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275篇
地质学   591篇
海洋学   9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1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41.
基于岩石损伤理论推导了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的损伤劣化模型,并采用冻融循环试验方式测试了后崴子隧道灰岩岩样冻融循环后的物理力学特征变化规律,分析了其损伤劣化规律。获得了岩样的质量、纵波波速随冻融循环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单轴抗压强度持续减小,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逐渐增大的结果。分析获得了冻融循环作用下灰岩总损伤变量与应变的关系,冻融和载荷的共同作用会使总损伤加剧,但损伤曲线表明耦合作用也可适当缓解这一影响,且灰岩应变值趋于一致,表明影响灰岩强度极限的主要因素可以不考虑冻融循环。  相似文献   
142.
为了研究矿山采空区坡体的应力(裂隙)分布情况,并对崩塌过程分析进行检验,本文采用离散元数值软件(UDEC)对纳雍县张家湾镇普洒煤矿采煤过程中覆岩裂隙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煤层开采的推进,覆岩裂隙向上发展且密度逐渐增多;由于采空区范围过大时,部分被重新压实,裂隙发育至地表形成开切眼;最后在外力作用下整条裂缝垂直贯通,形成危岩体的发展规律,可为类似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3.
为了探索震前电磁异常现象的物理机制,许多研究注重于分析岩石破裂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对花岗岩样品进行单轴加载,变形直至破裂,记录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EME)和声发射(AE)信号,对比分析。这里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岩石破裂过程中EME信号的特征:①利用非广延分析方法分析EME的能量分布情况,并与b值分析方法对比,推断岩石破裂类型以及裂纹发育过程;②利用统一等待时间定标律分析EME的时间特征,期望获得岩石破裂过程中EME信号等待时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拟合AE和EME信号的能量分布曲线时,发现b值只能拟合AE部分数据,完全不能拟合EME数据,而非广延参数q可以很好地拟合这两类信号。通过对比分析AE和EME信号的等待时间概率密度的分布情况,发现EME信号的集成效果相对较差,可能不满足统一等待时间定标律。  相似文献   
144.
百旁金矿是广东地质五队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中型蚀变糜棱岩型金矿。百旁金矿地处粤西—桂东成矿带东段NE向罗定—广宁断裂带北东端部位,矿体受糜棱岩带内面理、裂隙带控制;金矿化具明显的以硅化、硫化物为中心的对称性分布特征,金矿体具有平行斜列、侧伏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向NE向侧伏;区内金矿化富集主要与热液活动有关,燕山期的重熔花岗岩侵入的同时伴随有富含硫化物的含金热液充填在糜棱岩、断裂带内而成矿。  相似文献   
145.
坡面流层流区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完善坡面水流的基础理论研究,基于定床水槽试验,以甘油溶液为试验流体,采用超声波测量技术,进行了4种粗糙度、5种坡度和13种单宽流量条件下的组合试验,研究了坡面流层流区的动力学特性及滚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雷诺数为8~160的范围内,流态指数在理论值0.33附近波动,且随粗糙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粗糙度为0.10 mm附近达到峰值;阻力系数受坡度和粗糙度影响显著,可较好地由坡度、粗糙度和雷诺数的关系式表示;随着雷诺数的增大,滚波波速和波峰均呈幂函数形式递增,滚波周期大小无明显变化;坡度的增大会使层流失稳临界单宽流量减小,粗糙度的增大会使临界弗劳德数的均值减小。  相似文献   
146.
This study develops improved Soil Moisture Proxies (SMP) based suspended sediment yield (SMPSY) models corresponding to three antecedent moisture conditions (AMCs) (i.e., AMC-I-AMC-III) by coupling the improved initial abstraction (Ia-λ) model, the SMA procedure and the SMP concept for modelling the rainfall generated suspended sediment yield. The SMPSY models specifically incorporate a watershed storage index (S) model to accentuat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storm to storm and to avoid the sudden jumps in sediment yield computation. The workability of the SMPSY models is tested using a large dataset of rainfall and sediment yield (98 storm events) from twelve small watersheds and a comparison has been made with the existing MSY model. The goodness-of-fit (GOF) statistics is evaluated in terms of the Nash Sutcliffe efficiency (NSE), and error indices, i.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 error (nRMSE), standard error (SE), mean absolute error (MAE), and RMSE-observations standard deviation ratio (RSR). The NSE values vary from 74.31% to 96.57% and from 75.21% to 91.78%, respectively for the SPMSY and MSY model. The NSE statistics indicate that the SMPSY model has lower uncertainty in simulating sediment yield as compared to the MSY model. The error indices are lower for the SMPSY model than the MSY model for most of the watersheds.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MPSY model has less uncertainty and performs better than the MSY model. A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SMPSY model shows that the parameter β is most sensitive followed by parameter S, α and A. Overa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oil moisture variability in terms of SMPs and incorporation of improved delivery ratio and runoff coefficient relationship improves the simulation of the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gener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47.
标度律视角的城市效能测度及中国城市多维要素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标度律”(urban scaling laws)揭示了城市系统中城市人口和城市要素间普遍存在的非线性规模缩放关系,但目前大多数城市评价忽视了这种关系,常使用人均指标比较不同规模的城市,这会导致评价结果偏差。为此,考虑城市人口和城市要素间的非线性规模缩放关系构建了要素效能指数,用以修正城市规模的影响,度量城市要素实际发挥出预期能力的程度。以城市发展不同维度上的9个城市要素为例,分别测度了2017年中国292个地级以上城市各要素的效能,识别了各要素效能的空间差异和集聚特征,分析了要素效能指数的优势并讨论了结果的政策启示。结果表明:① 9个城市要素都符合“城市标度律”,其中8个要素与城市人口呈非线性规模缩放关系;从标度律的视角测度城市效能是必要而且可行的。② 城市综合经济、商业消费和公共财政效能普遍以东部沿海地区较高;东北地区的基础教育和中西部地区的公共交通效能较低;土地和水资源禀赋较高的地区对应的效能值并不高;大部分城市的生态绿地效能较低。600万人以上的城市中,杭州、深圳、天津的各维度效能表现较均衡。③ 与人均指标评价结果的对比证明要素效能指数能够修正人口规模对城市评价的影响,对常用的总量和人均指标是有益的补充。标度律视角下的城市效能测度能够给城市人口管理和城市要素发展的决策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同时为不同规模大小的城市提供更客观的比较标准,对国家城镇体系规划和落实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8.
定律对知识的理解和传播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比地理学中的定律和物理学中的定律的异同之处,认为地理学的定律虽然在形式上和提出的方式上与经典的力学定律有所区别,但仍符合人们对“定律”的定义。在共识地理学定律存在的前提下,本文阐述了地理学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中所体现出的地理学定律的特征——描述性和归纳性。基于这些对地理学定律所具有的特征的认识,本文首先介绍了Zhu等从空间推测的角度将所提出的地理学第三定律,即“地理环境越相似,地理特征越相近”,或称地理相似性定律。本文从普遍性、独立性和应用性3个方面探讨了地理相似性是否可以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定律,认为地理相似性与地理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相比,有着同样的普遍性,且与第一和第二定律所涉及的规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应用上可能解决第一和第二定律所面临的挑战,因此应可作为地理学第三定律。  相似文献   
149.
基于脆弱性视角探究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情况与集聚特征的空间关联效应,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SPOT2/4全色和Landsat TM卫星遥感融合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解译校正得到2016年江苏省乡村聚落斑块。在利用平均最近邻距离指数、核密度估计和标准差椭圆方法明确江苏省乡村集聚分布特征的同时,从资源、经济和社会脆弱性视角构建乡村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进一步探讨县域乡村空间集聚特征与脆弱性发展程度的关联规律。结果表明:① 江苏省乡村地域自内核向外缘分布密度逐渐递减,苏北地区中部、苏南和苏中地区毗邻处乡村聚落密集分布,整体空间异质性和集聚形态的方向性特征明显;② 江苏省县域乡村脆弱程度存在地域分区不均衡现象,子系统相关性较弱,空间耦合特征尚不明显;③ 资源脆弱性子系统与经济、社会脆弱性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是当前江苏省县域乡村发展的薄弱环节;④ 江苏省县域乡村资源、经济和社会单一脆弱子系统集聚分布特征明显,综合脆弱性与集聚特征并未实现空间良性共振。  相似文献   
150.
针对球状模型和指数模型两种变异函数模型线性化后的系数矩阵具有非线性形式,系数矩阵元素含有随机误差等问题,该文使用非线性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估计变异函数模型参数。以高程异常数据为例,利用变异函数值的点对数定权法和系数矩阵中距离值的方差-协方差传播律定权法迭代解算参数,并与最小二乘法,加权最小二乘法和非线性总体最小二乘法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非线性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能够得到更高精度的变异函数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