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2篇
  免费   1530篇
  国内免费   2381篇
测绘学   731篇
大气科学   3664篇
地球物理   1276篇
地质学   1987篇
海洋学   1125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503篇
自然地理   146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369篇
  2020年   363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318篇
  2017年   381篇
  2016年   397篇
  2015年   455篇
  2014年   486篇
  2013年   604篇
  2012年   499篇
  2011年   503篇
  2010年   413篇
  2009年   522篇
  2008年   523篇
  2007年   557篇
  2006年   466篇
  2005年   406篇
  2004年   366篇
  2003年   316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6月MJO对广东降水调制与直接影响系统的联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79—2008年广东省86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DOE第2套分析资料等,提出影响广东500 hPa环流系统的判别方法,分析6月赤道MJO (季节内振荡) 活动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随中低纬度环流型的变化。结果表明:强MJO第3位相广东出现强降水的概率最高,是8个位相中唯一强降水等级出现日数超过弱降水日数的位相。在直接影响广东的5种500 hPa环流系统 (包括西风槽、西风浅槽、平直西风或高压边缘、副热带高压、热带低压槽) 中,西风槽类型影响时,赤道MJO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最强,其他环流类型影响时,MJO的调制作用很弱。广东在西风槽影响下,当处于MJO第3位相 (第6位相) 时,降水距平百分率达到最高 (低)。MJO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随中低纬度环流系统的变化,主要是环流系统之间的不同配合导致降水所需的动力上升条件和水汽输送条件的相互配合发生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992.
选取累积降雪量、最大日降雪量、连续降雪日数、积雪深度、日最低气温、日最大风速和日最小相对湿度7个气象因子构成城市雪灾气象指数。通过对城市雪灾气象指数的范围划分,得到从低到高的5级城市雪灾气象等级,并给出等级描述及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993.
华北产生雷暴大风的动力热力综合指标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ICAPS重要天气报告数据,筛选出2005-2010年夏季华北地区26次典型雷暴大风过程。选取K指数、对流有效位能、大气可降水量、大风指数、中低层垂直速度、垂直螺旋度、垂直能量螺旋度等7个动力或热力指标,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计算和统计了槽前型和西北气流型雷暴大风发生时的指标阈值。基于统计结果,进一步设计了指标叠套技术,将其应用于2011年6月华北地区两次不同类型雷暴大风的潜势预报中。结果表明,雷暴大风实际发生区域与指标叠套区域一致性较好,验证了该方法对华北雷暴大风预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近51a山东临沂市旱涝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61—2011年临沂市1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了临沂市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临沂市旱涝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1960年代初中期和1970年代初中期,雨涝频繁;1960年代中后期和1970年代中后期及整个1980年代,干旱频繁;1990年代到21世纪初早期旱涝交替发生,2003年以后以雨涝为主。冬春季干旱呈弱的减轻趋势,秋旱呈弱加剧趋势,夏季旱涝变化趋势不明显。北部山区、西部丘陵、南部平原的旱涝变化总体上具有相对一致的趋势,但在1960年代中期、1980年代中期、21世纪初早期西部丘陵的旱涝变化幅度较其他2个区域要大。全市旱涝变率在21世纪初早期最大,1970年代中后期最小,3个区域的变率总体上表现出与全市大致相同的趋势,2004年以后南部平原旱涝变率持续增大。  相似文献   
995.
Recent studies indicated that except for the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there also existed the land-land thermal contrast.The composite analysis and t-test method are used to further study the local thermal contrast variation over the Asian continent,and to discuss the association of seasonal variation of land thermal state with circulation over East Asia,the early summer and summer monsoon activity,and the precipitation anomaly in China in the decadal scale.Results show that the positive meridional temperature anomaly transports downward from upper tropospheric layers in middle-high latitudes north of 25°N in the positive years.In the zonal direction,the Tibetan Plateau heating in the successive spring acts as a force to influence the atmosphere,leading to the rapid temperature warming over eastern Chinese continent,which could increase the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 with the negative SSTA.Accordingly,the monsoon activity in early summer over East Asian establishes earlier and the summer monsoon intensity becomes stronger.The early summer precipitation is more-than-normal over the Yangtze River,and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s more-than-normal over the north China and the southwest China.The situation is contrary in the negative years.  相似文献   
996.
气候系统模式FGOALS-s2对南半球气候的模拟和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天军  孙丹  薛峰 《大气科学》2013,37(2):499-517
针对参加“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IAP/LASG气候系统模式FGOALS-s2,评估了其对南半球气候平均态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预估了未来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s)情景下南半球气候的变化特征.对20世纪历史气候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模式能够合理再现南半球大气环流气候态分布特征,包括6~8月平均(JJA)南半球双西风急流现象,只是模拟的北支急流偏弱、南支急流偏强.未来气候预估试验中,不同RCPs情景下南半球温度变化以增暖为主要特征,陆地增温大于海洋,只有南大西洋—印度洋海盆存在局部变冷.综合四种不同情景,未来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南半球中纬度高压带将显著加强,绕极低压带将加深.降水呈现出增多的特征,12月到来年2月平均(DJF)强于JJA,海洋强于陆地,只有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中部局部降水减少.未来不同RCPs情景下,马斯克林高压表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特征,而澳大利亚高压则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特征.南极涛动(AAO)的变化表现为:RCP2.6和RCP4.5情景下AAO都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RCP6.0和RCP8.5情景下都为一致的增强趋势,这主要与四种情景中模拟的未来温度变化结构不同有关.例如在RCP6.0和RCP8.5情景下,南半球高纬高层温度增暖趋势小于中纬地区,使得经向温度梯度增大,中纬度西风加强,60°S以南位势高度减小,最终令AAO增强.  相似文献   
997.
我国华南3月份降水异常的可能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1951~2005年华南地区3月份的降水资料、NOAA海温资料、Ni?o3.4指数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华南3月份降水异常与同期环流场、全球海温场的关系,从环流和海温的角度揭示了华南3月份降水异常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当华南3月份降水偏多(少)时,在对流层中低层,北太平洋海区存在气旋(反气旋)性环流异常,西太平洋及南海海面上存在反气旋(气旋)性环流异常,这样的环流异常有利(不利)于东南暖湿气流与北方东部异常冷空气在华南地区形成水汽辐合,导致降水显著增多(减少)。进一步的分析表明,ENSO和北印度洋及南海附近海温是影响华南3月份降水异常的重要外强迫因子,ENSO对华南3月降水异常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春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低层风场异常实现的,而北印度洋及南海附近海温对华南3月降水异常的影响则是通过垂直环流场异常和低层风场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98.
兰晓青  陈文 《大气科学》2013,37(4):863-872
利用NCEP-NCAR 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1~2012 年冬季发生在欧亚大陆的一次异常低温严寒事件的大气环流演变过程以及可能的成因。这次低温事件,主要出现在2012 年1 月下旬至2 月上旬,持续大约3 周左右,非常强的低温异常覆盖了几乎整个欧洲以及东亚的西伯利亚、蒙古国和我国东北、华北等地。这次低温事件的演变与对流层北极涛动(AO)由正位相转变为负位相的时间相匹配,意味着AO 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前期行星波的异常上传导致平流层发生爆发性增温现象,极夜急流减弱,AO 位相首先在平流层由正变负;在2~3 周左右的时间内,平流层AO 异常信号逐渐下传,使得对流层AO 也转为负位相;随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异常发展,极区的冷空气不断向南爆发,先后在东亚和欧洲造成剧烈的降温,导致低温严寒事件。因此,考虑平流层环流的异常可能有助于提高欧亚大陆冬季低温严寒事件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99.
郑淋淋  孙建华 《大气科学》2013,37(4):891-904
对2007~2010 年暖季(6~9 月)发生在江淮和黄淮流域46 个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和地面特征进行了统计研究。根据整层可降水量小于或大于等于50 mm 将这些个例发生的环境分成干环境(10 个个例)和湿环境(36 个个例)。干环境下发生强对流的天气形势可以分为槽后型和副高边缘型,湿环境下的天气形势可分为槽前型、副高边缘型和槽后型,湿环境下有明显的暖湿区配合。湿环境下槽前型发生的概率最高,地面系统较为复杂,有静止锋、倒槽、冷锋和暖锋,而干环境下在本研究的个例中无槽前型发生。干、湿环境下副高边缘型的对流,从地面到500 hPa 都发生在副高后部的“S”流型的拐弯处,但部分湿环境个例低层有切变线。干环境下槽后型的发生概率较高,而湿环境下发生概率则相对较少。由这些研究表明,干、湿环境下强对流系统的触发和维持机制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江苏冬季降水相态气候分布特征及预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1981-2010年南京、徐州、射阳逐日探空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在分析冬季雨日、雪日、雨夹雪日气候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厚度分析的方法进一步研究江苏冬季不同降水相态的预报指标.结果表明:厚度分析能被用来识别降水相态(雨、雪),1 000~850 hPa厚度阈值1 292 gpm可以作为江苏冬季区分雨、雪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同时结合地面温度和850 hPa温度可以较准确的判定降水的相态,即1 000~ 850 hPa厚度≤1 292 gpm,且T850≤-3℃,T≤2℃时,判定为雪;反之,则为雨.另外,地面湿球温度在雨雪区分上也是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