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294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226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1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图版图件能表述项目报告书中重要的内容,并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该文探讨在GIS和PhotoShop环境中制作图版图件的方法,该种方法结合了GIS软件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和PhotoShop软件完美的图像编辑功能,其突出的优点是能够制作内容丰富的图版,提高图版美观性,减少制图工作量。  相似文献   
992.
正确进行战略成本动因分析,选择与己有利的战略成本动因作为成本竞争的突破口,在企业的竞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具体成本项目的最优化对企业整体战略成本动因最优化重要性程度的排序方法还不够完善。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模糊多属性格序决策方法。利用区间数与三角模糊数的乘积是梯形模糊数这一结论,结合判断矩阵,给出一种新的方案的排序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利用方法不仅可以使成本最小化,而且通过企业战略成本的最优化,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993.
北京城市居民的养老模式选择及其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晓路  颜秉秋  季珏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0):1274-1281
基于北京市典型社区的问卷调查, 运用决策树分析的方法, 对城市居民在不同阶段养老方式的选择及其合理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目前,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转型, 北京市老年人的空巢家庭比例超过1/2, 城市居民在健康状态下约80%选择独自生活, 而独立生活有困难时近1/2 的老人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②目前的主要问题是, 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了解和认可度十分有限, 养老机构总量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特别是面向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机构床位存在大量缺口。③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存在巨大的阶段性差异。由健康状态步入需要照护的阶段后, 老年人对家庭赡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需求大约分别提高到原来的2 倍、4倍和8 倍。基于生命周期的测算, 2020 年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在机构和社区养老的合理比例分别为35%和30%。④当前, 需求调控的重点是70岁以下低龄老人, 应该引导更多的低龄老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994.
兰州南北两山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状态下无法达到城市发展的绿化要求,必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针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决策困境,提出构建“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知识”的决策支持模式。在详细阐述此决策支持模式的基础上,以兰州南北两山作为研究案例,建立了兰州南北两山生态环境建设决策支持系统,通过该系统的试验结果讨论,最终给出兰州南北两山生态环境建设的两项用水措施建议,即: ①在多年平均降雨量大于400 mm的区域进行人工集雨;②在多年平均降雨量小于400 mm的区域进行人工灌溉(灌溉量相当于200 mm降雨)。最后结合专家知识形成兰州南北两山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图,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995.
胡卓玮  刘晓旭  彭程  魏铼 《地理研究》2013,32(3):476-486
居民的购房选择是对居住区位进行选择的复杂过程,其实质是居住空间的个人行为决策问题。在调研工作基础上,论文分析并构建了居民购房选择决策评价指标体系,以北京市为实验区应用GIS制作居住适宜性基础准则(指标)地图。研究一种可以适应购房者差异化的购房需求与偏好的购房地理空间决策方法,通过层次分析法提取购房个体的偏好信息,确定个人准则权重。采用次序加权平均算法(Ordered Weighted Averaging,OWA)针对个人准则权重计算个人次序权重,结合二者对居住适宜性基础准则地图进行集结,计算多种决策风险下的个人居住适宜性准则地图,对意向住房进行分析评价,动态生成相应决策方案,为购房者提供购房决策支持,减少主观意愿与客观环境带来的决策风险。最后通过一个实验对以上方法进行实现。  相似文献   
996.
由于俄罗斯等国家的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史上出现了最严重的议程之争,暴露出近年来公约进程较为突出的决策程序与规则问题,这对联合国气候变化进程的未来有着较直接的影响。研究试图深入系统分析俄罗斯等国提出的三类主张的实质,即磋商基本规则、谈判授权,特别是作为决策手段的协商一致与投票问题,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评价以及未来前景分析。研究指出,对待程序与法律问题应从联合国气候变化进程的最终目标,特别是其追求建立并履行公正、合理的国际制度之宗旨出发,从争端的真实背景与价值观入手,并指出民主、公开透明、缔约方驱动的磋商基本规则,以及协商一致这一基本决策手段,以此继续长期作为公约进程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997.
基于中国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诸要素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视角,借鉴人口承载力思想,提出区域PRED系统承载力概念及其表征方法,参考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构建了区域PRED系统的承载力—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指标体系(CPSR 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PRED系统综合响应度与应急响应级别划分标准,通过多目标规划与决策方法对区域PRED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以2000-2012 年大连市PRED系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 研究时段内大连市PRED系统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人口承载力由363 万人降至291 万人;② 大连市PRED系统压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PRED系统负荷指数由0.97 降至0.85,区域PRED系统综合响应级别始终处于Ⅱ级橙色预警或Ⅲ级黄色预警状态。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近年来大连市有关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评价结果可视性较强、可靠性较高。区域PRED系统承载力概念以及基于CPSR模型的区域PRED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多目标决策评价方法,为定量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相关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中决策树模型在结直肠癌患者肝脏CT图像分类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选取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单纯性肝囊肿以及正常肝脏的CT增强图像各20例。对该60例肝脏CT增强图像分别进行灰度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以及图像变换的纹理特征提取,然后采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和决策树归纳分类器对图像进行分类。最终分类结果与临床事实分类对照,利用十折交叉验证法验证两种分类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树模型对结直肠癌患者肝脏CT图像进行分类准确性较高。决策树归纳的分类准确性远高于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准确性96.7%vs76.7%,Kappa值0.95vs0.65,P〈0.05)。结论: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树模型可以对结直肠癌患者肝脏CT图像进行分类,不仅能够判断肝脏有无相关病灶,而且仅依据图像的基本特性,可以自动识别肝脏乏血供转移瘤与单纯性肝囊肿,为未来计算机辅助诊疗疾病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及途径。  相似文献   
999.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影响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同时又是受其影响的结果。LUCC研究对于开展生态环境变化及气候变化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境外LUCC研究中土地利用/覆被分类效率低的问题,探索一种适用于大数据量而又精度较高的分类方法。以额尔齐斯河国外部分-斋桑湖流域为研究区域,以1990年及2007年的Landsat TM/ETM+夏秋季影像以及DEM作为数据源,综合利用影像光谱、纹理信息参与到决策树构造中,进而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分别提取这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空间分布信息,最后分析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状况。实验结果表明:(1)光谱与空间纹理信息参与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2)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发现,近20年来该区域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耕地和灌木林地大面积减少,而低覆盖度草地和未利用地却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00.
在理解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机制的基础上,利用江苏省的铜山县、如东县和常熟市329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以及方差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农户土地用途变更空间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自主经营人数比重越高,农户选择改变用途地块的距离就越远,而打工导致的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户土地用途变更空间决策则没有显著影响;农户的存款越多资金越充足,农户改变用途地块的距离可能就越远;相对于铜山县,如东县和常熟市两地农户改变土地用途的地块距离相对较远;变更后地块的用途不同对于改变用途地块的选择也有影响,变更为渔业养殖用地则通常会选择离家较近的地块,而在种植业内改变用途,通常会选择离家较远的地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