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演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技术的进步 ,GIS软件工程方法在不断地演进 ,越来越适合于GIS的开发。文中介绍和回顾了GIS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使用的一些软件工程方法 ,并初步探讨了为GIS项目选用软件开发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流层上层斜压波包活动与2003年江淮流域梅雨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梅士龙  管兆勇 《大气科学》2008,32(6):1333-1340
利用NCEP/NCAR再分析和中国740站逐日降水资料, 研究了2003年淮河流域梅雨期间对流层上层斜压波动的传播情况。结果发现, 斜压波组织成波包向下游传播且具有明显的下游频散效应。波动起源于巴尔喀什湖西北侧, 沿着西北-东南向的路径向东南传播, 传至江淮流域大约需要3天。斜压波包所带来的扰动能量为江淮流域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能量积聚。通过与1998和1997年这两个梅雨年份的比较, 发现1998年异常强梅雨年的斜压波包的活动特征与2003年的相似, 但在梅雨降水非常偏少的1997年, 未发现有明显的斜压波包向下游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邵彬 《四川测绘》1997,20(2):51-54
本文阐述了发展基础地理信息产业对发展四川省信息产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四川省基础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就发展基础地理倩息产业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2年8月5日新疆昭苏盆地的雷达回波资料,对该雹云初始雷达回波的出现及演变过程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略论煤炭地质档案资料信息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地质资料是地质勘探的历史记录,是国家最珍贵的信息资源。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管理模式,提高人员素质,开发利用现有馆藏的300余套煤炭地质成果,主动适应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内邱县杏树台矿区赋存一定规模的钴、镍、砷、铋、银等元素,被有关专家确定为"五元素建造",具有一定的工业价值和良好的开发前景,现已基本探明矿山储量,成矿规律,有益、有害元素的组成,需及早进行工业性试验和开发利用,造福于人类,为当地工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西部大开发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土地的重要性,实施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增值,步入良性循环,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天山公路由于其特殊的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及降雨等因素,严重影响其正常通行.因此,借助于GIS新技术手段优势,建立一套适合于天山公路特殊区域的评价决策支持系统,就显得尤其重要.天山公路地质灾害评价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建立,首先在详细分析天山公路地质病害原理的基础上,收集公路沿线已有的基础地理、地学等资料,对照实地工作成果和遥感成果,结合数据库及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按数据库规则进行相应的综合、整理、筛选、归纳及转换,建立以ArcGIS为数据平台的多源信息数据库.然后基于ArcEngine平台,开发一套集基础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图形编辑、空间模型分析、线路区域稳定性评价、公路地质选线,以及三维可视化飞行成果图形生成及输出为一体的地质灾害评价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操作应用平台.系统整合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料和多媒体信息,实现了基于三维的空间信息查询和分析功能,势必为国土资源和交通建设管理部门提供一种可靠的决策管理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19.
面向21世纪的地震地下流体科学问题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地下流体科学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基于先进观测技术的可靠观测资料是提高地震地下流体理论研究水平的关键。最后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今后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学科的发展方向:建设新一代地震地下流体科学观测台网;发展地震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台阵和深井观测;开展野外观测实验研究、室内高温高压实验研究和高精度大型数值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20.
冯增昭 《古地理学报》2004,6(4):387-390
第八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于2004年8月9~12日在大庆油田召开。在这一盛会的开幕式上,作者特别怀念和感谢往昔众多的老前辈、专家和学者,如葛利普、黄汲清、谢家荣、刘鸿允、关士聪、王鸿祯、廖士范等,他们对我国古地理学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和功绩。开拓者的业绩一定要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