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13篇
  免费   1966篇
  国内免费   2255篇
测绘学   605篇
大气科学   1132篇
地球物理   3238篇
地质学   5789篇
海洋学   1110篇
天文学   5098篇
综合类   696篇
自然地理   76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288篇
  2021年   367篇
  2020年   446篇
  2019年   450篇
  2018年   406篇
  2017年   401篇
  2016年   431篇
  2015年   519篇
  2014年   787篇
  2013年   922篇
  2012年   866篇
  2011年   977篇
  2010年   959篇
  2009年   1224篇
  2008年   1117篇
  2007年   1075篇
  2006年   1000篇
  2005年   922篇
  2004年   804篇
  2003年   693篇
  2002年   559篇
  2001年   515篇
  2000年   462篇
  1999年   438篇
  1998年   341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5篇
  1877年   1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01.
对博斯腾湖东南陆地风场数据进行计算,结合湖陆风效应初步建立夏半年各月风场日变化模型,得出风场日变化的4个典型时段。结果表明,区域测站一致性系数和风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一致性系数小于50说明风向不稳定且风速较小,一致性系数大于80说明风向趋于稳定且风速一般较大,弱风时段主要出现在日出日落前后,且具有2h左右的持续时间。该方法为该地区弱风时段预报提供了思路,在稳定的高压脊形势下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02.
综述了亚洲中部干旱气候若干研究进展,并对亚洲中纬度干旱区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依据大尺度气候分类法将全球陆地划分为季风、地中海及西风带气候区,分别对应于年内季节循环中多雨—高温的同位相、反位相及不相关等类型水—热配置特征。亚洲中部干旱区南北部分属地中海和西风带气候区,其不同水—热位相配置又对应于不同的水汽通量及其散度等特征。研究揭示了欧亚大陆中部干旱区形成于降水不足且季节性水—热配置不当,起因于大气环流平均槽脊季节变化引起的大气动力—热力配置,其根源是海陆热力差异及大地形对大气环流强迫的结果。本文还讨论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之间平均气流水汽散度的季节性互动,以及行星尺度上不同气候区之间平均气流与瞬变涡动水汽散度之间的配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903.
陈兵  蒋元春  李栋梁  唐玉 《气象科学》2020,40(5):669-678
利用1960—2020年江淮地区75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Hadley中心海表温度资料,研究了东亚副热带夏季风进程变异对江淮梅雨的影响,揭示了不同类型梅雨期太平洋海温及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8种江淮梅雨类型中,多雨型占45.9%,少雨型占54.1%,其中多雨型在前30 a占36.7%,后31 a占63.3%。江淮典型梅雨年(高温高湿多雨)的主要特征为安徽南部、江苏中部及湖北东部地区降水偏多,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及浙江西北部气温偏高,淮河流域湿度大;而在非典型梅雨年(低温低湿少雨)大部分地区雨量偏少,气温呈"东高西低"分布,低温中心区位于淮河中游,湿度呈"西大东小"分布。欧亚大陆中高纬度阻塞高压增强,脊前向南输送的西北气流加强且路径偏东,中国东北冷涡强度较强且位置偏西南,东亚大槽加深,槽后冷空气向南输送,有利于典型梅雨形成。当前期冬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偏低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面积偏大、脊线位置偏南、西伸脊点偏西,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推进到江淮地区的时间偏早,出梅偏晚,梅雨期降水量偏多。  相似文献   
90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风廓线组网资料对2017年8月8日-9日天津地区局部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A、B两个中尺度雨团先后影响天津,A雨团持续了4个小时,雨强相对较大;B雨团持续了3个小时,雨强相对较小;对应有两个MCS,强降水发生在TBB低值中心偏向温度梯度最大的区域;降水回波的移动路径和强度特征存在差异,A雨团回波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的带状的高质心降水回波;B雨团回波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为低质心降水回波带状回波,高质心降水回波雨强高于低质心降水回波。新型探测资料有助于分析中尺度影响系统,判断对流系统的移动方向。用风廓线组网资料对比两个阶段降水的中尺度系统,A雨团为上冷下暖的高低空配置,B雨团降水出现在整层西南气流中,引导风的不同,导致回波的移动方向、天气剧烈程度的不同;变压梯度、温度梯度等环境因素对判断局地对流暴雨发生的环境条件有一定指示性。  相似文献   
905.
利用安溪县国家气象站2004年至2015年的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安溪县雷暴的气候特征及环境背景分类。并根据雷暴活动特征及雷暴天气产生的环境场条件,诊断和分析T639数值模式输出产品与雷暴观测资料的相关性,对41个相关因子做显著性检验,挑选相关性较好的9个因子做分析。对9个预报因子进行0,1化处理并进行逐步回归,最后选取850hPa垂直速度、850hpa假相当位温、700hPa温度、K指数、850hPa比湿等5个因子,建立雷暴潜势预报方程。利用2015年至2017年T639模式资料进行回代分析评估,发现当雷暴概率预报Y值>0.6时,雷暴预报准确率最高,达85.60%,且漏报率、空报率很低。再以2018年T639数值模式资料对雷暴潜势概率进行计算评估,准确率为83.84%,漏报率为5.75%,空报率为10.41%。由此可见,基于T639数值产品的雷暴潜势方程可以为安溪县雷暴天气的预警预报和防雷减灾服务提供客观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06.
We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sent-day optical luminosity function of galaxies and the X-ray luminosity function of Seyfert 1s to determine the fraction of galaxies that host Seyfert 1 nuclei and their Eddington ratios. The local type 1 active galactic nuclei (AGN) X-ray luminosity function is well reproduced if ∼1 per cent of all galaxies are type 1 Seyferts which have Eddington ratios of ∼10−3. However, in such a model the X-ray luminosity function is completely dominated by AGN in E and S0 galaxies, contrary to the observed mix of Seyfert host galaxies. To obtain a plausible mix of AGN host galaxy morphologies requires that the most massive black holes in E and S0 galaxies accrete with lower Eddington ratios, or have a lower incidence of Seyfert activity, than the central black holes of later-type galaxies.  相似文献   
907.
908.
The influence of upwelling on the distribution of chlorophyll a within the Bay of Concepción, Chile is discussed in light of continuous measurements of surface in vivo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temperature taken simultaneously along horizontal transects, and hydrographic stations' data. Results suggest significant temporal variability both in the distribution of in vivo fluorescenc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within the Bay and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change between the Bay and the adjacent shelf waters, induced by variable upwelling. Upwelling is produced by the predominant south-westerly winds during the summer.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the wind direction occur with periods from two to seven days. During active upwelling, exchange is characterized by a surface outflow through the mouth of the Bay and an inflow at depth. Low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s confined to the upwelling areas on the eastern shore either within or outside the Bay; high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s confined to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Bay. Density data suggest a three-layered circulation pattern at the mouth of the Bay during the upwelling relaxation involving an inflow both at the surface and bottom and outflow at mid-depth. Associated with this exchange is an active high chlorophyll transport from the Bay to the adjacent coastal waters at mid-depth and inflow of low chlorophyll water from the adjacent shelf at the surface and near the bottom.  相似文献   
909.
1 IntroductionTodeveloptheoceanwidelyanddeeply ,weneedabundantoceaninformation .Asanessentialpartofsuchinformation ,seafloortopographyplaysaveryimportantroleinavarietyofmarineactivities .However,thehighcostforoceanbathymetricsurveyinglimitstheapplicationo…  相似文献   
910.
中强震前形变固体潮汐资料短期信息的提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张晶  张立 《地震》2003,23(3):71-78
分析了各种潮汐观测资料处理方法,针对短期异常提取的要求,提出了适合提取短期异常信息的潮汐资料处理方法,对其计算公式进一步推导和展开。应用这些方法对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重力、倾斜、应变等形变观测量进行了计算。对地震前潮汐因子、时间滞后、响应比等潮汐参数的异常信息进行了提取与分析;突出了震源区附近的短期异常信息,并分析总结其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