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5篇
  免费   428篇
  国内免费   780篇
测绘学   187篇
大气科学   856篇
地球物理   361篇
地质学   782篇
海洋学   342篇
天文学   73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22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程哲  裴斅思 《地下水》2012,(2):14-17,126
为了研究颗粒配比对风积砂中毛细现象的影响,本文通过9种不同颗粒配比的风积砂进行室内竖管法毛细水上升高度试验,得出了如下结论:(1)在单一砂样试验中,粗砂(粒径0.5~2 mm)、中砂(粒径0.25~0.5mm)、细砂(粒径0.075~0.25 mm)、粉土(粒径<0.075 mm)的最大毛细水上升高度分别为7.5 cm、16.0 cm、30.5cm、98.0 cm;(2)在混合砂样试验中,中砂和粉土以9:1、8:2、7:3、1:1混合,最大毛细水上升高度分别为32.0 cm、51.0 cm、71.0 cm、73.0 cm。揭示了风积砂平均粒径越小,最大毛细水上升高度越高,并建立了风积砂毛细水上升高度h(cm)-时间t(min)lnh=a(lnt)2+b(lnt)+c形式的预测模型,其中a、b、c是与风积砂物理性质有关的物理量,为生态保护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2.
烧结法赤泥的物质组成与颗粒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X射线粉晶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等手段,对贵州烧结法赤泥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化学组成、物质组成、微观形态和粒度分布等基本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将烧结法赤泥的组成与拜耳法赤泥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烧结法赤泥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aO、Al2O3、SiO2、Fe2O3、TiO2、Na2O、K2O和MgO,与拜耳法赤泥相比具有高钙低铝的特征。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烧结法赤泥中部分矿物的颗粒形态与特征,XRD分析其主要物相有硅酸二钙、铝酸三钙、方解石、钙钛矿等,还有少量分散的含铁矿物、黏土类铝硅酸矿物。根据微观形态的不同,将烧结法赤泥的组成矿物划分为三类:薄片状或者大块状聚集体;片状、柱状、颗粒状等规则形态;毛发状、细丝状聚集体。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烧结法赤泥的粒径分布情况,表明粒径细小是赤泥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影响赤泥在选矿等领域综合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赤泥物相组成与粒度特征的综合分析,为烧结法赤泥综合利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3.
激光粒度仪是沉积物粒度测量中常用的仪器,通过对河流沉积物的粒度测量发现,激光粒度仪的转速会影响粒度测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被测样品的颗粒易受撞击而破碎,激光粒度仪转速对样品遮光度有影响;转速太大会使大颗粒的破碎严重,转速太小又会导致样品颗粒不能均匀分散于溶液中,综合分析得出河流砂质沉积物应用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仪测量的较适宜转速为1 900~2 000 r/min左右,且不宜加超声波震荡。  相似文献   
984.
985.
高压力下层间错动带残余强度特性和颗粒破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阳  周辉  冯夏庭  邵建富  江权  卢景景  江亚丽  黄可 《岩土力学》2012,33(11):3299-3305
针对某水电站层间错动带的原状样与重塑样,模拟现场地应力条件,在试验法向应力高达10 MPa条件下开展了反复直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原状样峰值强度高于重塑样,但强度下降较快,二者残余强度趋于一致;此外,试样发生了大规模的颗粒破碎,采用颗粒相对破碎势Br量化重塑样剪切面附近区域与非剪切面附近区域颗粒破碎程度,对比发现,前者颗粒破碎程度高于后者,且破碎机制不同;剪切面颗粒破碎是高压力下残余强度包线非线性的根本原因:剪切强度的下降(残余强度与峰值强度的比值)与Br和S2(试验前后小于粒径< 2 µm 颗粒含量的比值)呈线性关系,颗粒破碎导致的能量释放和不断产生的黏粒(< 2 µm)降低了剪切强度。  相似文献   
986.
明渠弯道水流平均运动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频粒子图像测速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系统对明渠弯道水流进行了测量,在两种不同试验方式的配合下,不仅提供了大量高精度的平面二维流场数据,还成功重构了弯道水流的三维平均流速场,为深入研究弯道水流复杂的时均流动结构提供了试验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弯道曲率不连续,水流主流区在弯道入口位于凸岸附近,随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逐渐转移至凹岸,并一直维持至弯道出口;凹岸顶托及环流运动导致不同横向位置处的纵向流速剖面近床面区域速度梯度及最大流速的位置沿程发生改变;弯道曲率越大,最大水深平均纵向流速转移至靠近凹岸一侧的位置离弯道入口越远;受上游直段二次流的影响,环流运动在弯道入口断面呈三涡结构,随后快速衰减为双涡结构;弯道主环流的强度沿程先增加后减小,涡核位置沿程往复摆动。  相似文献   
987.
应用分形理论研究了卵石粒度分布的分形规律,建立了关于分维数(D)、小于10mm颗粒含量(P10)与卵石最大千密度(rdmax)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嘉陵江卵石颗粒粒径在10mm以上部分其粒度具有良好的分形结构,基于嘉陵江卵石特征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8.
The equivalent linearization method approximates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response of nonlinear structures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equivalent linear system.By using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technique,a new statistical approach i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key parameters of such an equivalent linear system over a 2D space of period and damping ratio.The new optimization criterion realizes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structural safety margin in the equivalent linearization method when applied to the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evaluation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As an application,equations for equivalent system parameters of both bilinear hysteretic and stiffness degrading single-degree-offreedom systems are deduced with the assumption of a constant ductility ratio.Error analyses are also performed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989.
Establishing a water‐saving planting structure is necessary for the arid, water‐deficient regions of northern China and of the world. Optimizing and adjusting a water‐saving agricultural planting structure is a typical semi‐structured, multi‐level, multi‐objective group decision‐making problem. Therefore, optimization can be best achieved with a swarm intelligence algorithm. We build an optimization model for a water‐saving planting structure with four target functions: (1) maximum total net output, (2) total grain yield, (3)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4) water productivity. The decision variable is the yearly seeded area of different crops, and its restrictions are the farmland area, the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and other farming‐related industries. Multiple 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MOPSO) is an efficient optimization method, but its main shortcoming is that it can easily fall into a local optimum. Multiple objective chaos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MOCPSO) will greatly improve the searching performance of the algorithm by placing chaos technology with the advantages of ergodicity into MOPSO. When MOCPSO is used to solve th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in the middle portion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CPSO has the advantages of a high convergence speed and a tendency not to fall easily into a local optimum. After adopting a water‐saving agricultural planting structure, irrigation water would be reduced by about 7%, which would provide tangible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990.
陈星欣  白冰  闫瑜龙  贾丁云 《岩土力学》2012,33(8):2343-2348
多孔介质中悬浮颗粒迁移和沉积特性的研究对地下污染物净化、石油开采、核废料处置、水土保持等有很重要的意义。对4种不同浓度的悬浮颗粒在3种不同的渗流速度下进行室内试验,研究悬浮颗粒的浓度对其迁移和沉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悬浮颗粒浓度下,随着渗流速度的增加,穿透曲线中的悬浮颗粒的相对浓度也增大。同时,渗流速度一定时,悬浮颗粒的浓度存在一个临界值,小于该临界值,穿透曲线中的相对浓度随悬浮颗粒的浓度增大而增大;大于该临界值时,相对浓度随悬浮颗粒的浓度增大而减小。另外,悬浮颗粒的临界浓度是与渗流速度相关的,随着渗流速度增加,悬浮颗粒的临界浓度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