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6篇
  免费   835篇
  国内免费   387篇
测绘学   1657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590篇
地质学   2124篇
海洋学   526篇
天文学   65篇
综合类   283篇
自然地理   20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在厦门海湾生态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桂兰  孙飒梅  曾良杰  庄世坚 《台湾海峡》2003,22(2):242-247,T003
对于局部区域研究,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及其影像的智能化处理技术是获取信息的新手段.本文以IKONOS遥感影像在厦门海湾的应用为例,探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应用于海湾生态环境调查与分析的应用技术.通过分析高分辨率影像地物特征,提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重要处理技术:采用不同缩放尺度进行分类和利用空间特征及纹理结构进行专题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12.
“大洋一号”勘查技术体系的设计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宁 《海洋学研究》2005,23(4):61-65
介绍了"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在近1年的改装施工后所建立的现代化船舶勘查技术体系.由于引进了世界先进的调查设备,自主研发和改造了深海浅地层岩芯钻等大型调查设备,自主设计并完成了网络信息集成系统,同时对实验室、住舱等工作、生活环境进行了改造,"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已集成了具有高精度水下定位、全覆盖地形地貌、可视化海底取样、地球物理(重、磁、震、浅地层)、深拖(声学、光学)、成矿环境(水文、化学)和生物等专业设备的联合探测分析系统,实现了各系统的科学同步作业和信息融合,大大提高了我国海洋科学考察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使我国的深海探测技术和方法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3.
14.
科考船定点作业时会受到海洋风、涌、浪、流等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原位测量精度下降,甚至影响作业安全。动力定位系统 (DP) 具有自动定位功能,能够抵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可实现科考船高精度定点控位。 单波束测深仪不仅可以测量水深,也可反映水下设备深度信息,可以起到辅助监控水下设备功能。本文在介绍定点作业施工现状与局限性的基础上,分析 DP 系统与单波束测深仪工作原理,以“向阳红 01”船为载体,在定点作业时开启 DP 系统与单波束测深仪,发现该方法可以提高科考船定点作业工作效率、原位测量精度并保障作业安全,可为其他科考船定点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简要阐述地震小区划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实施地震小区划的研究中浅层地震探测的重要作用及其方法原理,并给出应用浅层地震探测在城市地震小区划中的实例。  相似文献   
16.
埕岛油田海区海底地形变化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综合在胜利石油管理局埕岛油田海区多年来工程测绘与地质勘察资料 ,对埕岛油田海区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变化与发育趋势进行了论述 ,同时讨论了埕岛油田海上工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以及有关的工程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重力活塞取样器是海洋地质调查不可缺少的调查设备,而管口封又是重力活塞取样器的重要部件。管口封的好坏不但影响到取样器的贯入深度和取芯丰,还影响到所取岩芯的质量.介绍了一种最近研制成功的新型全封闭刀口联合式管口封。海上实验在特定海区成功的获取了17.11m的长岩芯,取样率达91.3%,创造了我国海洋地质调查用重力活塞取样器获取岩心的最长记录。该设计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授予实用新型专利。  相似文献   
19.
DGPS RTK技术在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介绍了DGPS RTK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作业流程,阐明了该技术在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中的适用性,并以除六泾水文大断面的测量为例介绍了利用该技术进行工程实测的过程,通过对实测数据成果的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Cohort abundance of walleye pollock (Theragra chalcogramma) is subject to strong interannual variation in the eastern Bering Sea, and this variation is known to be determined largely at the age-0 stage. We estima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and densities of age-0 walleye pollock in five nursery areas around the eastern Bering shelf in three successive years (1997–1999) from acoustic survey data. Concurrently, we calculated estimate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uphausiids, a major prey of age-0 walleye pollock, and estimates of spatial overlap of groundfish predators with the age-0 walleye pollock. The analyses showed that all nursery areas had low densities of age-0 walleye pollock in 1997, which ultimately produced the weakest adult year-class. In the intermediate year of 1998, age-0 densities were low to medium, and in 1999, which produced the strongest of the three adult year-classes, all nursery areas had medium to high age-0 walleye pollock densities. Euphausiid distributions had a consistently positive spatial relationship with age-0 walleye pollock. Groundfish predator density ratios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age-0 walleye pollock density when age-0 walleye pollock were displaced relatively northward.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bundance of age-0 walleye pollock, and hence of adult cohorts in the eastern Bering Sea, can be predictable from a concise set of indicators: the densities of age-0 walleye pollock at nursery areas in mid- to late-summer, their spatial relationship to euphausiids and groundfish predators, and the latitudinal trend of their distributions. The 3 years 1997–1999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physical conditions in the eastern Bering Sea, and represent an advantageous framework for testing these hypothe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