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2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216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269篇
地质学   251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基于GIS的小班海拔、坡度及地貌立地因子的自动求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地貌立地因子的调查是基于小班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重要内容,现行的调查方法主要依靠实地测量或室内基于地形图进行计算,这种方法工作量大,时间周期长,工作效率低.利用基础测绘资料提供的20 m等高距的DEM数据,建立地图分析模型,模拟人实地调查、测量或室内计算的方法,在GIS系统中实现森林小班的海拔、坡度及地貌立地因子的自动计算.通过实验区的应用对比,自动计算的结果符合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982.
导航战中的分布式GPS干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导航战中主要的GPS干扰与抗干扰技术,针对单一干扰源干扰GPS存在的问题,结合干扰目标区域的环境特征,提出了分布式GPS干扰技术,研究分析了分布式GPS干扰技术的布设规划算法以及干扰效果分析仿真评估算法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983.
分布式GIS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国义 《测绘科学》2003,28(3):43-45
分布式GIS是解决地理数据、软件及硬件等资源共享和进行远程互操作和互运算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文主要探讨了传统GIS的一些不足和分布式GIS的应用前景,并通过一个具体的分布式GIS系统的整体设计进行了说明,从而为解决传统GIS中的缺点,以及为当前网络环境下各种不同的GIS空间数据模型的协调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84.
太行山南缘断裂带新构造活动及其区域运动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岳桥  马寅生  杨农 《地震地质》2003,25(2):169-182
基于TM遥感影像的构造地貌解译和野外活动断层滑动矢量的测量和分析 ,阐述了太行山南缘断裂带第四纪左旋走滑活动的构造和地貌标志 ,反演了断裂变形的构造应力场 ,探讨了太行山南缘断裂带左旋走滑活动的区域运动学意义。研究表明 ,第四纪时期太行山南缘断裂带是一条斜张左旋走滑断裂。断层滑动矢量观测显示新近纪以来有 2期引张应力作用 :早期为NE -SW向引张 ,晚期为NNW -SSE向引张 ,这个观测结果与渭河地堑盆地的新近纪—第四纪 2期引张构造应力场一致。根据华北盆地构造资料推断 ,太行山南缘断裂带向东延伸与盆地内的泌阳 -开封 -商丘断陷带相接 ,共同构成了南华北和北华北 2个断陷区的构造边界。指出该断裂带作为南华北块体北缘 ,其新构造时期的斜张左旋走滑活动与南部秦岭断裂系左旋走滑活动一致 ,它们组成了一个宽阔的、向东撒开的、弥散型分布的左旋走滑形变带 ,调节着华南地块相对于华北地块向SEE方向的构造挤出  相似文献   
985.
岩石圈流变强度与中国大陆构造运动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GPS观测资料和地震学研究成果为约束,针对不同流变参数的中国大陆岩石圈模型,数值模拟了岩石粘度与中国大陆板块边界作用强度的关系,探讨了陆-陆碰撞对中国大陆分层岩石圈运动的驱动机制.给出了陆-陆碰撞驱动力、附加地形与山根浮力及热浮力对中国大陆构造运动的驱动特点.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对中国大陆驱动的边界作用强度之比约是4:1.25:1,所引起的水平主压应力主要集中在坚硬岩石层;而附加地形等垂直方向作用力在水平方向产生的最大主压应力则主要集中在软弱岩石层.这种垂直方向上的作用力在高原南部地区阻碍陆-陆碰撞向北的推挤运动,在高原东北部增加对其它块体的推挤作用。  相似文献   
986.
全球气象资料客观分析系统的分布式并行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已有的率行算法进行并行化,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通过对全球气象资料客观分析系统率行算法的研究,提出了在MPP高性能计算机上的一种静态分配数据的分布式并行算法。该算法通过间隔选取分析盒子和模式格点纬圈行,将数据分配给不同的处理机实现分布式并行。该并行算法负载平衡好,并行效率高,而且并行化代价较低,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最后,给出了并行算法的性能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987.
强夯法地基处理有效加固深度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该文对强夯法地基处理有效加固深度的定义、影响因素、计算方法以及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验算了各种计算方法的精度。该项工作对强夯法地基处理的工程实践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88.
起伏地形下黄河流域太阳直接辐射分布式模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和气象站观测资料建立了起伏地形下太阳直接辐射分布式计算模型,模型充分考虑了地形因子(坡向、坡度、地形相互遮蔽)对起伏地形下太阳直接辐射空间分布的影响;以1km×1km分辨率的DEM数据作为地形的综合反映,计算了起伏地形下黄河流域1km×1km分辨率太阳直接辐射的空间分布;深入分析了起伏地形下太阳直接辐射受地理、地形因子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受地形起伏和坡向、坡度等局地地形因子的影响,山区年太阳直接辐射量的空间差异比较明显,向阳山坡(偏南坡)的年直接辐射量明显高于背阴山坡(偏北坡)  相似文献   
989.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大尺度流域应用研究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本文选取空间大尺度黄河河源区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径流量模拟,采用1976~1985年唐乃亥水文站逐年、月实测径流资料进行参数率定,确定模型的基本参数,得到了较好的模拟效果。模拟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是引起黄河河源区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在80~90年代的20年间,黄河河源区由气候变化引起径流减少62.11亿m3,占径流变化总量的108.72%,由土地覆被变化引起径流增加5.73亿m3,增加量占径流变化总量的10.03%。  相似文献   
990.
瑞利波勘探的波长解释法新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理论上探讨了瑞利波勘探中波长与深度的内在依托关系,计算了不同泊松比时瑞利波质点运动椭圆轨迹的椭圆率随单位波长深度的关系曲线;通过大量的正演模型计算,探索了瑞利波波长与对应探测深度之间的转换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