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4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268篇
测绘学   186篇
大气科学   377篇
地球物理   399篇
地质学   407篇
海洋学   132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18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81.
儿童是保护环境的积极行动者,激发其亲环境行为意愿是应对环境问题挑战的现实需求。然而,已有研究却很少关注儿童的亲环境行为意愿及其驱动机制。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以南京市小学儿童为样本,旨在通过分析儿童自然经验图式的特点,探究日常和旅游两种情景的自然接触对儿童亲环境行为意愿的影响差异,并检验自然联结在其中扮演的中介角色。结果发现:① 与日常自然接触相比,旅游自然接触更能激发儿童的亲环境行为意愿;② 自然接触促进自然联结主要体现在情感维度,其次是认知维度,而自然联结促进亲环境行为意愿以认知路径为主,情感路径为辅;③ 情感型和认知型自然联结在自然接触与亲环境行为意愿间扮演双重中介角色,且认知型自然联结的中介效应高于情感型自然联结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对科学制定面向儿童的自然空间规划和环境教育策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2.
孙鸿鹄  甄峰 《地理研究》2022,41(10):2697-2711
随着环境变化加剧、技术进步扩散、城市化生活转向等因素的交织叠加,日常活动空间的供需过程需要并可以更具韧性,但既有研究鲜有涉及。因而,聚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矛盾,挖掘面向城市居民日常活动与环境供需矛盾的城市韧性内涵,建构有机整合的理论框架和评估指标体系,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依托地理大数据支撑,进行日常活动-环境系统的韧性评估及空间特征研究。主要结论:① 韧性要素在活动与环境间以及数量与质量之间的供需结构失调,且供需不均衡和不充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并相互制约。② 活动韧性、环境韧性各自的空间分异显著且供需水平及相互匹配程度较低,导致系统韧性呈现低水平蔓延的空间形态。③ 活动韧性、环境韧性及系统韧性之间的空间支撑或匹配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导致日常活动空间的供需关系分异较大且缺少连续良性的空间互动。基于此,应根据韧性演进阶段,促进日常活动空间供需网络的整体动态协同优化。  相似文献   
183.
颉佳  王世金  窦文康  赵灿文 《地理科学》2022,42(6):1064-1072
滑雪场空间分布特征、集聚演变状况与分布方向性变化深刻影响着中国滑雪旅游乃至冰雪产业的发展。运用地统计学空间分析原理,通过最邻近指数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及平均中心分析,对1990年前后每10 a 中国滑雪场空间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① 1990年之前,仅在黑龙江和吉林省有7家滑雪场,且分布较为离散。② 1990—1999年,滑雪场数量呈小幅增长,空间上出现向新疆、河北和四川扩散的现象。③ 2000—2009年,滑雪场增速较快,并形成了以哈尔滨?牡丹江、北京?张家口两地区为核心的滑雪场双核驱动模式。④ 2010—2019年,是滑雪场数量增速最快的10 a,期间新增滑雪场522家,并在双核驱动模式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长白山、燕山–太行山为主要条带的联通南北的滑雪场空间结构。总体上,近30 a中国滑雪场呈现出了“南展西扩东进”的空间演变特征。该研究结果对于未来中国滑雪场空间布局、优化及其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4.
利用新疆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的地面2米温度和10米风场资料,对应用改进后的新疆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同化系统(XJ-RUC)的预报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XJ-RUC系统对地面2米温度和10米风场的预报均方根误差和偏差随起报时次和预报时效的不同存在差异,在温度预报方面存在“低温偏高,高温偏低”的趋势,夏、秋、冬三季对18UTC预报最好,春季则对00UTC的预报接近实况;10米风场的预报偏差在冬季随时效推进逐渐增大,春、夏、秋三季则在06UTC出现1.0m/s左右的风速偏差极小值。不论是温度还是风速预报,均在冬季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85.
陆晓静  苏占胜  谭志强 《干旱气象》2014,(1):120-122,127
利用宁夏1991~2010年20 a凌汛期水文和气温序列资料,研究了宁夏凌汛期特征、凌汛灾害发生主要时段,黄河封河、开河集中期与日平均气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宁夏凌汛特征为封开河时序相反,小流量、高水位行洪,受强冷空气影响较大;凌汛灾害主要发生在封河和开河期间;日平均气温正负转化日期与封、开河期有对应关系,宁夏封河集中期在12月20日至1月19日;开河集中日期在2月13~20日。在凌汛关键期结合MODIS遥感数据对凌汛灾害监测防范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6.
为确保地铁施工安全进行变形监测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而变形监测的最终目的是预测,即对观测物的未来形态进行预报和分析。时间序列的原理是找出事物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从而对数据变化趋势做出正确的分析和预报。本文通过对时间序列的研究对长春地铁繁荣路站的变形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和预报。  相似文献   
187.
Abstract

Abstract Evaporation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elements in the hydrological cycle, which affects the yield of river basins, the capacity of reservoirs, the consumptive use of water by crops and the yield of underground supplies. In general, there are two approaches in the evaporation estimation, namely, direct and indirect. The indirect methods such as the Penman and Priestley-Taylor methods are based on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whereas the direct methods include the class A pan evaporation measurement as well as others such as class GGI-3000 pan and class U pan. The major difficulty in using a class A pan for the direct measurements arises because of the subsequent application of coefficients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s from a small tank to large bodies of open water. Such difficulties can be accommodated by fuzzy logic reasoning and models as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classical evaporation estimation formulations were applied to Lake Egirdir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urkey. This study has three objectives: to develop fuzzy models for daily pan evaporation estimation from measured meteorological data, to compare the fuzzy models with the widely-used Penman method, and finally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fuzzy models in such applications. Among the measured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used to implement the models of daily pan evaporation prediction are the daily observations of air and water temperatures, sunshine hours, solar radiation, air press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wind speed. Comparison of the classical and fuzzy logic models shows a better agreement between the fuzzy model estimations and measurements of daily pan evaporation than the Penman method.  相似文献   
188.
蒋少杰 《安徽地质》2007,17(2):145-147,150
滑坡是池州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滑坡的形成除与地质条件有关外,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是很重要的诱发因素.通过分析大量的滑坡资料和气象(雨量)数据,研究和探讨了滑坡的发生与降水特征之间的关系,发现滑坡的发生与近3天内的降水强度、过程降水总雨量、降水的持续时间等关系十分密切.结合国内邻近省区的分析结论,建立了一个用日综合雨量预测滑坡的数学统计模型,并对池州1995、1998、1999年3次滑坡等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过程进行了检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9.
本文分析了2012年唐山4.8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出现的短期原地重现线状集中分布地磁日变化感应电流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震、中-下地壳和上地幔高导层的关系,进一步证实了短期原地重现线状集中分布感应电流的走向与中-下地壳和上地幔高导层顶面界埋深走向一致,认为其机理可能是深部热流体的上涌导致壳幔高阻体出现带有上拱性质的拆离滑动,深部上涌的热流体和高导层内热流体侵入高导层内电阻相对较高的地区,高导层出现短时间高导电流通道,当地磁日变化感应电流扫描经过高导电流通道时,感应电流会呈线状集中分布于此,并基于趋肤效应分布于其顶面附近。由于重现异常是发生在震源下方中-下地壳和上地幔高导层的地震异常,且该异常不同于震源附近及其震源至地表的地震异常,因此对推进地震孕育与发生机理研究可能有一定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地震虽然主要位于重叠段的端部,但更有可能位于中-下地壳重叠段的端部,这一发现对日常震情跟踪中应用该异常确定未来地震位置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0.
水力压裂是开采地下页岩气资源的有效技术手段,探究页岩水力压裂裂缝的扩展规律,可为页岩气的高效开采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通过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中的扩展有限元模块,针对不同地应力差工况条件下均质页岩中初始裂缝的位置、方位角、数量和含层理页岩中层理的构造方向、内部倾角、岩性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对于垂向扩展的水力裂缝,水平主应力增大使裂缝更不易扩展,裂缝扩展长度减小、起裂压力增大;在注液体积流量相同时,向初始裂缝两端同时起裂所形成的水力裂缝长度大于仅向一侧起裂;当初始裂缝处于页岩中部且呈45°方向时,裂缝会向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偏转,且偏转程度随最大水平主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分时多簇压裂时,裂缝间的扩展会相互干扰,且会较大地影响裂缝扩展的形态和起裂压力,但对裂缝注液点裂缝宽度的影响较小;对于含水平和竖直构造层理的页岩,改变层理内部倾角,水力裂缝会出现不同程度偏转,且其偏转程度随着层理内部倾角的增大而减小;对于含45°方向构造层理的页岩,水力裂缝在层理分别为砂岩、煤岩和泥岩中的偏转程度依次增大,且裂缝偏移比随着最大水平主应力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