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9篇
  免费   826篇
  国内免费   1288篇
测绘学   514篇
大气科学   1523篇
地球物理   1153篇
地质学   1525篇
海洋学   422篇
天文学   73篇
综合类   288篇
自然地理   25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岭参数确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兰  牛犇 《测绘科学》2011,36(4):31-32
中文阐述了多种岭参数确定方法的原理,如岭迹法、L曲线法、两步解法、GCV法和双h公式法,应用数据编程比较了各种岭参数计算方法所得的结果及对最小二乘估计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L-曲线法易于确定岭参数,是一种确定岭参数的良好方法.此外,两步解作为另一种解算病态问题的方法,不仅要明显优于LS估计,并且改善了L-曲线法的计算结...  相似文献   
992.
基于GPS-PWV的不同云系降水个例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成都地基GPS观测网的观测数据,结合自动气象站资料计算出GPS遥感的大气可降水量(GPS-PWV)。按照降水性质,选取对流云降水和层状云降水个例,分析不同类型降水过程中GPS-PWV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流云降水和层状云降水一般均发生在GPS-PWV的高值阶段。  相似文献   
993.
陈涛  张芳华  端义宏 《气象学报》2011,69(3):472-485
基于多种观测和数值模式模拟资料,在位涡守恒和反演理论的框架下,对2008年广西"6.12"特大暴雨过程中的西南低涡系统发展过程及其伴随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从天气系统的综合分析看,低涡系统在初始阶段发展相当迅速,东移过程中低空西南急流有明显增强,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对位涡的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994.
环北京地区积层混合云微物理结构飞机联合探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北京、山西和河北三省市飞机在环北京地区探测的积层混合云微物理结构特征资料,结合卫星等宏观观测资料,分析了环北京地区积层混合云系空间云微物理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冷锋云系前部,云内部微物理参数空间分布不均匀,2700m以上较大,垂直方向云粒子浓度和直径呈正相关关系,浓度极值间差7个量级,大滴粒子浓度差7个量级,降水粒子浓度差6个量级,水平方向云粒子浓度和直径分布不均匀,呈反相关关系。冷锋云系中部,云微物理参数垂直分布不均匀,在2500~3600m和4000m以上高度层出现云粒子峰值,且云粒子浓度和直径呈反相关关系,云滴粒子浓度极值间差6个量级,大滴粒子浓度差7个量级,降水粒子浓度差5个量级,水平方向云粒子分布不均匀,云粒子浓度和直径呈反相关关系。冷锋云系前部,云粒子谱在4800m高度谱型为单峰谱,4200m高度谱型多峰分布,3600m高度谱型为双峰谱。云降水粒子谱三高度层谱型差异不大,4800m高度谱型为单调递减谱,峰值在小粒子端(≤100μm),4200m和3600m高度谱型相似,为双峰谱,峰值分别在≤小于100μm和230μm处。降水粒子谱三高度层谱型相似,都为单峰谱,峰值相差不大。冷锋云系中部,云粒子谱在三高度层谱型差异较大,4800m高度谱型为单峰谱,峰值在小滴端,4200m高度谱型为单峰谱,峰值在15μm处,3600m高度谱型为双峰谱,峰值分别在7μm和30μm处。云降水粒子谱三高度层谱型差异不大,4800m高度谱型为单调递减谱,峰值在小粒子端(≤100μm),4200m和3600m高度谱型相似,为双峰谱,峰值分别在≤100μm和200μm处。降水粒子谱三高度层谱型相似,都为单峰谱,峰值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995.
通过两个强对流风暴个例,利用探空资料辅以卫星反演方法,揭示了强对流风暴中同质冻结增温这一事实。探空观测到在强风暴中同质冻结潜热释放造成该层内的空气增温达5℃以上,风暴中强上升气流使云滴没有足够的时间长大,云水向雨水转化和云的晶化会被推到更高的高度,在到达同质冻结高度之前,异质核化过程没有太多的时间消耗大量云水,多数云滴被带到同质冻结高度以上时迅速冻结,造成潜热的集中释放,使周围的空气增温。NOAA卫星观测到的云顶的大量由同质冻结形成的小冰粒子以及过顶现象,进一步证实了同质冻结潜热增温。当探空仪靠近风暴、对流层顶又距同质冻结高度层较近时,同质冻结增温作用有可能被探空仪观测到。  相似文献   
996.
郑媛媛  姚晨  郝莹  张雪晨 《气象》2011,37(7):795-80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1—2010年安徽省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物理机制、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对流天气其发生发展和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有关,强对流发生的天气学条件即:丰富水汽、不稳定层结、抬升触发机制或强上升运动,强烈发展的强风暴常有逆温层、强的风垂直切变、中层干冷空气等有利条件。然而,这些条件在不同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各要素的重要性不尽相同,产生的强对流天气类型也不相同。冷涡槽后类对流不稳定表现在中低层温度直减率大;风垂直切变强,风随高度强烈顺转,400~500 hPa有西风急流存在,且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区域紧密相关;存在明显的中尺度低压和辐合线、干线;主要造成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槽前类通常对流不稳定能量较大,中低层有急流存在,风速水平切变和垂直切变大;快速东移的短波槽是触发强对流天气的主要机制;低层水汽条件较好;主要导致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和龙卷天气。通过对不同类型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强对流天气各天气要素和物理量统计,提取环境场消空指标,明显提高了基于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和平均径向速度的龙卷识别和预警水平。对比分析了2010年7月19—20日发生在副高边缘槽前类和在东北冷涡形势下的2009年6月3日、5日、14日在黄淮和江淮地区分别产生飑线并造成大范围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产生的物理机制、中尺度特征差异,提高对不同类型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997.
对流单体在杭州湾入海时的强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淑琴  黄辉  周丽琴  陈佩佩 《气象》2011,37(7):889-896
为了研究对流单体在杭州湾入海时的强度变化情况,更好地预报对流单体的变化趋势,统计了2007年1月到2010年6月舟山雷达观测到的148个对流单体,以组合反射率因子、顶高、垂直液态含水量、径向速度、冰雹指数等条件来判断对流单体是加强还是维持或减弱。发现对流单体在海岸线附近加强或维持的几率比较大,在北岸入海后加强以及在南岸入海后减弱的几率较大,在傍晚到凌晨加强或维持的几率较大。对三个加强的典型个例,分别分析了海岸线附近的温湿特性、地面风的辐合、大气的层结稳定性等情况。对148个单体所处时刻的气温和相对湿度资料用GRADS进行插值,绘出等值线,然后统计整个杭州湾海域的最大气温差和相对湿度差以及水平风切变情况。统计结果:加强的单体,其环境温度、湿度梯度、风切变明显比减弱的大。最后得出结论,判断一个对流单体在杭州湾入海时是加强还是减弱,应从海岸线附近的温湿特性、地面风的辐合情况、大气的层结稳定性三方面的条件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98.
广东省后汛期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谌志刚  王婷  汪瑛  冯业荣 《气象》2011,37(8):936-942
利用2007—2008年两年7—10月广东后汛期强对流天气出现时的雷达资料、对应的GRAPES模式资料以及地市台站上报的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实况,把瞬时大风〉17.2 m·s^-1、冰雹、龙卷作为强对流发生的依据,对上述数据进行整理。根据广州热带海洋研究所中尺度模式的输出GRAPES资料,结合雷达CAPPI数据,计算单体的各层风速、温度、湿度、有效位能等环境特征量,将单体特征和模式计算的单体环境场要素以及强对流发生实况,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后汛期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方程,据此对发生于广东省后汛期强对流天气(如雷雨大风、冰雹和龙卷风)进行0~1小时临近预报。用预报成功率(POD)、虚假警报率(FAR)和关键成功指数(CSI)衡量方法的预报性能。共有5540个有效样本参与回归计算,31个因子中有12个引入了回归方程,建立的预报方程在阈值取为0.26时,得到的预报成功率POD为0.73,虚假警报率FAR为0.61,关键成功指数CSI为0.338,各项指标均要好于前汛期预报性能;从实际的预报能力来看,在后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中,后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得到的空报率和漏报率都要低于前汛期,预报效果较好,可用于广东后汛期的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中。  相似文献   
999.
The Tianjin coastal area is a typical soft soil region,where the soil is a marine deposit of the late Quaternary.The soil dynamic parameters from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reports are collected,and drilling of 15 holes was carried out to sample the soils and measure thei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The data was divided into 7 types based on lithology,namely,muddy clay,muddy silty clay,silt,silty clay,clay,silty sand and fine sand.Statistics of the dynamic parameters of these soils are collected to obtain the mea...  相似文献   
1000.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地震基本活动状态定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区域构造背景、应力场状态及动力学环境等,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划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统计单元,即祁连山地震带、甘东南地区、柴达木一共和地块及库玛地震带.通过地震频度和b值拟合确定了各个地区不同下限震级的地震目录完整性起始时间;确定了各构造单元中强以上地震活跃与平静交替活动的特征;定量计算了在平均状态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特征参数及平静阶段与活跃阶段地震活动特征参数;分别获得了各个区域在平均、活跃与平静状态下的小震活动状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