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6篇
  免费   830篇
  国内免费   1235篇
测绘学   722篇
大气科学   386篇
地球物理   1672篇
地质学   2068篇
海洋学   671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398篇
自然地理   64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长江口泥沙絮凝静水沉降动力学模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细颗粒泥沙在咸水中的絮凝沉降是河流泥沙向海输送过程中在河口区发生的重要现象,是河口拦门沙形成与发育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根据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提出长江口泥沙絮凝静水沉降的二级动力学模式,通过该式求得不同泥沙含量和盐度情况下絮凝沉降的衰减系数,半衰期和平均沉降速率等动力学参数,定量地分析泥沙含量和盐度对泥沙絮凝沉降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Based on Iwan‘s wake oseillator model developed with the classical van der Pol equalion,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for the response of the vortex-induced vihration (VIV) of the riser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the internal flowing fluid and the external marin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is derived. The effect of the intermal flowing fluid on the response of VIV of the riser is studied by means of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the internal fluid velocity on the VIV of the riser is strong when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riser is close to the vortex shedding frequency. In addition, the increase of the top tension can decreas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riser to the internal fluid velocity.  相似文献   
33.
1980—1993年对黄茅海河口湾进行沉积物采样和水流测定及水深测量。根据水动力和地形条件,冲淤分析及Mclaren模型研究河口湾的动力地貌体系、冲淤特征和现代沉积物运移。结果表明:(1)水下地形主要为下泄流或上溯流控制的“深槽-槽沟-浅滩-湾口”的动力地貌体系,反映了河口湾“东进西出”的水流格局;(2)整个河口湾以淤积为主,只有崖门深槽有较明显的优势冲刷特征,并随着崖门深槽向海推移和河口湾“东进西出”水动力作用,黄茅海落潮三角洲相应向西南进积;(3)应用Mclaren模型揭示了黄茅海河口湾现代沉积物运移规律,同样反映了河口湾具有“东进西出”的运移趋势。  相似文献   
34.
海洋遥感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海洋遥感利用电磁波与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原理观测和研究海洋,以海洋及海岸事作为监测、研究对象,具有快速、多波段、周期性、大面积覆盖等观测能力的空间遥感技术,回顾了海洋遥感发展的4个阶段,介绍了海洋遥感在海洋资源环境调查、动态监测以及海洋污染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海岸带遥感动态监测技术的精确化和定量化研究、海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海洋小卫星遥感的应用是未来海洋遥感研究和应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5.
动力定位系统发展状况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动力定位系统(Dynamic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种闭环的控制系统,其采用推力器来提供抵抗风、浪、流等作用在船上的环境力,从而使船尽可能地保持在海平面上要求的位置上,其定位成本不会随着水深增加而增加,并且操作也比较方便。本文对动力定位系统发展及各组成部分进行了介绍,以期对动力定位系统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36.
Dynamic Response Behaviors of Upright Breakwaters Under Breaking Wave Impact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 The dynamic response behaviors of upright breakwaters under broken wave impact are analysed based on the mass-damper-spring dynamic system model. The effects of the mass, damping, stiffness, natural period, and impulse duration (or oscillation period) on the translation, rotation, sliding force, overturning moment, and corresponding dynamic amplifying factors are studi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mpli-ying factors only depend on the ratio of the system natural period to impulse duration (or oscillation period) under a certain damping ratio. Moreover, the equivalent static approach to breakwater design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7.
1 .IntroductionEvery year ,Taiwanis subjectedtotwo or three typhoonintrusions in average which always causedisasters . Most of the disasters which occur around the coastal zone are due to seabed instability andcoastal structure destruction caused bytyphoo…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连续变量函数的全局最优化问题 ,给出了动态隧道方法。该动态隧道方法由局部搜索和动态隧道 2个阶段构成。在局部搜索阶段用了动态系统方法。对全局最优化问题的实例进行了数值实验 ,数值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稳健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9.
应用ANSYS软件建立了平台和冰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构建了自升式平台的冰激振动模型,并计算基于2种冰力模型的自升式平台的动力响应。此动力分析方法具有建模方便和计算精度高的特点。以某自升式平台为例,计算了冰和平台结构相互作用的耦合效应,为自升式平台冰激振动安全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0.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以及GDAS资料,对2021年10月2-7日山西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乌拉尔山低槽后部冷空气扩散,中纬度短波槽东移,与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持续交汇,同时高低空急流耦合形成强烈上升运动,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稳定维持,及低层水汽不断输送并形成辐合,为持续性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动力和水汽条件。此次强降水过程分为对流性降水和稳定性降水2个阶段,2阶段水汽输送通道的源地、路径、高度均有明显差异,但水汽输送贡献率均以对流层中低层山西南侧的水汽输送占主导地位。降水开始前,对流层中上层存在对称不稳定,大气可降水量明显跃增;对流性降水阶段,干空气不断入侵,对流不稳定快速建立与释放,对流层中低层水汽辐合区与强上升气流配合,导致山西出现强对流天气。地形的阻挡、抬升及地形收缩作用,对局地极端强降水具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