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78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62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296篇
海洋学   10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91.
本文采取S变换时频分析方法, 对弱震区(河南及邻近地区)形变及重力数据进行时频谱计算。 对扰动事件、 地震响应、 可能的构造运动信息、 以及固体潮瞬时频率特征参数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重力的干扰成分主要集中在0.3~0.5 Hz、 0.001~0.1 Hz频段, 其中部分振动干扰呈条带分布; 0.1~0.18 Hz频段可能包含有构造运动的信息; 0.1~0.18 Hz信号的能量变化、 固体潮瞬时频率特征参数可作为应力场变化的表征, 特别是作为形变及重力远场变化的表征, 具有较好的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692.
重论"上生下储"与"侧向运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运移是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研究的基础.随着生油层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油气“上生下储”与“侧向运移”已经成为解释生油层与储集层关系的金科玉律.随着世界范围内油气勘探实践的积累和油气形成与分布研究,特别是对基岩油气藏勘探研究的不断深入,上述运移途径需要重新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693.
天草凹陷位于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白垩纪断陷盆地群的西北部,经历了早白垩世断陷发生、发展阶段,晚白垩世坳陷阶段,第三纪到第四纪挤压抬升等主要的构造演化发展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形成盆地沉积建造的主要时期,沉积了2000~3000m的早白垩世沉积,其间经历了两次大的湖侵、湖退过程,对应沉积了两套浅湖-半深湖相烃源岩和扇三角洲相砂体。天草凹陷油源、储层、保存、圈闭配套匹配以及油气运聚等油气成藏条件好,用类比法和盆地模拟法计算的凹陷总资源量的期望值为0.89亿吨。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上部是主要的含油层系,位于凹陷东西两侧的巴勒断阶带、哈尔构造带是天草凹陷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694.
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天然植被区藻地衣混生结皮和无结皮土壤为对象,采用野外原状土柱封顶埋管法,研究土壤硝态氮、无机氮、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的季节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藻地衣混生结皮和无结皮土壤有效氮含量和净氮转化速率存在明显的季节动态,表现为生长季高峰期 > 生长季初期,夏季7月和8月土壤有效氮和净氮转化速率最大;两个样地土壤在生长季不同时期有效氮和净氮转化速率也存在差异。生长季初期,藻地衣混生结皮和无结皮土壤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无显著差异,且温度是影响土壤氮素转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生长季高峰期,两个样地土壤有效氮含量和净硝化速率均表现为无结皮 > 藻地衣混生结皮,且水分和温度分别是影响土壤氮硝化和矿化过程的关键环境因子。由此可见,藻地衣结皮的繁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氮的硝化过程,因而可以减少养分的散失,是养分贮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95.
定义了印度洋-太平洋暖池的强度变化指数和面积变化指数,分析了其年代际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40年代以前,暖池强度和面积基本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40-80年代,有一个相对较小的增加趋势;80年代以后至2000年增加的趋势加大。将水平风速分解为无辐散分量和无旋分量,分析了暖池上空大气环流对该暖池年代际变化的响应,发现尽管暖池上空大气环流对该暖池年代际变化的响应并不十分明显,但在特定的季节和特定的对流层高度上这种响应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696.
Studies on pool morphologies include reports of over 80% or 90% of pools being associated with structural controls and large obstructions that include boulders, bedrock outcrops and large woody debris (LWD).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pproach and developmental computer model was created to predict pool formation, spacing and the percentage length covered by pools, riffles, scour holes and runs based on input data that include channel slope, width, the number of small and large boulders, and the number of 10–30 cm, 30–60 cm and >60 cm pieces of wood. The statistical‐empirical model is founded on the idea that boulders, bedrock outcrops and large woody debris provide a physical framework that then controls local water‐surface slopes, velocity patterns and the locations of pools and riffles. The spacing values of individual types and sizes of obstructions are modeled as log‐normal distributions with separate distributions for each obstruction type. Pools are assigned different probabilities of development depending on the obstruction type. Pool and riffle lengths used to create the subsequent morphology follow their own slope‐dependent, log‐normal trends. A minimum distance develops between successive pools because of the backwater and turbulent conditions needed for pool formation. The total number and spacing of pools, riffles and scour holes thus reflects the number and locations of obstru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ol–riffle couplet. The simulation model accurately captures the number of pools in the modeled data range at 65% of all the verification field sites, and 86% of the verification field sites with a more limited range of width and slope characteristics. Lower levels of prediction capabilities are associated with modeled numbers of scour holes and log jams. The model accurately mimics some statistical attributes of pool spacing, and future versions of the model could be developed to improve overall predictive capabilitie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97.
近期在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顺9井发现了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下段原生油藏。通过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综合解释认为:柯坪塔格组下段沉积期间,顺托果勒地区经历了半深海-浅海-三角洲沉积过程,油层砂岩属于柯坪塔格组下段上部的由北向南的三角洲河口坝与分流河道沉积。南部附近的塔中隆起虽然距顺9井较近,但并未提供陆源碎屑物质。由于后期构造南抬北降,所以油藏区现今构造属于北倾缓坡背景,其上局部发育低幅度构造。圈闭类型主要为三角洲砂体岩性圈闭,其次为低幅度构造圈闭和岩性构造复合圈闭。有利圈闭区位于三角洲前缘主砂体发育带和局部构造圈闭叠合区。  相似文献   
698.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反演出的海洋大气参数,应用目前世界较为先进的通量算法(CORAER 3.0),计算了西太平洋区域海-气热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首先分析了海-气热通量的多年平均场和气候场变化的基本特征,以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而对其与南海夏季风爆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海-气热通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感热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黑潮区域,潜热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北赤道流区和黑潮区域。在气候平均场中,黑潮区域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最大值均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暖池区域感热通量除了春季较小外,冬、夏和秋季基本相同,而潜热通量最大值出现在秋、冬季,最小值出现在春、夏季。另外,海-气热通量还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均存在16 a周期,与南海夏季风爆发存在相同的周期。由相关分析可知,4月份暖池区域的海-气热通量与滞后3 a的南海夏季风爆发之间存在密切相关关系,这种时滞相关性,可以用于进行南海夏季风爆发的预测,为我国汛期降水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基于以上结论,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对2012年的南海夏季风爆发进行了预测,预测2012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将偏晚1~2候左右。  相似文献   
699.
介绍了海上溢油油膜浮标的采样池和整体结构设计,综合考虑浮标的重量、浮力和压力等因素,分析了浮标在水中的静态特性和结构强度,最终研制了符合结构设计要求的油膜浮标,通过实验证明其可靠性及密封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00.
采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估算了香溪河流域不同类型土壤的有机碳密度和碳库,并通过野外土样采集和室内测试获取土壤有机碳含量数据,选取信息熵模型定量研究香溪河流域不同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类型、成土母质类型、植被覆盖度、土壤厚度、坡度和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有机碳密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香溪河流域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75.18Tg,香溪河流域SOC密度主要集中在6.00~16.00kg/m2范围内,SOC密度呈现流域北部高、干流高,其他区域SOC密度高低相间的分布特征,这种分布特征与主要土壤类型和地形地貌类型的地理分布关系密切。香溪河流域各种土壤类型对各级有机碳密度的信息熵值差异明显,土壤类型对有机碳密度的影响作用与香溪河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与碳库计算结果一致,高山区,林地、农田和灌丛利于高密度有机碳的存储;植被覆盖度越高,越利于有机碳的存储;土壤厚度与有机碳密度的相关性高,而坡度与有机碳密度的相关性不明显;信息熵法实现了对各影响因子定量计算分析,结果较合理和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