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9篇
  免费   868篇
  国内免费   990篇
测绘学   399篇
大气科学   193篇
地球物理   551篇
地质学   2573篇
海洋学   416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75篇
自然地理   35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31.
在密闭体系中700℃、压力高达3 GPa条件下进行褐煤加水的模拟实验,分析实验产物中的萜烷的变化规律,进而对高压高温下有机质演化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压力条件下,温度升高有利于有机质的成熟演化;压力增加会抑制或延迟油气的生成和有机质成熟;五环三萜烷ββ生物构型转化为αβ地质构型所需能量比烯烃双键加氢饱和更高.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研究样品中C24四环萜烷存在4种同分异构体,含量由高到低依次包括10β(H)-降A-羽扇烷、10p(H)-降A-奥利烷、C24-17,21-断藿烷和10β(H)-降A-乌散烷.高碳数烷烃在地幔高压力条件下仍可以存在,这为认识超压盆地的油气资源与深层油气成藏及保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2.
现代深部岩溶问题是随着工程建设向复杂场地延伸而逐渐显现,由它带来的一系列地质工程问题对越岭隧道工程具有极强的控制性和危害性,如渝怀线圆梁山深埋特长越岭隧道工程出现的高压突水、突泥问题,既控制了工程的施工难度,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理论难题。综述了现代深部岩溶相关概念、发育类型、发育特征、形成机制等方面国内外研究现状,勾画了现代深部岩溶研究今后的重点,主要包括现代深部岩溶概念的厘定、现代深部岩溶工程地质分类及特征、现代深部岩溶受控因素、现代深部岩溶发育机制及演化、现代深部岩溶对越岭隧道工程控制作用等几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3.
探讨了金在黑龙江省中部森林沼泽区A层土壤-10~+60目、-60~+100目、-100~+160目及-160目粒级中的含量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经对比研究认为,-100目可以满足低密度深穿透地球化学详细测量采样要求,该粒级能够有效地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34.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沉积-构造的差异性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南海北部深水区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台西南盆地等新生代被动陆缘盆地,这些盆地经历了大致相当的从裂陷到坳陷的构造演化史,但在张裂活动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沉积-构造的差异性。构造沉降特征分析显示:在同一构造带上自西向东有盆地主要构造沉降发生的时段逐步变晚的趋势;在不同构造带上自北向南有盆地主要构造沉降发生的时段逐步变晚的趋势。这种沉积-构造的差异性对烃源岩的发育类型、分布及生储盖组合等方面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表现为:裂谷期构造沉降幅度大的盆地,陆相烃源岩发育,以陆生陆储陆盖型成藏组合为主;裂后期构造沉降幅度大的盆地,海相烃源岩发育规模较大,海生海储海盖型成藏组合及混生海储海盖型生储盖组合所占分量逐渐增多。推测渐新统湖相-湖沼相及海陆过渡相源岩和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应是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的主要来源,陆生海储海盖型、海生海储海盖型及混生海储海盖型生储盖组合应是深水区基本生储盖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35.
钻孔揭示,该水电站河谷谷底发育着深厚覆盖层及卸荷松弛带。深厚覆盖层纵向上可以分为3层:下部和上部为正常的河流相,中部为多成因堆积物加积层;谷底浅表部岩体结构松弛,完整性差,裂隙张开、泥质充填,裂面严重风化锈染。研究表明,谷底松弛是由于河流切至谷底时造成应力集中,导致岩体剪切破坏;并经过漫长的卸荷回弹及风化作用在谷底形成一定厚度的松弛带。  相似文献   
36.
南京某深基坑边坡支护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晶  卢俊  谭跃虎 《岩土工程技术》2008,22(3):152-154,159
南京某深基坑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地下水丰富,基坑开挖较深,最深处达13m。根据周边环境的情况和开挖的深度,采用了钻孔灌注桩和土钉锚杆相结合的支护形式。分析了该基坑施工的技术要点,通过监测结果,说明该支护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7.
针对大样本集的训练问题和动态训练样本的模型更新问题,提出了动态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学习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已建好的模型,逐渐加入新样本,并可删除位于任何位置的非支持向量,避免了矩阵求逆运算,保证了算法的高效率.大坝变形及电离层延迟两个时间序列的预报实例表明,该算法具有计算时间短、预报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8.
幔源CO_2释出机理、脱气模式及成藏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幔源CO2如何从地幔岩浆中脱出并进入沉积地层中形成CO2气藏聚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前缘方向。研究表明,地幔深部的碱性玄武岩浆和碱性岩浆才是深部流体和CO2等挥发份大量赋存、渗滤和释出的场所。浅成侵入岩、次火山岩和火山通道等是CO2释放和聚集的有利位置,岩浆期后和岩浆衰弱期的热液活动阶段是CO2大量释放和聚集的有利时期。幔源CO2进入沉积盆地中具有3种脱气模式,即沿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和壳内岩浆房-基底断裂组合脱气模式。CO2的固有物化性质决定其运移相态多样,具有运移和聚集过程同步的特征。只有在满足大量的化学消耗及地层水或原油的溶解和耗散之后才能形成CO2有效聚集。幔源CO2成藏和分布主要受岩浆气源体和气源断裂体系的控制。今后,在超临界CO2及其对油气运移聚集的作用、CO2与深大断裂及火山岩的关系、CO2脱气运移机制、CO与常规烃类油气的耦合差异成藏机制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39.
成矿理论与勘探实践证明,东部一些老矿由于勘探深度、范围的限制以及认识上的局限,在矿区深部、周边仍有一些矿未能发现和查明,其中相当一部分仍具有找矿潜力;而寻找西部新的煤炭资源是国家“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需要。针对中国东西部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勘探目标,其地震勘探野外施工方法及资料处理原则有所差异;而资料解释在东部以查明地层赋存形态、煤层赋存范围、构造发育特征为主,西部则以寻找煤系地层波阻抗差异明显、连续性好的反射波组为解释重点。地震勘探技术在中国东西部的二个典型地震时间剖面佐证了其在深部找矿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0.
We develop the classification part of a system that analyses transmitted light microscope images of dispersed kerogen preparation. The system automatically extracts kerogen pieces from the image and labels each piece as either inertinite or vitrinite. The image pre-processing analysis consists of background removal, identification of kerogen material, object segmentation, object extraction (individual images of pieces of kerogen) and feature calculation for each object. An expert palynologist was asked to label the objects into categories inertinite and vitrinite, which provided the ground truth for the classification experiment. Ten state-of-the-art classifiers and classifier ensembles were compared: Naïve Bayes, decision tree, nearest neighbour, the logistic classifier, multilayered perceptron (MLP),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 AdaBoost, Bagging, LogitBoost and Random Forest. The logistic classifier was singled out as the most accurate classifier, with an accuracy greater than 90. Using a 10 times 10-fold cross-validation provided within the Weka software, we found that the logistic classifier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five classifiers (p<0.05) and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other four classifiers. The initial set of 32 features was subsequently reduced to 6 features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A further evaluation of the system alerted us to the possible sensitivity of the classification to the ground truth that might vary from one human expert to another. The analysis also revealed that the logistic classifier made most of the correct classifications with a high certain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