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6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测绘学   220篇
大气科学   220篇
地球物理   146篇
地质学   643篇
海洋学   114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15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预静载对全级配混凝土梁动弯拉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预静载对全级配混凝土梁动弯拉强度的影响,本文从全级配混凝土的细观层次出发,将梁的纯弯段视为由水泥砂浆、粗骨料及两者间的黏结带所组成的复合材料。采用既考虑应变率强化效应又计及损伤弱化效应的动态本构模型反映细观单元的损伤退化。通过自编的以位移控制的有限元程序对全级配混凝土梁在不同预静载作用下的破坏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相应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和动弯拉强度。计算结果显示:全级配混凝土梁的动弯拉强度随着预静载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942.
基于插件技术的GIS应用框架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亮  杨凌云  尹艳斌 《地球科学》2006,31(5):609-614
为了解决传统GIS软件的行业化、专业化和开发成本较高的问题, 使GIS软件面向大众化、低成本化发展, 构建插件式GIS应用框架平台, 能提供一个具有良好的复用性和灵活的可扩展性平台, 同时为项目实施所面对的特定知识应用领域提供很好支持软件框架具有实际意义.在深入研究“平台+插件”模型的本质与实现机制后, 提出了基于插件技术的GIS应用框架的对象模型、消息机制和层次结构.同时将这一理论成果成功应用到了大型GIS平台---MAPGIS7.0的开发与实践中, 实现了全插件式的GIS应用框架, 使平台功能扩展和GIS的应用开发具有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3.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是由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于2001年6月宣布启动的一项为期4年(2001—2005年)的国际合作项目,这是在全球范围内第一个针对生态系统及其服务与人类福祉之间的联系,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对各类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综合评估的重大项目。依据MA发布的最新成果,主要从3个方面介绍了它的重要成就与贡献:①首次在全球尺度上系统、全面、多尺度地揭示了各类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未来变化的情景和应采取的对策,其评估结果为改善与生态系统有关的决策制定过程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②丰富了生态学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生态系统的状况和变化与人类福祉之间的密切联系,将研究“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作为现阶段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和引领21世纪生态学发展的新方向,从而将生态学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③ 阐述了评估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之间相互关系的框架,并建立了多尺度、综合评估它们各个组分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MA的实施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它所提出的一系列理念、方法和数据仍需不断完善。这些问题的解决,尚需有关学者今后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944.
浅海底边界动力过程与物质交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皓  赵亮  刘广山  江文胜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1):1180-1184
浅海底边界动力过程是能量分配、颗粒物输运和水—底边界物质交换的关键环节,深入研究浅海底边界动力过程是提高环境容纳量预测能力的重要前提。分析了国内外该研究方向的进展和现状,提出在黄海中部和长江口外两个典型海区,以集成先进设备的海床基观测平台和水体要素连续观测的研究策略,获得底边界流场结构、水体和底边界湍流混合特征、底耗散动力学参数、底颗粒物浓度和梯度变化等规律,建立潮汐、层化、海浪等不同动力条件下底边界动力过程参数化方案,研究沉积物启动、沉降等动力学规律,以数值模式探讨海底拖曳力变化对潮流和环流结构的影响;了解颗粒物组成的季节变化及对起动、再悬浮、絮凝等动力过程的影响,以颗粒物输运模型研究中国近海沉积物源汇分布;以同位素示踪研究底界面交换对动力过程的响应。为解决面临的2个科学问题:①中国近海底边界能量耗散在能量分配中的作用;②中国近海底边界动力过程、颗粒物输运与物质交换的多时空尺度变化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45.
A correction method suitable for Dynamical Seasonal Prediction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Based on the hindcast results of summer rainfall anomalies over China for the period 1981–2000 by the Dynamical Climate Prediction System (IAP-DCP) developed by th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a correction method that can account for the dependence of model’s systematic biases on SST anomalies is proposed. It is shown that this correction method can improve the hindcast skill of the IAP-DCP for summer rainfall anomalies over China, especially in western China and southeast China, which may imply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to real-time seasonal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946.
在分析中国大陆宏观格架、全国布格重力异常和东北地区1:50万剩余重、磁力异常的基础上,结合东北地质及构造演化史,分析了东北剩余重磁异常特征,并探讨了剩余重磁异常特征与地质构造的关系.总结了与成矿有关的剩余重磁场特征,说明了剩余重磁异常可在刻画地质构造、断裂分布、地层分布及成矿带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47.
近地小行星(10302) 1989 ML和(4660) Nereus作为下一代深空探测的候选目标一直备受关注. 在考虑太阳系主要天体的动力学背景下, 通过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MLE)及MEGNO (Mean Exponential Growth factor of Nearby Orbits)指数讨论它们的稳定性. 同时, 对每个小行星, 在其观测误差范围内按多元正态分布各选取1000个克隆粒子, 通过统计分析显示这两个小行星在10万年内可能的运动范围, 给出半长径-偏心率空间中的出现次数分布图, 并统计小行星与地球或其他大行星之间的密近交汇及碰撞的概率. 此外还对这两个小行星的标称轨道进行长期共振、Kozai共振及平运动共振的动力学分析. 综上得出结论, 1989 ML处在平运动共振主导的区域, 发生密近交汇的概率较小, 从而其轨道相对较稳定; 而Nereus处在地球的密近交汇区域, 轨道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948.
上扬子区震旦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形成的古地理背景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扬子区的震旦系包括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前者包含较多的黑色页岩,而后者则以发育大套白云岩为特征。从岩相序列到米级旋回,从沉积相序列到三级层序,可将浅水台地背景的震旦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这些三级层序可以进一步归为一个二级层序。以各个主要剖面的层序划分为基础,依据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可以建立研究区震旦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其中包含较多的深水黑色页岩系的陡山沱组,反映了大冰期之后的海侵作用的特点;与寒武系的变化特征不同,自北西而南东沉积环境由浅变深,该沉积背景中沉积了原生沉积组构保存较为完好的灯影组白云岩,这种变化可能反映了前寒武纪末期特殊的白云石化作用特征,同时也代表了许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沉积学问题。从陡山沱组黑色页岩系到灯影组白云岩,不但构成了一个更大级别的总体向上变浅的沉积相序列,还反映了一个与三级和二级海平面变化过程相响应的缓坡型碳酸盐台地的生长发育过程,该过程较为清楚地显示在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和岩相古地理图之中。  相似文献   
949.
济阳坳陷古近系区域层序地层格架地层特征对比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综合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ESR测年法)、地震地层学及层序地层学等地层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断陷盆地区域等时界面的识别、界面级次和界面性质的分析与对比,以三级层序为基本组构单元建立了济阳坳陷古近系区域等时地层格架系统。通过分析济阳坳陷四大次级凹陷古近系各二级层序和隐蔽油气藏最为发育的重点三级层序的可对比性,认为二级层序完全受构造幕的直接控制,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四个次级凹陷的重点三级层序地层格架的旋回性质具有一致性,标志性沉积物出现于相同或类似的旋回位置。然而,T2(沙一段底)、T4(沙三段上亚段底)和T6(沙三段中亚段底)的三级层序界面性质在不同凹陷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从层序成因动力学角度来解释,这种旋回性质的相似性和界面性质的差异性分别表明了同一层序地层格架中沉积环境对沉积物类型起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以及渤海湾盆地构造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对层序界面性质所起的主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0.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框架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交通管理的具体要求和特点,提出了一种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的设计方案。以唐山市GIS-T为例,详细探讨了有关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