区被中尺度边界附近的冷出流空气抬升,不断产生新的对流单体,对流单体向东北偏东方向移动,排列形成短雨带;若干条东北—西南向长度不等的短雨带在中尺度出流边界北侧建立,缓慢向东移动,依次重复影响关键区;暴雨关键区存在辐合线和风速辐合,为降水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抬升条件;向西南开口的河谷地形加强了对流的发展;对流单体不断后部建立和东北西南向多个短雨带重复影响同一地区的列车效应是此阶段MCS主要发展方式。(3)锋面降水期间,对流单体在低涡切变南侧风速辐合、水汽和能量大值区发展东移南压,中高层先于低层转偏北气流,表现出前倾特征,垂直风切变加大,冷空气从中高层先扩散南下,与低层暖湿空气交汇使对流加强,冷暖气流的交汇叠加风速辐合使得强降水加强并维持。对流单体后向传播向东移动产生的列车效应是此阶段MCS主要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72.
观测结果表明,在夏季青藏高原高层大气热源(TPUHS)的发展和衰减阶段(高原热源由浅向深发展),北半球的环流异常表现出不同的Rossby波列型。本研究利用线性斜压模式LBM来探究深浅TPUHS的波列效应。模拟结果表明,深浅TPUHS能强迫出不同的Rossby波列型,而且波列型与观测结果相似。对应浅的TPUHS,Rossby波列型从青藏高原延伸至美国西海岸;而对应深的TPUHS,Rossby波列型从青藏高原延伸至阿拉斯加。  相似文献   
73.
我国在建国初期就建立了探矿工程专业,6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为不同行业和领域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何进一步提高探矿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和如何把学生培养成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个非常迫切而现实的问题,值得研究和思考。教学计划往往能够反映教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对于了解和评价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一定意义。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探矿工程类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钻探与钻井〉)教学计划和国外(只有俄罗斯设有类似专业)类似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对比研究,从中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4.
Independent datasets consistently indicate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a ice variability in the Bering Sea during melt season and the summer rainfall variability in the Lake Baikal area and Northeastern China. In this study, four sea ice datasets(Had ISST1, Had ISST2.2, ERA-Interim and NOAA/NSIDC) and two global precipitation datasets(CRU V4.01 and GPCP V2.3)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co-variations between melt season(March-April-May-June, MAMJ)Bering Sea ice cover(BSIC) and summer(June-July-August, JJA) East Asian precipitation. All datasets demonstrate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AMJ BSIC and the JJA rainfall in Lake Baikal-Northeastern China(Baikal-NEC).Based on the reanalysis datasets and the numerical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using Community Atmospheric Model version 5(CAM5), a mechanism to understand how the MAMJ BSIC influences the JJA Baikal-NEC rainfall is suggested. More MAMJ BSIC triggers a wave train and causes a positive sea level pressure(SLP) anomaly over the North Atlantic during MAMJ. The high SLP anomaly, associated with an anti-cyclonic wind stress circulation anomaly,favors the appearance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anomalies in a zonal dipole-pattern in the North Atlantic during summer. The dipole SST anomaly drives a zonally orientated wave train, which causes a high anomaly geopotential height at 500 h Pa over the Sea of Japan. As a result, the mean East Asian trough moves westward and a low geopotential height anomaly occurs over Baikal-NEC. This prevailing regional low pressure anomaly together with enhanced moisture transport from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and convergence over Baikal-NEC, positively influences the increased rainfall in summer.  相似文献   
75.
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区域气象观测站、常规观测和NCEP再分析数据等,利用三维雷达拼图技术对2018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造成的山东暴雨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台风"温比亚"造成的山东暴雨,不同阶段雨强特征有较大差异,长时间强降雨是造成灾害性暴雨的主要因素;此次台风暴雨雨团具有很强的移动特征,是否形成"列车效应"是造成灾害性暴雨的重要因素;雷达三维拼图数据可以清晰识别和分析暴雨过程中尺度雨团的移动、合并和发展规律,这些对准确监测预报暴雨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6.
本文结合矿区最新勘查成果, 从成矿背景、物质来源、矿化特征等方面揭示了矿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信息。笔者通过疏理决定矿区找矿方向的关键环节, 提出矿区斑岩体的侵入方向与区域NE向构造-岩浆带一致, 主导矿区富碱斑岩带总体呈NE向展布并由NW向SE侵入的认识, 进一步调整了找矿思路。并分析展现了矿区具有寻找大型-超大型斑岩铜钼矿床的前景, 对区域喜山期富碱斑岩带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7.
为了评估轨道交通微幅振动对文化遗址的影响,进一步保护古建筑,本文以西安地铁二号线为工程背景,以南门区段古城墙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基础土层一上部结构"三维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地铁列车振动荷载的数定形式,应用瞬态分析对西安地铁二号线列车振动引起的西安南城墙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城墙在不同的地铁列车时速作用下、单向隧道地铁和双向隧道地铁振动时的动力特性以及振动衰减规律,分析了具有最不利影响的列车运行状况,为城墙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8.
I型轨道-路基系统动力荷载放大系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列车行车时产生的动力荷载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以列车运行速度的影响尤为关键。由于车辆-轨道-路基结构的复杂性,要通过理论计算准确地确定行车速度对动力荷载的影响并不容易。目前足尺物理模型试验已成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结构动力性能研究的重要手段。根据沪宁城际无砟轨道设计和施工标准,建成室内1: 1无砟轨道路基模型,通过单个轮轴的动态激振试验获得I型轨道板动应变幅值及路基动土压力幅值随加载频率的变化规律,在该基础上得到列车动荷载随行车速度的变化规律。结合德国铁路动力荷载放大系数的计算公式,提出确定高速铁路I型轨道结构动力荷载放大系数的方法,并分别获得轨道板与路基结构动力荷载放大系数随列车运行速度的变化规律,可为我国I型轨道-路基系统设计动力荷载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9.
 本文基于铁路运行网络,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中的中心性评价指标,对城市在铁路网络中的中心性进行了分析。我们根据列车时刻表基于L空间模型,构建了铁路运营网络,计算了铁路运营网络中节点城市的不同中心性指标,包括度中心性、邻近中心性和介中心性。这3个指标从不同角度衡量了城市在铁路运输网络中的地位和功能,我们分析了这3个中心性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并探讨了中心性指标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揭示铁路网络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提速条件下粉土铁路路基动态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路基的动态响应及稳定直接决定了提速列车运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通过室内循环三轴试验,模拟了路基在湿度变化与提速列车动荷载作用下的动态特性。根据试验结果,结合既有线提速路基的动应力变化规律发现:在最优含水率附近,当压实系数为0.90,提速情况下路基可保持稳定状态;若压实系数为0.85,在动应力不超过70 kPa时,路基稳定性较好,但随着动应力水平增加和加载频率增大,路基的累积变形加剧并产生动强度破坏。列车提速使路基的弹性变形增大,但对路基的回弹模量影响较小。路基湿度增加导致临界动应力、回弹模量显著降低,而回弹应变、循环累积应变迅速增加,有可能导致路基产生动强度破坏,因此,雨季时应限速行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