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2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654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329篇
地球物理   270篇
地质学   1147篇
海洋学   610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62篇
自然地理   14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contaminant transport by mobile colloids,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how colloids and associated pollutants behave during their migration through uncontaminated soil or groundwater.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aggregation induced by Ca2+ and trace metals (Pb2+, Cu2+) concentrations on the transport of humic-coated kaolinite colloids through a natural quartz sand at pH=4. Adsorbed divalent cations reduce the colloids surface charge and thereby induce aggregation and deposition in porous media. To cite this article: R. Ait Akbour et al., C. R. Geoscience 334 (2002) 981–985.  相似文献   
82.
陕西凤县八卦庙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外围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八卦庙金矿床经历了长期、复杂的非线性成矿过程,着重分析了:含矿建造为与同生伸展断裂伴生的海底喷流热水沉积岩、热水浊积碎屑岩;脆-韧性剪切构造控制着主成矿过程;后期幔源岩浆气液叠加富集使其成为超大型金矿床。指出矿床成因为热水同生沉积细碎屑岩-剪切蚀变岩-幔源岩浆气液叠加富集型。八卦庙金矿床外围仍有巨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3.
锡铁山铅锌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找矿工作的实践,认为锡铁山铅锌矿床是由火山喷流沉积—后期热液叠加改造富集的块状硫化物多金属矿床。区域上NW—SE向早古生代形成的裂谷带,三级盆地内沉积的晚奥陶世滩间山群的大理岩与绿片岩系是表区找矿的最佳区段。而绢云绿泥斜长片岩、含碳质绢云绿泥片岩、白色大理岩、条带状大理岩是铅锌矿的最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4.
钙贝塔石发现于四川西昌的霓辉石-钠铁闪石脉中,与之共生的矿物是霓辉石,钠铁闪石,钠长石,铈磷灰石,硅钛铈矿,沥青铀矿,重晶石,方解石和彩钼铅矿等。钙贝塔石呈黑色,黑褐色,具八面体晶形,大小为2mm~8mm,条痕为黑色或黄褐色,油脂到沥青光泽,贝壳状断口。摩氏硬度为6.05~6.44(Hv=570.08kg/mm^2~689.06kg/mm^2);无解理,比重4.51(扭力天平法测定),反射率从406nm(13.53%)到659nm(11.87%)。经计算钙贝塔石的化学式为:(Ca,Na,U)2(Nb,Ti)2(0,OH),。钙贝塔石的强X射线:2.975(10.222),2.570(5.400),1.816(9.440),1.549(8.622),1.050(6.844),等轴晶系,α=1.029nm。  相似文献   
85.
闽西大田地区矿床采选冶活动对水土生态环境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矿区采选矿废水pH值、SO4^2-浓度远远超过水环境标准,选矿废水和接纳采选矿废水的河流水体中Fe、Mn、Cu、Pb、Zn、Cd的含量大部分超过地面5类水标准,少部分超过4类水标准,矿区采选矿业废水是地表水金属污染的重要源头。矿业废水pH值与金属Fe、Mn、Cu、Pb、Zn、Cd的含量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SO4^2-浓度与金属离子Fe、Mn、Cu、Pb、Zn、Cd浓度具有较一致的变化规律。提出整治硫多金属矿山环境污染,应坚持因地制宜、矿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用石灰石碱性中和酸性废水,隔离覆盖尾矿矿堆,对废弃矿山植树种草进行生态修复,对效益低下的开采矿山退矿还林,对严重环境污染的矿山实行关闭,对新开矿山要进行科学规划开发。  相似文献   
86.
制备了聚3,4-吡啶二羧酸修饰电极,研究了多巴胺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聚3,4-吡啶二羧酸聚合物膜对多巴胺的氧化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并且可以消除抗坏血酸对多巴胺测定中的干扰。多巴胺的浓度在2.0×10-6~4.0×10-5mol/L内与其氧化电流呈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为3.2%(n=10),检出限为8.0×10-8mol/L。将该修饰电极用于分析模拟样品和注射液样品中的多巴胺,分析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有望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87.
钾-氩和氩-氩定年样品的送样要求及预处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介绍了K-Ar和Ar-Ar法定年样品的送样要求及实验室预处理程序,样品粒度以250~180μm为宜;用量则视样品的K含量和年龄情况而定,K含量越高、年龄越老,所需样品量越少,多数样品的用量在几十至几百毫克;对于年龄情况不清楚的样品,10~20g手标本或者1~2g合适粒度的样品可以保证用量。全岩样品常受蚀变和捕虏晶的影响,有效的预处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这些干扰因素。文章还介绍了用稀HNO3消除碳酸盐、1.7mol/L HF消除轻微蚀变的影响以及电磁选剔除捕虏晶的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88.
古代生物分子在第四纪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赖旭龙  杨洪 《第四纪研究》2003,23(5):457-470
从第四纪化石和沉积物中获得的古代生物分子为第四纪研究者提供了丰富和独特的有关古代生物、遗传和古环境信息的定量和高分辨率的数据.过去10多年的研究证实来自第四纪材料中的各种古代生物分子的分离、鉴定和应用的能力在不断增加.文章总结了古代生物分子在第四纪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不同类型的古代生物分子在地质体中的保存和降解;2)古DNA和古蛋白序列中的生物遗传学信息;3)单体分子同位素与第四纪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4)建于古代生物分子水平上的第四纪年代学.作者预见对第四纪地层中的原位和分散保存的古代生物分子的研究将在广度上以多分子综合研究而深度上与单体分子同位素技术相结合,为第四纪科学家们提供大量解决地质学和演化生物学问题的高精度数据.随着地球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人们对古代生物分子的降解过程和机制的进一步理解,对古代生物分子的研究无疑将进一步促进和推动第四纪科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9.
苏鲁褶皱带形成于元古宙 (2 2 33~ 185 5Ma)典型优地槽构造环境 ,主要由石榴橄榄岩、石榴辉石岩、榴辉岩等侵入岩 (柯石英深度相地幔岩浆房中形成 )和它们的火山沉积建造围岩一起经褶皱、变质而形成。变质作用经历了先蓝片岩相 (前花岗岩 )后片麻岩混合岩相过程。由于变质作用的不规律性 ,苏鲁褶皱带可分为 2个构造带 :(1)东部构造带 (蓝片岩 )和 (2 )西部构造带 (片麻岩混合岩 )。根据A·都城秋穗所识别的变质带系统 ,可将其作为一个双变质带。东部构造带以出现许多块状、条带状榴辉岩辉石岩橄榄岩组合的残余岩块为特征 ,其中还残留着高压的矿物 (石榴石、绿辉石、柯石英 ) ,而且有被混合岩和各种交代岩替代的显著标志。在中生代 ,苏鲁元古褶皱带受造山作用的影响活化 ,导致许多花岗岩体的侵入 ,使交代岩广泛发育。  相似文献   
90.
降水云中液水含量的空基遥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锦丽  吕达仁  张凌  段树 《遥感学报》2003,7(3):227-232
在建立不同降水云垂直结构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矢量微波辐射传扬模式进行空基云雨遥感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星载微波辐射计6.9GHz通道对降水云的冰层很不敏感,而对降水云校总液水含量(LWC)非常敏感;辐射亮温(Tb)随LWC呈单调变化关系;进一步考查这个频率下b的两个极化分量差△Tb(=Tbv—Tbh)和LWC的关系发现,不同云结构(对流云和层状云)对△Tb-LWC关系影响较小。研究分析表明,6.9GHz的v,h两个通道有可能用于遥感降水云的液水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