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00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150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从地球系统的观点看气候突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地球的气候史中,经历了许多次气候突变事件。这些突变对地球表层系统的演变与进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气候环境正在经历重大变化。如何科学地理解和认识这些变化,尤其是气候突变。是人类寻求对策,应对气候变化,保护自己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文中从地球系统的角度对气候突变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对气候突变的研究不应仅局限于大气圈,而应该对地球系统的整体变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2.
大陆岩石圈塑性流动网络的延性弱面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绳祖 《地震地质》2004,26(3):405-415
岩石圈下层的网状塑性流动 ,作为包含塑性流动网络的黏塑性流动 ,控制着大陆板块内部的构造变形和动力学过程。塑性流动网络由两组网带共轭相交而成 ,而塑性流动网带是黏塑性流动过程中因剪切局部化、黏性摩擦生热和网带介质的弱化而形成的延性弱面 (弱带 )。研究表明 ,类似于断裂和节理等脆性弱面 ,延性弱面对介质强度的影响也具有条件性 ,即当应力方向改变时 ,只有在滑移角θ不超出一定限值的条件 (θ1≤θ≤θ2 )下才可能沿原有弱面滑移 ,显示其弱化效应 ;延性弱面可以用弱化度R表示其屈服限的相对降低程度 ,弱化度与滑移角下限值之间的关系为R =sin2θ1;根据亚洲中东部地区“塑性流动 -地震”网络的最大共轭角推算 ,网带的弱化度R近似于 0 81。基于延性弱面效应的认识 ,文中就网带由剪切滑移向压性褶皱的转化、网带的继承与弃置以及应力方向的允许偏角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3.
符传博  丹利  吴涧  魏荣庆 《冰川冻土》2013,35(6):1410-1418
利用覆盖新疆大部分地区资料完整的93个站点资料,对1961-2005年新疆地区最大冻土深度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新疆地区月最大冻土深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低海拔区域(海拔<1 800 m)最大值出现在1月份,而高海拔区域(海拔≥1 800 m)的最大值出现在2月份,比低海拔区域要滞后. 新疆地区最大冻土深度的地理分布特征表现为北疆深于南疆,山区深于平原,且与气温的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 全年和冬、春季最大冻土深度与气温场的空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795、-0.736和-0.848. 年际变化表明,近45 a来的最大冻土深度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 高海拔区域与低海拔区域年最大冻土深度的倾向率分别为-15.65 cm·(10a)-1和-9.48 cm·(10a)-1,且与气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和-0.69,均通过了0.001的信度检验. 同时发现,高海拔区域冬季下降多,而低海拔区域春季下降多. 新疆地区年最大冻土深度在近45 a有明显的突变现象,高海拔区域和低海拔区域突变发生年份分别为1996/1997年度和1978/1979年度,说明新疆地区高海拔区域的年最大冻土深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比低海拔区域要滞后. 突变年后高海拔区域与低海拔区域年最大冻土深度比突变年前的平均值分别降低了61.12 cm和26.67 cm.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晋1-1井22年水位观测资料进行系统清理,对距井区约330km范围一些中强震前的水位资料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晋1-1井地震异常以短临突变异常为主,异常时间多小于80d。根据大量的震例统计结果给出了地震前兆异常定量判别指标,当曲线阶升异常幅度大于30mm或阶降大于40mm时视为震兆异常。  相似文献   
85.
新疆塔里木河三源流径流量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非参数检验、R/S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塔里木河三源流的年径流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阿克苏河与叶儿羌河的突变点在1993年,而和田河在1978年;阿克苏河径流呈显著增加趋势而叶儿羌河增加不显著,结合其Hurst指数可知,在未来阿克苏河仍将保持增加走势而叶尔羌河将转变为减少;和田河径流呈轻微的减少趋势,其Hurst指数接近于0.5,具有随机性,不可做长程预测;阿克苏河在6、18、22 a周期性明显,和田河主周期为9和17 a,而叶尔羌河在3、9、13和17 a处周期性明显。  相似文献   
86.
吴珂  陈国浩  蔡鹏  李兵  张翠翠  赵娴 《冰川冻土》2015,37(4):1087-1093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是水文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研究水位变化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 对预测湖面水位意义重大. 利用1981-2013年山东西南部南四湖水位和沿湖5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逐月平均气温、 相对湿度、 风速、 降水和蒸发量等资料, 分析了近33 a来南四湖水位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 近33 a南四湖水位升高趋势显著, 平均每10 a升高0.46 m; 水位变化整体分两个阶段, 1989年以前为下降态势, 1989年以后为上升态势, 1994年是水位升高的突变时间点; 平均最高水位出现在3月为33.04 m, 最低出现在12月为32.03 m. 各气象要素对南四湖水位的影响呈明显的季节性, 降水量是影响年水位变化的重要气象因子, 年降水量每增加100 mm, 水位升高0.21 m, 夏季降水量对水位的影响更为显著; 蒸发量在夏、 秋季与水位呈极显著负相关; 水位在夏季与风速、 在冬季与相对湿度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7.
1961—2008年阿勒泰地区异常初终霜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小于等于0 ℃最低气温作为霜冻指标,利用1961—2008年阿勒泰地区7个测站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8 a来阿勒泰大部分地区呈初霜迟、终霜结束的早、无霜期延长的趋势,使作物生长季延长,其中哈巴河表现最为显著;极早初霜日发生频数为2—6次,以富蕴最多,极晚终霜日发生频数为1—4次。各站最迟、最早初霜日的差值和最早、最迟终霜日的差值均在30 d以上;哈巴河霜日发生了气候突变。  相似文献   
88.
In this paper,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data collected at 7 stations in the Ili River Basin from 1961 to 2007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simple regression analysis, running mean, db6 wavelet function and Mann-Kendall test. This study reveal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change and abrupt change points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during different time scales in the Ili River Basin within the past 50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from the mid-1980s until 2000 and has continued to increase at a smaller magnitude since 2000. Over the studied period, the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summer and winter month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greatly in the late 1980s, and has continued to show an increasing trend from the year 2000 to present.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were most significant during the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months. In terms of different geographie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was significant during the winter in the plains and hilly regions; the increase was also significant during autumn in the intermontane basins. The climate change trends in the Ili River Basin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changing trends of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and the plateau monsoon.  相似文献   
89.
新疆近50a来降水量时空变化及其突变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基于新疆53个气象台站1960—2005年逐月降水资料,通过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方法,对新疆近50 a来年降水量和12个月降水量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并计算12个月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同时通过Sequential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27个台站年降水量显著增加趋势发生的时间突变点。结果表明,新疆近50 a来年降水量显著增加,北疆和南疆趋势最为明显;其中冬半年(1、2、11月和12月)这4个月的降水量增加趋势显著,对新疆年降水量的贡献较大;新疆大部分台站年降水量趋势发生突变的时间点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90.
Status of the Recent Declining of Arctic Sea Ice Studi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the past 30 years, a large-scale change occurred in the Arctic climatic system, which had never been observed before 1980s. At the same time, the Arctic sea ice experienced a special evolution with more and more rapidly dramatic declining. In this circumstance, the Arctic sea ice became a new focus of the Arctic research. The recent advancements about abrupt change of the Arctic sea ice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previous analys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accelerated declining trend of Arctic sea ice extent in the past 30 years, based on in-situ and satellite-based observations of atmosphere, as well as the results of global and regional climate simulations. Especially in summer, the rate of decrease for the ice extents was above 10% per decade. In present paper,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ctic sea ice and its possible cause are discussed in three aspects, i.e. the sea ice physical properties, the interaction process of sea ice, ocean and atmosphere and its response and feedback mechanism to global and arctic climate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