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6篇
  免费   421篇
  国内免费   725篇
测绘学   168篇
大气科学   686篇
地球物理   489篇
地质学   1656篇
海洋学   231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83篇
自然地理   32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利用NOAA AVHRR植被指数数据集分析黑河流域季候特征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卢玲  李新  程国栋 《中国沙漠》2002,22(2):187-191
利用 NOAA AVHRR的全球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高时间分辨率数据集,建立了黑河流域 1992-1993和1995-1996两个年度的NDVI数据,范围在96.45°~102.8 °E,35.4°~43.5°N之间。对此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提取了前4个主成分分量,分析了黑河流域季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展示了黑河流域NDVI值在分析时段内的综合空间分布结构、累积状况以及地域差异;第二主成分反映黑河流域的NDVI变化不但具有明显的年周期,而且表现出强烈的季节性,是冬夏分明的季节因素所导致;第三主成分主要指征了平原人工绿洲区显著的农作物生长期;第四主成分反映出山区自然植被与平原人工绿洲植被具有明显不同的生长期和物候特征,该成分可以被用于区分不同的地表覆盖类型。  相似文献   
952.
滦河源区东沟小流域土壤风蚀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赵烨  海春兴  刘霄  刘海鹏 《地理科学》2002,22(4):436-440
土壤风蚀是世界许多地区面临的一个严峻环境问题,土壤风蚀特征是建立土壤风蚀预报模型,制定土壤风蚀防治措施的基础信息,综合考察了湾河源区东沟小流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了不同风蚀强度下暗粟钙土的诊断特性,其结果表明,自然环境提供了土壤风蚀的物质条件,区域日益强化的农牧业及砍薪材活动则是土壤风蚀的触发驱动力;失去植被保护的干旱松散表土,在大风驱动下,其中的细砂和极细砂(0.01-0.10mm)首先以跃移,悬浮方式流失,而粗砂(2-0.25mm)则相对是非可风蚀颗粒;建立了定量刻划土壤风蚀相对强度指数,即SWEI=粗砂含量/风蚀粒子含量,东沟小流域自然暗粟钙土表土SWEI≤2.0,轻度风蚀区表土SWEI≥3.0,重度风蚀区表土SWEI≥9.0,而在风积区表土SWEI≤1.5,该指标较好地反映了区域土壤风蚀强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53.
李宇  孟丹  叶海鹏  张宁  郑吉  李飞  董锁成 《地理研究》2021,40(11):2967-2985
本研究以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和多源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通过决策融合遥感解译方法、多元离散回归模型、质心迁移、扇形分析法等,重点考察了伊尔库茨克(Irkutsk)、新西伯利亚(Novosibirsk)、叶卡捷琳堡(Yekaterinburg)分别在1990年、2000年、2010年、2018年城市不透水面的扩张特征,探讨了不同城市扩张的自然环境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作用与驱动机制。首先不同城市的扩张方向、强度、速度、模式上存在显著时空差异,三个城市分别呈现“快速增长-增长-慢速增长”“增长-增长-慢速增长”“慢速增长-增长-慢速增长”发展趋势,其中叶卡捷琳堡扩张强度最高。而城市新增不透水面的扩张类型以蔓延式和跳跃式扩张为主,填充式扩张所占比重较小。其次典型城市扩张主要发展方向不同,伊尔库茨克城市扩张特征由南北发展向转为放射状发展,新西伯利亚由东西向发展向正西方向发展,叶卡捷琳堡城市扩张特征由放射状发展向西南方向发展,其发展方向与其自然、区位以及社会因素有关,其中自然因素和区位因素是俄罗斯三类典型城市扩张的主导因素。最后文章阐述不同类型的俄罗斯城市其发展方向与城市发展潜力,为其同类型城市发展提供科学管理依据。伊尔库茨克借助丰富旅游资源重视城市内旅游产业发展,新西伯利亚由于历史问题,对城市内外部交通网络布局提出更高标准规划,叶卡捷琳堡作为俄罗斯国内较发达城市,可加强和周边城市联系形成具有联动作用的城市群。对中国东北地区同类型城市发展规划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包括加强发展紧凑城市、注重交通设施建设、加强周边城市联动、发展旅游等。  相似文献   
954.
中蒙俄经济走廊穿越蒙古国主要生态类型区,本文对沿线的达尔汗、乔伊尔、赛因山达、扎门乌德4个观测区的风沙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 风沙流水平输沙量均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两者最优拟合函数随下垫面变化而不同,达尔汗和乔伊尔为指数函数,而赛因山达和扎门乌德为幂函数。② 各观测区年输沙通量空间分异明显,其中乔伊尔最大,达尔汗其次,扎门乌德再次,赛因山达最小,这与传统认知有较大不同。③ 风沙流输沙通量空间差异与多种因素有关。乔伊尔处于海洋气流影响尾闾区,春季干旱发生频率高,正值风季,风速较大,风蚀强烈;其他地区春季干旱发生频率相对较低,其中达尔汗地处自然条件较好的北部河谷区,但由于农田开垦和过度放牧,风蚀较为强烈,而扎门乌德和赛因山达风季风速相对较小,且放牧强度较低,风蚀较轻。本文的研究结论对蒙古国因地制宜开展风沙灾害防治和荒漠化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5.
宗会明  季欣 《地理科学》2021,41(7):1256-1265
以典型山地城市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住宅小区空间矢量数据和多源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圈层缓冲区分析、扩展强度指数、景观格局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GWR,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方法,对近20 a重庆市主城区住宅小区的空间演变特征和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重庆市主城区居住用地现状布局呈现中心-外围结构,且从中心到外围斑块逐渐大型化发展。② 居住用地空间演化经历快速增长和增速下降2个扩张阶段,其中1999—2003年城市居住用地扩展强度最大。居住用地扩张以南北向为主,近些年东西向扩张趋势明显。③ 城市规划、交通条件、公共服务设施、地形因素共同对城市住宅小区用地扩展产生显著影响。显著性总体上为:到中心商务区(CBD)的距离>路网密度>轨道交通站点可达性>医院可达性>坡度。④ 同一驱动因素在不同区位对住宅小区扩展的影响具有较明显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956.
李欣 《地理科学》2021,41(6):1061-1068
以郑州市为例,基于居民依赖度和要素属性值对POI要素热点分析结果进行空间加权叠加,分析城市多中心空间静态结构;运用词向量和数据场理论,在表达居民出行偏好的基础上,利用轨迹数据分析城市多中心对动态目标的吸引强度,并挖掘多中心网络的动态交互关系。研究表明:① 城市静态要素呈中央集中、外围分散的圈层空间分布形态,部分多中心已形成了一定吸引聚集能力,而另一部分虽然规划前景广阔,但还远未形成副中心应有的分散疏解作用;② 城市多中心对动态目标的吸引强度不均衡,出租车和电动车轨迹显示的多中心吸引强度和空间交互关系虽有差异,但均体现出城市为典型的外溢型结构,核心城区仍然是空间交互的主要方向。因此,还需通过政策导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增强外围多中心的吸引聚集能力,实现城市空间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57.
活动断裂的变形特征及其大地震复发周期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动断裂是晚更新世10~12万年以来一直在活动, 现在正在活动, 未来一定时期内仍会发生活动的各类断裂。活动断裂控制着大地震的发生,是不同类型地震的发震构造。从活动断裂的变形特征来看,不同性质的活动断裂具有不同的发震构造模型,研究这些问题对认识强震的发震条件,划分潜在的震源区或地震危险区,评估发震构造和发震地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国内外对不同类型活动断裂的认识,结合近10年来在青藏高原地区对活动断裂的研究,总结了活动断裂的基本变形特征和对大地震复发周期估算的认识。研究表明,东昆仑断裂库塞湖段类似2001年Ms 8.1级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250~350年,阿尔金断裂康西瓦段类似Ms 7.4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370~500年,而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地区,类似2008年5月12日Ms 8.0汶川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3000~6000年。这些结果可能暗示着走滑断裂大地震的复发周期远短于逆冲断裂大地震的长复发周期,这是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58.
东非大陆边缘地质特征及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大陆油气资源潜力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盛产油气的西非大陆边缘相比,东非大陆边缘至今还没有显著的原油发现.通过对东非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特征、边缘构造性质及边缘形态等地质条件的分析,以及从油气成藏(烃源岩、储集层以及成熟度等方面)有利与不利因素的角度对其油气勘探前景进行的分析,认为东非大陆边缘具备油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其中烃源岩分布,古近系构造抬升、剥蚀破坏作用,构造圈闭,特别是沿岸边缘海上区,以及三角洲地区的勘探工作应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59.
基于DEM的流域特征提取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岷江上游典型流域为例,从该区的Aster影像上提取DEM,利用GIS技术从该DEM上提取流域特征,并划分出子流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和所提取的河网矢量数据对照,表明用该方法提取研究区流域特征是可行并有效的。  相似文献   
960.
四川省达县青宁乡滑坡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已有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际调查,对四川达县青宁乡滑坡的基本特征和发生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青宁乡滑坡是第四系松散层在下伏基岩面上滑动形成的;该滑坡是一个滑坡与泥石流共存,且滑坡为泥石流提供物源的复合型滑坡,如果外部条件具备(例如降雨量足够大),该滑坡将有更多的部分转化为泥石流,受灾面积会更大;暴雨是该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也是部分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