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86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我国沙尘暴发生日数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常生华  李广  侯扶江 《中国沙漠》2006,26(3):384-388
根据全国近30 a的沙尘暴记录,运用分形分析得出,在不同的降水量区域,沙尘暴的发生规律明显不同。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平均为4.4 d·a-1。年降水量≤305 mm的地区沙尘暴发生日数最多,平均为9.9 d·a-1,这是荒漠和半荒漠地区,主要是我国传统的畜牧区;305 mm<年降水量<570 mm的地区平均为4.0 d·a-1,这是草原区,主要是传统的农牧交错带。年降水量≥570 mm的地区为0.4 d·a-1,主要是我国的农耕区。305 mm<年降水量<570 mm的区域,沙尘暴发生的频率随降水的变化幅度最大,为4.1,年降水量≤305 mm地区,沙尘暴随降水的变化幅度最小,为0.3。分析认为,我国沙尘暴危害的防治需要构建牧区—农牧交错带—农区生态农业体系。  相似文献   
82.
在统计广西86个气象站历年冬寒日数的基础上,分析了平均冬寒日数、最多和最少冬寒日数的地区分布.用聚类分析方法,初步将广西冬寒日数划分为北部、南部、左右江河谷和沿海4个区.对广西8大站冬寒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500hPa位势高度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3.
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利用云南气温和降水资料, 分析了云南气候变化特征及强降水极端天气和高温干旱事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以云南香格里拉、西双版纳、昆明地区为代表, 分析了区域气象要素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云南近50 年气温变化与全球、北半球、中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气温变化幅度略大于全球, 弱于北半球和全国变化。云南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以后出现增暖现象, 以90 年代后期增温最明显, 1986 年以来出现13 年暖冬, 大部分地区冬春季降霜日数减少。随气候变暖, 香格里拉地区降雪日数呈下降趋势, 西双版纳地区雾日明显减少, 全省降雨日数逐渐减少, 大雨频率变化不大, 暴雨、大暴雨频率上升, 高温干旱事件频率增加。进入21 世纪以后, 云南降水减少, 高温干旱事件有增强增多趋势, 由2~3 年一遇变为1~2 年一遇。2005 年春夏连旱和2006 年春旱是云南近50 年和20 年来最严重的旱灾。  相似文献   
84.
Based on the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data covering the period 1961-2005,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changing in mean annual and monthly high temperature days (HTDs) and the mean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MDMT) during annual and monthly HTDs in East China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n annual HTDs were 15.1 and the MDMT during annual HTDs was 36.3℃ in the past 45 years. Both the mean annual HTDs and the MDMT during annual HTDs were negative anomaly in the1980s and positive anomaly in the other periods of time, oscillating with a cycle of about 12-15 years. The mean annual HTDs were more in the southern part, but les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East China. The MDMT during annual HTDs was higher in Zhejiang, Anhui and Jiangxi province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East China. The high temperature process (HTP) was more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but less in northeastern part of East China. Both the HTDs and the numbers of HTP were at most in July, and the MDMT during monthly HTDs was also the highest in July. In the first 5 years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mean annual HTDs and the MDMT during annual HTDs increased at most of the stations, both the mean monthly HTDs and the MDMT during monthly HTDs were positive anomalies from April to October, the number of each type of HTP generally was at most and the MDMT in each type of HTP was also the highest.  相似文献   
85.
根据湖南省74个地面气象站1961-2010年的雷暴日资料,利用数理统计、小波分析及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近50年雷暴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省雷暴日数空间分布特征为南部多、北部少,最大值出现在南部山地(65.38 d/a),最小值出现在北部平原(21.92 d/a),月平均雷暴日呈单峰值分布,3-9月为雷暴高发期;2)湖南省年平均雷暴日数存在8、16、24和30 a的周期变化规律,其中8 a周期振荡最显著;3)多雷期和少雷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的位置以及青藏高原短波槽的位置和强弱上.  相似文献   
86.
利用19612015年陕西省7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趋势分析及Mann 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不同等级降水量、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降水量、降水日数,还是降水强度,均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且随着降水级别的逐级增加,地区分布差异逐渐增大;整体上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现出减少趋势,其中降水日数的下降趋势均非常显著,全省年均降水日数的气候倾向率达到了-3.83天·10a-1,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降水强度的增加趋势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每10 a全省年均降水强度增加0.15 mm·d-1;陕西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体现在春秋两季小雨及中雨的减少上,小雨降水强度在夏、秋两季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05和0.04 mm·d-1·10a-1,其上升趋势分别通过了0.01和0.1的显著性检验,这是年均降水强度上升的主要原因;陕西年均降水量及降水日数自1984年出现了突变性下降,而降水强度的突变则出现在2004年,之后一直呈现持续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7.
利用山东22个基本(准)气象站小时气象观测资料,采用A值法计算了山东1961—2017年逐日大气自净能力指数(the atmospheric 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index,ASPC),分析了其气候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利用MK检验(Mann-Kendall检验)和MT检验(Moving-t,滑动t检验)方法对历年ASPC进行了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平均ASPC气候倾向率减小趋势极显著(P<0.01),除章丘和威海外,其他各地ASPC减小趋势均极显著(P<0.01);春季各月ASPC较大,历年各月ASPC随时间明显减小;年和四季ASPC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半岛地区较大,鲁南等内陆地区相对较小;年和春、夏、秋、冬季ASPC突变年份分别出现在2003年和2006年、2003年、2003年、2005年。济南、青岛地区ASPC分别从1999年、1993年开始显著减小,低ASPC日数历年变化大致与ASPC变化相反;济南和青岛历年各月ASPC变化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8.
夏季降水日数的准确预测,对于保障农业、运输业、电力等行业的有序进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连云港市气象局提供的1951—2012年夏季降水数据对连云港地区的降水日数特征进行分析,难以直观地发现夏季降水日数随时间分布的规律.为进一步探索降水日数的发生规律,结合国家气候中心网站提供的多种气候因子数据,基于CART决策树算法构建了连云港地区夏季降水日数是否偏多与是否偏少的分类与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发现在多种气候因子不同条件下,夏季降水日数是否偏多(偏少)的规律,模型的分类与预测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利用52 a的数据样本训练模型,模型的训练准确率为90.38%(86.54%),再用剩余10 a数据样本检验模型,测试准确率为80%(80%),并且得到规则集,方便气象业务人员使用以及决策服务人员参考.同时,为降水日数的预测提供了数据挖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9.
利用信阳气象站1961-2013年的观测资料计算逐日人体舒适度指数(CIHB),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和滑动标准差,分析了信阳CIHB的变化趋势,以及舒适日数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R/S分析法对CIHB及舒适日数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信阳的年均CIHB呈显著上升趋势,线性趋势为0.016/a。春、冬季的平均CIHB呈显著上升趋势,且趋势强度相当。秋季平均CIHB虽呈上升趋势,但趋势不显著。夏季平均CIHB呈显著下降趋势。冬季CIHB标准差总体上没有明显的增大或减小趋势,夏季CIHB标准差不断减小,表明信阳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概率没有增加。2)信阳舒适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达0.359天/a,冷、热日数呈减少趋势,趋势强度冷日数的大于热日数的。3)通过R/S分析,年、季平均CIHB具有长期相关的特征,未来的年及春、秋、冬季平均CIHB将继续上升,夏季平均CIHB将继续下降。年舒适日数具有长期相关的特征,未来年舒适日数仍将增加,年冷、热日数继续减少。  相似文献   
90.
利用福建省内68个地面测站1981—2011年1—4月、10—12月逐日观测资料,结合最低地表温度、天气现象、最低气温作为福建霜冻判别指标,探讨福建霜冻气候特征及环流背景形势。研究发现:1)福建年平均霜冻天数、初(终)霜冻日、无霜冻期具有明显地域差异,等值线基本呈东北—西南走向,与台站海拔高度具有良好相关性。区域平均初霜冻日、终霜冻日、无霜冻期总体分别呈推迟、提前、延长的变化趋势。2)全省大范围霜冻天气呈现发生频率低、过程持续时间短、总体逐渐减少的特征。3)霜冻越强,发生越晚,结束越早,且出现天数越少。4)随着形势场特征线略有南压,霜冻逐渐增强,反之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