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1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386篇
测绘学   916篇
大气科学   297篇
地球物理   567篇
地质学   752篇
海洋学   212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260篇
自然地理   2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Web环境下SVG地图浏览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SVG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XML的用于描述矢量图形、图像的标准规范,该规范的制定对网上矢量地图数据的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SVG的矢量地图十分有利于地理空间数据的传播。文中首先分析了目前Web环境下矢量地图发布存在的问题,之后介绍了SVG的有关情况,最后基于Adobe的SVG Vie—wer2.0设计并实现了一个SVG地图浏览器,着重研究了3个问题,即矢量地图数据在SVG文档中的组织与编码,地图浏览器界面的设计以及若干地图操作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72.
定量分析几种Q矢量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1991年7月5日20:00~6日20:00一次典型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从台站实际业务工作需要考虑,细致、具体地比较分析了850 hPa、700 hPa及500 hPa 3个层次的准地转 Q 矢量散度场、半地转 Q 矢量散度场、非地转 Q 矢量散度场及湿 Q 矢量散度场与相应时刻地面降水场对应关系的差异,同时还针对每一种 Q 矢量,将其在850 hPa、700 hPa及500 hPa 3个层次的散度场对同时刻降水场的反映能力进行了比较。在定量比较的基础上,得到了对4种 Q 矢量诊断特性的具体认识:(1)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3个层次的半地转 Q 矢量散度场及准地转 Q 矢量散度场对雨区的反映能力较小,而非地转 Q 矢量的散度场和湿 Q 矢量的散度场对雨区的反映能力明显较前二者大,尤其是湿 Q 矢量散度场在每个层次的诊断能力基本都大于相应层次的其它 Q 矢量的散度场。(2)对于每一种 Q 矢量而言,基本都是在700 hPa的散度场与雨区的对应关系好于各自在850 hPa和500 hPa的散度场,尤其是700 hPa湿 Q 矢量散度辐合场对同时刻梅雨锋暴雨的强度及落区都有很好的指示作用。最后,基于理论的角度对各 Q 矢量的诊断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和比较分析,明确地指出了4种 Q 矢量存在理论前提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3.
全球观测应力场的短波分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应力图(WSM,World Stress Map)计划的应力指标,目前已累积数据共计10 920个,这些应力指标代表了该地区最大水平主应力的实际观测方向;与此同时,可以假定全球各个板块的绝对运动方向表征了相应各板块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长波分量.根据应力场的叠加原理,得到由该地区局部构造运动等因素贡献的短波分量的相对大小和方向.将全球划分成2.52.5的基本单元,对每个单元的WSM数据进行加权统计分析,得到其平均应力观测取向,利用HS2-NUVEL1全球绝对板块运动模型计算应力场的长波分量;平均观测应力取向和长波分量取向之间的夹角,决定了相应短波分量相对于观测应力场的大小及其取向的范围,并反映了特定研究地区局部应力场对总应力场的贡献程度.本文的计算结果表明,全球板块的绝大部分地区及各板块的平均效果,长波分量与短波分量对观测应力场的贡献程度相当.对于某些大陆板块内部,局部构造活动对观测应力场的贡献起到重要作用,因而控制着地震的孕育与发生.   相似文献   
74.
特征根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的特征根估计是主成分估计的推广,其特点是把因变量和自变量放在一起来考虑它闪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而主成分估计只限于自变量。因此,这个新提出的有偏估计引起广泛的兴趣,言语中在阐述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说明这种有偏估计和主成分估计一样可以改进最小二乘估计。  相似文献   
75.
广东侨乡外向型经济优势及其地缘背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广东侨乡外向型经济优势与广东籍华侨、侨人的地理分布及其地缘背景联系起来研究。它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方面研究了影响地缘战略决策的基本要素,并结合东盟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分析、探讨,指出了面向21世纪再创侨乡优势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6.
A modeling method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known points on a geological interface and plane orientation data such as stratification or foliation planes is described and tested. The orientations data do not necessarily belong to one of the interfaces but are assumed to sample the main anisotropy of a geological formation as in current geological situations. The problem is to determine the surfaces which pass through the known points on interfaces and which are compatible with the orientation data.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interpolation of a scalar field defined in the space the gradient in which is orthogonal to the orientations, given that some points have the same but unknown scalar value (points of the same interface), and that scalar gradient is known on the other points (foliations). The modeled interfaces are represented as isovalues of the interpolated field. Preliminary two-dimensional tests carried-out with different covariance models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e method, which is easily transposable in three dimensions.  相似文献   
77.
着重介绍了间隔式钻孔灌注桩在挡土护坡技术中的应用方法,设计时的主要参考依据,计算土压力理论的应用原则以及施工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为进行深基础挡土护坡的工程提供了部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8.
基础隔震单层偏心结构扭转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分型滞回恢复力模型模拟隔震支座的恢复力特性,对基础隔震单层偏心结构的扭转地震反应进行分析,研究隔震系统偏心距和上部结构偏心距对结构扭转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可以显著降低隔震结构的扭转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79.
沈振  李成旺  沈飞 《城市地质》2004,16(4):26-28
在多相地貌单元场地勘察中,基岩与卵砾石的鉴别难度较大。应利用初步感性认识、钻进状态、岩样特征等多手段对基岩与卵砾石进行判别,以提高判别率。  相似文献   
80.
Maps are presented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wo‐dimensional bedload transport velocity vectors. Bedload velocity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the bottom tracking feature of an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ler (aDcp) in both a gravel‐bed reach and a sand‐bed reach of Fraser River, British Columbia. Block‐averaged bedload velocity vectors, and bedload velocity vectors interpolated onto a uniform grid, revealed coherent patterns in the bedload velocity distribution. Concurrent Helley‐Smith bedload sampling in the sand‐bed reach corroborated the trends observed in the bedload velocity map. Contemporaneous 2D vector maps of near‐bed water velocity (velocity in bins centered between 25 cm and 50 cm from the bottom) and depth‐averaged water velocity were also generated from the aDcp data. Using a vector correlation coef?cient, which is independent of the choice of coordinate system, the bedload velocity distribution was signi?cantly correlated to the near‐bed and depth‐averaged water velocity distributions. The bedload velocity distribution also compared favorably with variations in depth and estimate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hear stress. Published in 2004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