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3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244篇
测绘学   1012篇
大气科学   443篇
地球物理   192篇
地质学   377篇
海洋学   148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335篇
自然地理   60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在极轨气象卫星数据接收系统中,时间统一性对气象卫星资料接收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时间服务器为系统提供统一的时间基准,从而保证卫星资料的完整按时接收。由于GPS时钟具有稳定、准确的特点,将其作为时间服务器的信号源。为了保证GPS时间服务器正常工作,有必要对其进行状态监视。在VB60环境下,利用串口通信成功实现了对时间服务器的监视、管理功能。监视功能为时间服务器故障的发现、定位与记录提供了重要依据。管理功能包括参数查询、功能设置等,方便用户对时间服务器的操作。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提高地面测报业务应急保障能力,开发手机地面编报系统,实现手机自动编报,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该系统支持环境低、兼容性强、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结构模块组成,系统的功能及应急使用方案,阐述了用J2ME开发此系统所涉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浮点运算、特殊现象处理、报文传送、程序兼容性、内存处理等问题的解决,以及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993.
日本地震预警系统日趋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是全球第一个建立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家,在3·11日本9.0特大地震时发挥了作用.本文介绍了日本预警系统在3·11地震时,东京地区公众在地震S波最大震动之前收到地震报警信息,得以避险.介绍了日本地震预警系统技术和在全国实施的概况,指出地震预警工程是一个复杂社会工程.日本从预警技术到能够为公众服务,采用的方式和体制,是值...  相似文献   
994.
建立了由基础地理数据库、地震地质数据库、地震监测数据库、地震预报数据库、地震应急数据库组成的安徽省防震减灾综合数据库,收集并整理了安徽省地震局自建局以来的各类业务资料.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在防震减灾综合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研制了具有安徽特色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辅助决策系统,在有感地震应急、地震模拟演练以及地震技术...  相似文献   
995.
王小明  朴春德 《地震学刊》2011,(2):207-211,232
从分析电力行业工程勘察信息管理与利用现状入手,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 IS(以下简称G IS)的工程勘察设计一体化的设想,设计了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应用系统的逻辑模型,阐述了系统所采用的组件式G IS和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最后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具有系统分析决策功能的任意工程地质剖面图的绘制和三维实体地层模型的构建这2个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996.
The life‐cycle cost can be regarded as a benchmark variable in decision making problems involving the retrofit and upgrading of existing structures. A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is often subjected to more than one hazard during its lifetime. Therefore, the problem of evaluating the life‐cycle cost involves uncertainties in both loading and structural modeling parameters. The present study is a preliminary study aiming to calculate the expected life‐cycle cost for a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subjected to more than one hazard in its service lifetime. A methodology is presented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both the uncertainty in the occurrence of future events due to different types of hazard and also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structure as a result of a series of events. In order to satisfy life safety conditions, the probability of exceeding the limit state of collapse is constrained to be smaller than an allowable threshold. Finally, the methodology is implemented in an illustrative numerical example which considers a structure subjected to both seismic hazard and blast hazard in both upgraded and non‐upgraded configurations. It is demonstrated how expected life‐cycle cost can be used as a criterion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two choices while satisfying the life safety constraint.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7.
E.Eric Boschmann 《Geoforum》2011,42(6):671-682
The critical perspective in job accessibility research argues that access to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 an urban area is a complex proces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le of individual level location decision-making as it relates to job access. In US metropolitan areas, a worker must consider where to live, where to work, and how they will commute between these locations – the residential–commuting–employment nexus. But limited work has been done to understand how this home-work link influences job access. This research interviews thirty working poor individuals in the Columbus, Ohio metropolitan area. One unexpected finding was the spatially transitory nature of these individuals’ lives – frequently changing both jobs and residences. Negotiating the nexus is a process of spatial decision-making determined by their individual urban mobility. Residential choice is made based on mobility options, not work location. They have diverse job commuting experiences as their mobility options change over time, and those mobility options often dictate their capacity to access existing job opportunitie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se individuals, Columbus has a strong local economy with many low-skilled higher paying jobs, but a weak public transit system. This article also contributes a qualitative based research perspective to a body of literature that historically under utilizes the approach.  相似文献   
998.
粘土侵是地层粘土侵入钻井液使其性能变坏的现象。只要在沉积地层(一般为砂岩、泥岩、页岩、灰岩)中钻进,或多或少都存在粘土侵入钻井液的问题,使其性能变坏。而地层造浆不但解决了粘土侵的问题,同时把粘土侵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关键问题是什么样的地层可以采用地层造浆。目前国内各个地方都在不自主的使用地层造浆,而对地层造浆的具体研究却相对较少。以明光苏巷石盐钾盐矿区ZK012普查(科研)钻孔为例对地层造浆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999.
王海杰  马鹏刚 《地下水》2011,(6):139-141
在分析1997-2007年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程度变化特点的基础上,参考Costanza、谢高地等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汉阴的实际情况,估算出研究区各年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分析变化特点及其原因,结果可以看出汉阴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经济的发展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地质勘查预算标准是安排省地勘项目的主要依据,预算编制水平直接影响财政资金的分配和地勘项目的管理。从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技术条件、表式分类、工作手段及费用指标解释、编制说明等各方面逐一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提高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