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6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364篇
测绘学   298篇
大气科学   315篇
地球物理   766篇
地质学   854篇
海洋学   283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249篇
自然地理   5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991.
The distribution and intensity of tectonic fractures within geologic units are important to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aken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terbedded sandstone-mudstone in the Ordos Basin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use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based on geomechanical models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tectonic fract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ndstones tend to generate tectonic fractures more easily than mudstones with the same layer thickness, and the highest degree of tectonic fractures will be developed when the sandstone-mudstone thickness ratio is about 5.0. A possible explanation is proposed for the tectonic fracture development based on two important factors of rock brittleness and mechanical layer thickness. Generally, larger rock brittleness and thinner layer thickness will generate more tectonic fractures. In interbedded sandstone-mudstone formations, the rock brittlenes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mechanical layer thickness, hence, these two factors will achieve a bal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ctonic fractures when the sandstone-mudstone thickness ratio reaches a specific value, and t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tectonic fractures is the highest at this value.  相似文献   
992.
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利用是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的核心。河北省承德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是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集地质构造、古生物、河流、热泉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漫长的地质演化及承德盆地特殊的构造和自然地理位置使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发育典型,多重要构造、地貌及地层记录。丹霞地貌是由中国学者提出来的一种独立地貌类型,公园内以承德砾岩为主要构景层的丹霞地貌演化阶段完整,露头规模较大,形态多样奇特,在我国北方罕见且较典型,在地学研究、科普教育方面有着重要科学内涵。公园的建立及园内丹霞地貌区特有小环境形成的沟谷效应为生态研究与保护提供了条件。同时,研究区内众多地质遗迹所形成的自然景观极具观赏与美学价值,对承德旅游开发与规划独具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更便捷地提取城市居民的出行轨迹,从而分析个体的日常空间行为,进而为城市管理的各项措施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本文提出基于WiFi探针数据的城市出行轨迹提取方法,主要解决WiFi探针数据的路网匹配及丢失轨迹重构问题。首先,通过对终端MAC码和时间戳进行多列排序后提取出轨迹记录序列,利用信号强度RSSI值为每条记录提取坐落在路网上的候选点集。其次,设计基于局部评价的算法,对于每一个候选点,利用其前后相邻的几条记录提取的候选点集与其之间的时空关系,先后对其进行时间一致性评价和空间一致性评价,再结合以时间反比动态构建的权函数,得到最终评分;然后将每个候选点集中评分最高的点作为最佳匹配点,至此完成轨迹记录的路网匹配。最后,先采用基于深度优先的路径搜索算法搜索出丢失轨迹上下点之间的所有可行路径,再基于TOPSIS法决策出最优的重构路径。本文以东莞市市中心区域收集的WiFi探针数据为实验数据进行测试,平均每日可提取6万多条轨迹,与其中获取的GPS数据相比较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为城市出行轨迹挖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94.
提出一种基于L曲线的谱修正迭代法,通过绘制谱修正充分迭代过程中的L曲线,以最大曲率点对应的迭代估值作为最终估计结果。通过SBAS-InSAR形变反演实验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L曲线谱修正迭代法能够确定残差较小且稳定的估值,提高了谱修正迭代估计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5.
以山东省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依据,研究了济南市54项指标的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与全省和全国土壤的差异以及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研究发现,济南市土壤中的C和CaO含量明显高于山东省土壤背景值,Cd、Cr、Cu、F、Ni、Sn、MgO、CaO、Na2O、pH值高于全国土壤A层丰度值,Se、I、OrgC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指标含量低于全国背景值。济南市土壤质量总体较好,优质、良好和中等之和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9.76%,差等土壤分布面积最少,仅占0.24%,零星分布在济南城区、莱芜区、钢城区和章丘区工矿企业附近,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2006 - 2010年丽江市气象台站观测的冰雹观测记录、短时强降水及民政部门提供的冰雹灾情资料,并结合丽江CINRAD/CC雷达观测资料中的垂直液态含水量VI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VIL在18 kg/m^2上下时预示着发生冰雹的可能性极大,如果后续VIL值有跃增性增长,并短时(1-5个体扫)达到30 kg/m^2以上,此时可以肯定将发生冰雹天;非汛期期间,VIL值远远小于汛期期间;短时强降水中,当VIL≧1 kg/m2持续维持4个体扫以上时,则有可能出现持续性降水或强降水,历史概括率为40/49=81.6%;当VIL≧5kg/m2时有可能出现短时性强降水,历史概括率为25/49=51.0%.但由于距离等的原因,出现强降水时VIL值仍可能为零,即VIL值对强降水没有明显指示作用的仍占了18% (5/18)的比例,因而是业务应用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97.
利用黄河源区1977-2006年土地覆盖数据集,分析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格局。根据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特点,改进了生态功能服务价值系数计算方法,把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转化为简单易懂的货币形式,为决策者提供直观的生态信息。同时利用基于案例推理的CA模型模拟黄河源区2018年的土地覆盖情景,并得到其生态服务价值。研究表明:1977-2006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460亿元降至418亿元,其中林地、高覆盖草地与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别减少10亿元、30亿元和20亿元,中、低覆盖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提高20亿元,水体与沙(裸)地等变化不大。2006-2018年草地覆盖度将逐步上升,高、中覆盖度草地面积逐渐扩大,低覆盖度草地面积减小,生态服务价值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998.
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价值的科学评估对海洋与海岸带开发决策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盛行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从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效用的角度衡量生态系统的价值,而缺乏从生态系统自身的角度进行客观评估.首先分析了生态系统内在价值的内涵,提出基于能值和ecoexergy两种系统生态学方法的价值评估框架,建立了一套海洋生态系统内在价值较为有效的评估方法.该框架先通过能值计算将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及物种多样性转换为能值货币价值,再通过eco-exergy来体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过程,并转换为eco-exergy货币价值.最后将该评估框架应用于厦门湾海洋生态系统内在价值的评估.结果显示,2010年厦门湾海洋生态系统的本底内在价值为1.16×10^11CNY,全年创造内在价值为9.24×10^10CNY,总计2.09×10^11CNY,远高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7.27×10^9CNY和厦门海洋产业GDP 2.47×10^10CNY.  相似文献   
999.
介绍WUSH-TV2型超声蒸发传感器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安装方法,并对实际工作运行中遇到的故障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的保障维护方法和处理思路.  相似文献   
1000.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e results of an action research to upgrade mountain farmers of bay leaf (Cinnamomum tamala Nees and Eberm) in Udayapur district of Nepal. Farmers received low prices, lacked market information, capacities, and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and were exploited by traders. To address these constraints, three independent but interlinked pro-poor value chain (VC) upgrading strategies comprising VC coordination upgrading and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ntractualization were implemented.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from focus-group discussions with collectors, traders, and facilitators, and a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collect pre- and postintervention data (n = 120). VC upgrading strategies improved harvesting practices, increased farmers’ bargaining power, and led to a threefold increase in price, which increased household incomes. Results demonstrated improved terms of participation of farmers and a general increase in market price of bay leaf in Udayapur. The study approach can be up scaled to reduce poverty from high value 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