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11篇
  免费   11465篇
  国内免费   16252篇
测绘学   6023篇
大气科学   12203篇
地球物理   14838篇
地质学   31989篇
海洋学   10168篇
天文学   6427篇
综合类   4693篇
自然地理   12487篇
  2024年   229篇
  2023年   770篇
  2022年   2146篇
  2021年   2522篇
  2020年   2772篇
  2019年   3066篇
  2018年   2549篇
  2017年   2931篇
  2016年   3075篇
  2015年   3288篇
  2014年   4320篇
  2013年   4572篇
  2012年   4495篇
  2011年   4785篇
  2010年   3966篇
  2009年   5120篇
  2008年   4901篇
  2007年   5202篇
  2006年   4971篇
  2005年   4310篇
  2004年   4049篇
  2003年   3552篇
  2002年   2979篇
  2001年   2533篇
  2000年   2379篇
  1999年   2168篇
  1998年   1877篇
  1997年   1606篇
  1996年   1395篇
  1995年   1209篇
  1994年   1047篇
  1993年   924篇
  1992年   720篇
  1991年   538篇
  1990年   363篇
  1989年   384篇
  1988年   265篇
  1987年   147篇
  1986年   118篇
  1985年   109篇
  1984年   79篇
  1983年   58篇
  1982年   53篇
  1981年   45篇
  1980年   41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29篇
  1977年   41篇
  1976年   26篇
  1973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从侧扫声纳的工作原理出发,分析了侧扫声纳记录声图产生基本失真的原因,推导出基本失真的数学公式,所得结论对实际作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在统计1950-1997年影响湛江港的热带气旋的基础上,利用1953-1982年30年间湛江港发生的风暴增水的资料,对湛江港风暴增水的总体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湛江港风暴增水的特征在于季节分布的不均匀、大的正增水和高实测水位出现频繁、造成的风暴潮灾比较严重;通过两类典型风暴潮的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湛江港的风暴增水与影响湛江的热带气旋密切相关,大的风暴增水主要由台风引起,湛江港的地理位置也是影响风暴增水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93.
海南岛博鳌港沉积物的沿岸输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分析了博港沿岸沉积牧粒度参数的沿岸变化,并应用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模型(GSTA模型)对沉积物运动趋势进行了分析。GSTA模型结果表明,博鳌港沿岸的泥沙在横向上表现为:万泉河口以北岸段为由海向岸运动,近期处于淤积状态;万泉河口以南岸段即玉带滩大致以NNE走向到NE走向的转折点为界,北部主要是由岸向海运动,是侵蚀岸段,而南部则主要为由海向岸运动,有少量的淤积,博鳌港沿岸泥沙输送在纵向上表现为:万泉河口以北由南向北运动,万泉河口以南,北部是由北向南运动,南部是由南向北运动,其次还运用了经验公式对GSTA结果进行了验证,得到了通过万泉河口南部(玉带滩)3个断面的沿岸漂沙量,其沿岸漂沙方向主要为南北向,以上两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和当地的许多地貌证据基本符合,而GSTA模型在玉带滩北部泥沙纵向输运方向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所表现出的一些差异,主要是由于研究时间尺度和所用的资料特征的差异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994.
谢文勇  黄长江  陈志远  施华宏 《台湾海峡》2002,21(4):444-451,T002
本研究工作采用基于组件式集成方案的ArcInfo GIS软件、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MapObjects 2.0软件、AutoCAD软件、VB6.0开发语言作为软件平台,以Legend Pentium Ⅲ(933)作为硬件平台,利用ADO数据接口实现与属性库连接,通过ShellExecute函数达到与ArcView软件、相关网址连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东南沿岸海域海产腹足类性畸变与有机锡污染查询显示系统,并使其具有显示、缩放、温游、定位、查询、统计、分析、编辑、输出等功能。这是将GIS技术应用于海洋生态系统的调查、管理和保护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995.
夏季珠江口沉积物中营养盐剖面分布和界面交换通量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通过对夏季珠江口区域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剖面分析,调查了营养盐含量分布和特征,探讨了有机物的降解特性、营养盐的底部通量估算和作用.结果表明,珠江口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以高含量铵盐为主要的存在形式,沉积物中有机物的降解反应主要在厌氧状态下进行,底部水体铵盐的增加来源于底部沉积物有机质的降解释放,而且对水体的营养盐循环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6.
The Current System in the Yellow and East China Seas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During the 1990s, ou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ystem in the Yellow and East China Seas have grown significantly due primarily to new technologies for measuring surface currents and making high-resolution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calculation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new findings in this decade is direct evidence of the northward current west of Kyushu provided by satellite-tracked surface drifters. In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region, these recent studies indicate that in winter the Tsushima Warm Current has a single source, the Kuroshio Branch Current in the west of Kyushu, which transports a mixture of Kuroshio Water and Changjiang River Diluted Water northward. In summer the surface Tsushima Warm Current has multiple sources, i.e.,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the Kuroshio Branch Current to the north of Taiwan, and the Kuroshio Branch Current west of Kyushu. The summer surface circulation pattern in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region changes year-to-year corresponding to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Changjiang River discharge.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the Chinese Coastal Current in the Yellow Sea, the current field southwest of Kyushu, and the deep circulation in the Okinawa Trough remain to be addressed in the next decade.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997.
南海海域叶绿素浓度分布特征的卫星遥感分析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陈楚群  施平  毛庆文 《热带海洋学报》2001,20(2):66-70,T001
介绍了第二代海洋水色传感器SeaWiFS资料的特点汲其基本处理方法,海水叶绿素浓度提取方法,对南海域表层海水叶绿素浓度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营养物质和南海环流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98.
南海北部海区温跃层分布特征及成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希  沙文钰  李妍 《海洋预报》2001,18(4):9-17
利用二十一层海温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我国南海北部海区温跃层的强度、深度及厚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南海陆架浅水区域内,存在着随季节变化明显的辐射型温跃层;3-5月是温跃层的成长期:6-8月是该海域温跃层的强盛期;而9-11月温跃层开始减弱,到了冬季(12月到次年2月)温跃层变得最终,趋于消亡。结合本海区温跃层的这种变化特征,分析了该海域净辐射通量的分布状况及随季节的变化特征,证明了净辐射通量是影响该海域温跃层季节性分布特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9.
1990年7月~1991年12月,监测了中国北部沿海食用贝类体内的污染物残留量水平。本文用石油烃的分析数据为基础,讨论了沿岸贝类受石油烃污染的现状和分布特征;计算了样品干、湿重含量的本底值范围。给出了油标准和标准之间的互校系数R值。对样品进行了同步荧光光谱分析,并用同步荧光光谱的分析数据,计算了样品间模糊相关系数,做了模糊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龙小志  王珍岩 《海洋与湖沼》2022,53(6):1322-1337
台风作为事件性的强动力因素,其对河口海域沉积环境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开展典型台风事件对长江口外海域悬浮体分布的影响研究对于深入理解长江径流挟带陆源物质向东海陆架扩散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5年09号台风"灿鸿"过境前后长江口外海域现场调查数据,分析台风前后长江口外水体结构和悬浮体粒度分布变化,结合同期环境观测数据与开源数据,阐明台风对河口外海域悬浮体分布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长江口外海域悬浮体中细颗粒组分(≤ 128μm)主要为无机矿物颗粒,而粗颗粒组分(>128μm)主要是生源有机颗粒。生源有机粗颗粒主要分布于中上层水体,而无机细颗粒主要分布于底层水体,使得长江口外海域悬浮体平均粒径分布呈双层结构。台风前后悬浮体粒度分布变化反映了台风对长江口外海域物理和生物过程的双重影响,其中物理过程主要影响无机细颗粒分布变化,生物过程主要影响有机粗颗粒。台风期间强烈的偏北风使得长江冲淡水在口门外海域由东北输运转为往东输运,与长江冲淡水输运方向一致的表层无机细颗粒在台风后输运方向同样往东。另外,台风作用在河口区产生的下降流将12250-4站位底部再悬浮的泥质沉积物向东搬运至12300-4站,导致12300-4站底层悬浮体浓度增加、粒度变细。台风过境还造成长江口外海域初级生产力提高,而浮游植物生长对悬浮体中有机粗颗粒的形成有促进作用,使得口门外海域上层水体中有机粗颗粒体积浓度升高。长江口外海域由于台风过境导致悬浮体中无机细颗粒和生源有机颗粒含量均增加,使得其平均粒径整体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