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0篇
  免费   859篇
  国内免费   933篇
测绘学   361篇
大气科学   641篇
地球物理   658篇
地质学   2398篇
海洋学   89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469篇
自然地理   164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252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364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千庆兰 《热带地理》2002,22(1):90-92,96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是影响城市景观和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环境质量分区是进行生态环境评价的基础性工作。在以往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通常采用单一的环境污染指标,难以全面综合的反应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植被的面貌是一定时期内大气、土壤、水分、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树木有生命而又不能移动,它的健康状态是一定时期因素内,综合地反映其生活环境条件的最好尺度。借鉴国外环境诊断的研究方法,提出“树木活力度”,即树木的枝、叶、梢、树形等各个部位的生长状况和健康程度这一新的综合生态指标,并结合实际,以吉林市为例,对运用这一指标进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原理、问题等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运用树木活力度进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分区,具有迅速目测、计算简便,快速经济的特点,是当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景观诊断的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深埋长隧道有害气体发生的地质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害气体的深埋长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现象之一。本文在现场调查及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基础上,探讨了有害气体发生的地质条件,为有害气体地质灾害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3.
灌溉对甘肃中部黄土台塬区地面塌陷及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成自勇 《中国沙漠》2002,22(2):172-176
甘肃中部黄土台塬地面塌陷实质上是由水利灌溉引起的新的生态环境问题。文章在深入调查、勘测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地面塌陷变形的成因机制,认为黄土台塬地面塌陷变形除了黄土母质理化性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外,主要是不合理灌溉引起的。过量大水漫灌使大量渗入的水体将土壤中起固结作用的盐分和粘粒矿物淋溶殆尽,使原始结构破坏,进而崩解、湿陷。随下渗水量的增加,犁底层及以下隔水层孔洞进一步发展为洞穴和陷缝,大面积塌陷变形随之出现,同时也成为台塬滑坡的诱导因素。研究为黄土台塬灌区突出的水利环境问题治理和生态重建方案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4.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和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5,他引:20  
利用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两个时段西北内陆地区的土地利用资料和遥感信息,对西北内陆地区的生态环境景观的20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通过评价,定量分析了西北内陆地区生态环境的总体变化趋势,研究了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平衡比例关系以及与生态环境总体稳定的内在关系。这项研究对研究和确定生态环境保护合理阈值,维持绿洲稳定,保障当地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To develop indicator–based management tools that can facilitate sustainable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by non–specialists, meaningful participation of stakeholders is essential. A participatory framework is propos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of rangeland condition indicators. This framework is applied to the assessment of rangeland degradation processes and sustainable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with pastoralists in the southern Kalahari, Botswana. Farmer knowledge focused on vegetation and livestock, with soil, wild animal and socio–economic indicators playing a lesser role. Most were indicators of current rangeland condition; however 'early warning' indicators were also identified by some key informants. This demonstrates that some local knowledge is process–based. Such knowledge could be used to improve indicator–based management tools and extension advice on the livelihood adaptations necessary to prevent or reduce ecological change, capable of threatening livelihood sustainability. There is evidence that social background influences indicator use. Communal farmers rely most heavily on vegetation and livestock indicators, whilst syndicate and land–owning pastoralists cite wild animal and soil–based indicators most frequently. These factors must be considered if indicator–based management tools ar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 diverse community.  相似文献   
96.
生态交界带特征与动态变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生态交界带是两个以上生态系统交接的过渡带,它具有特有的生态系统结构,生态交界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能是以及信息的交流与相邻生态系统有密切的联系,但又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其动态变化机理显示生态交界带内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均衡状况。  相似文献   
97.
塔里木河下游输水与生态恢复监测初报   总被引:24,自引:12,他引:24  
根据近三年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前后地下水位、水质、土壤、植被等项内容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对地下水位、水质的影响,揭示了输水与地表生态的响应过程,探讨了地下水位与天然植被生长、恢复的相互关系,阐述了植被退化过程及相关因子,确定了维系塔河下游生态安全的最低生态需水量、最佳生态水位。  相似文献   
98.
在塔里木河近期水量调配中,引入生态用水观念,从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和全流程生态用水均衡目标出发,运用系统均衡理论,分析了塔里木河近期水量调配的目标、思路和技术途径,提出了流程纵横向均衡目标、水量配置定额的总量和结构相结合控制、生态用水下泄定额“扣除法”与“倒推法”处理,水量配置定额在时间序列上的分解等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
基于GIS的黄河上游龙羊峡库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项研究以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龙羊峡库区为研究区,应用遥感与GIS一体化的方法,建立了库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在系统的支持下,利用多时相、多波段TM遥感数据,对库区近十年来生态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分析,揭示了库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现状,以及建库近十年来生态环境时空演化的过程与发展趋势,为库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研究利用遥感和GIS技术,采用生态环境综合分类系统,在一次分类处理中通过多层次不同级别的组合获得了基于同一信息源的土地沙漠化、草场盖度、土地利用处地覆盖等多种环境类型信息,并利用环境信息模型对库区的土壤侵蚀进行了评价。基于GIS的分类后再处理使遥感分类精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研究表明,在GIS的支持下充分利用遥感信息监测与评价生态环境,是区域生态环境定量化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0.
汪汇海  李德厚 《山地学报》2003,21(3):318-323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橡胶(Hevea brasiliensis)—茶树(Camellia sinensis)两层人工群落结构,比单一橡胶种植模式有着明显的改善山地土壤生态环境的特点。胶—茶人工群落对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微生物状况,增强土壤地表呼吸强度,促进团聚体形成和提高土壤肥力以及增加单产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效果。因此,胶—茶人工群落为合理利用我国西部热带山地资源,开辟了一条新的经营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