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4篇
  免费   1544篇
  国内免费   2056篇
测绘学   604篇
大气科学   1920篇
地球物理   796篇
地质学   4581篇
海洋学   1211篇
天文学   193篇
综合类   770篇
自然地理   1679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380篇
  2020年   329篇
  2019年   407篇
  2018年   301篇
  2017年   328篇
  2016年   345篇
  2015年   387篇
  2014年   458篇
  2013年   452篇
  2012年   490篇
  2011年   507篇
  2010年   441篇
  2009年   486篇
  2008年   483篇
  2007年   527篇
  2006年   564篇
  2005年   513篇
  2004年   500篇
  2003年   428篇
  2002年   380篇
  2001年   380篇
  2000年   370篇
  1999年   311篇
  1998年   303篇
  1997年   205篇
  1996年   210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分析了当前我国海洋资源及环境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举例说明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合称为3S)在海洋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中的应用,提出一些海洋领域近期亟待应用3S技术的重大课题。指出,“数字海底”和“海岸带”研究是当前海洋研究的切入点,是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科学问题的重中之重,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2.
胶州湾菲律宾蛤仔死壳分布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州湾菲律宾蛤仔栖息地带由于近年受拖耙捕生产,底质遭到频繁骚动。同时沿岸带局部水域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河口盐度突发性骤降等因素,直接影响了蛤仔的存活率。因而蛤仔死壳逐年增多。据1990年调查,9月份幼蛤和成蛤死壳平均密度比同年4月分别增加3.5倍和1.8倍,蛤仔资源量亦受一定损失。  相似文献   
113.
末次间冰期兰州黄土记录中的粘土矿物及其环境意义探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本文研究了末次间冰肮分辨率兰州黄土(S1)21个样口的粘土矿物,并与现代尘暴沉积物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1三个古土壤导春间所夹两个黄土层中的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基本一致,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和高岭石及少量伊/蒙间层矿物。粘土矿物的形成以碎屑成因为主,其一在剖面上的变化具有批示气候变化的意义。古土壤层中伊利石结晶度较黄土层中低,反映在气候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粘土矿物受到了不同和蔼的改造。粘土矿物总  相似文献   
114.
1985年5—6月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27个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的首航次定量调查。分别对18种环境因子和68个优势种和习见种所做的聚类分析显示了黄河口水下三角洲与邻近海域的某些差异,并联系沉积环境将所研究海域划分为四个区:黄河口水下三角洲、莱州湾、渤海中部和渤海湾东部。对大型底栖动物与沉积速率的关系也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5.
根据2002年8月7~8日对虾工厂化养成中后期A、B代表池的实测数据,分析讨论了该时期养殖水体中环境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水体水温、盐度和溶解氧含量适宜.日变化幅度不大.但pH值略为偏低,而COD值明显偏高.与该时期投饵量大,残饵及排泄物明显增加有关.但对A池来说,生物作用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而对B池而言.则以化学过程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116.
长江口南支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分区与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采自长江口南支的130个表层底质沉积物样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进行了20种常、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聚类法对该区域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区。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可以分为两大地球化学分区:Ⅰ区以相对富集SiO2,Sr,Zr元素为典型特征,主要涵盖5 m等深线以浅的长江三角洲前缘区;Ⅱ区以相对富集Al2O3,TFe2O3(全铁),MgO,Pb元素为典型特征,涵盖了前三角洲的广大区域。从地球化学分区的空间分布来分析,这两个分区元素之间的差异反映的是沉积水动力条件与沉积介质物化性质这两个环境要素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即在研究区内,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实质上反映了沉积环境空间分布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7.
This study uses a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examine responses of marine ecosystems to climatic regime shifts. The three seas surrounding the Korean peninsula, the Japan/East Sea, 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e Yellow Sea represent three contiguous but distinct ecosystems. Sampling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the National Fisheri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South Korea since 1965, using the same methods in all three seas. Sampling was generally synoptic. Amplitude time series of 1st EOF modes for temperature, salinity,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concentrations of four major zooplankton taxa were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three marine ecosystems respon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climate variations. Temporal patterns of the variables were strongly similar among the three seas at decadal time scales, but very weakly similar at interannual scales. All three seas responded to a climatic regime shift that occurred in 1989. Temperature,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copepod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in the late 1980s or early 1990s in all three seas. Concentrations of amphipods, chaetognaths and euphausiids also increased in the Japan/East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but not the Yellow Sea. The Yellow Sea ecosystem differs strongly from the other two seas, and water exchange between the Yellow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is much weaker than that betwee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Japan/East Sea. Spatial patterns of zooplankton determined by the EOF analysi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currents and fronts in each of the three seas.  相似文献   
118.
作者使用 NCEP/ NCAR再分析资料 ,在热带 30°S~ 30°N纬带用谐波分析方法分离出超长波之后 ,再采用环流诊断方法 ,发现南海季风区存在地域性环流系统。文中给出冬、夏季风期该系统的三维空间结构和相应的热源分布 ,讨论了该地域性环流系统对南海季风气候及其异常的作用 ,并探讨夏季风爆发北部先于南部的一种可能的气候原因。  相似文献   
119.
卢小平 《测绘学报》2008,37(2):0-249
大气折射延迟是空间大地测量中的一个主要误差源。本文严格地给出了中性大气路径弯曲改正的原理性公式。通过对各种因素量级的分析,在亚毫米量级的精度上给出了一个以视天顶距正切和正割乘积为参数的级数展开模型。新模型在球对称大气模型下,级数展开模型的精度达到了毫米量级,理论上可以展开到任意阶次,且可允许观测高度角小到5°。  相似文献   
120.
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测量系统技术的"真图"数据解决方案。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GIS数据源,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真图影像数据管理软件及开发包扩展GIS功能,为各行业应用提供了地理信息数据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