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383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623篇
地球物理   291篇
地质学   186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131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5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徐文彬  柴军瑞  方涛 《地下水》2007,29(3):20-24
将水动力弥散方程用有限差分法进行离散后编程,通过一具体实例验证其正确性,使之模拟在对流项占优情况下的示踪剂浓度分布,然后针对出现的数值过量、波动和弥散现象介绍国内外一直以来常用的改善或消除方法,提出新的改善方案-从数值随时间步长变化的特点入手,并通过同样的实例验证其可行性,最后就这一方案的优缺点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992.
唐俊 《探矿工程》2007,34(1):18-20
三门江大桥水中主墩系高桩承台,采用钢吊箱围堰法施工,利用简易的型钢拉压柱作为吊箱的吊挂结构,将吊箱吊挂在钻孔桩钢护筒上,施工操作简便,降低工程成本,是一项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93.
热带对流热量与水汽收支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平凡  罗哲贤 《地球物理学报》2007,50(5):1351-1361
应用二维云分辨模式,数值研究了热带地区的对流活动,并诊断了热量和水汽的收支,发现在垂直温度平流和凝结潜热释放之间、垂直水汽平流和降水之间都维持着大体平衡,推断出质量加权平均温度及可降水分的局地变化分别由热量及水汽方程中的剩余项决定.机制研究表明,深对流与浅对流在热量及水汽循环中存在较大差异,深对流中水汽的凝结及潜热释放起着主导作用,而大尺度垂直平流的加湿和冷却在浅对流中发挥主导作用.最后讨论了对流触发后热量及水汽循环的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994.
江西一次突发性局地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郭艳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7,30(1):30-36,F0002
对2004年4月11日赣中出现的突发性局地强对流雷达回波资料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过程虽然从天气形势上很难做出预报,但从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上仍可分析出一定的预报特征:最大反射率(DBZM)和最大反射率高度(HGT)的突降,与降雹和龙卷的发生时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的变化,尤其是跃增的特性,对于判断冰雹的增长非常有效,而对于判断降大冰雹的可能性,尤其是微型超级单体的降雹,VIL密度比VIL具有更明显的指示意义;冰雹指数(HI)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尤其当持续出现"PRO"或"POS"报警时,往往表示风暴已发展成熟,极有可能产生剧烈的强对流天气;三体散射回波(TBSS)的出现,预示风暴中可能有大冰雹生成;风暴追踪信息(STI)产品能有效地预报出回波未来的移动方向和影响区域,但对于转折时间,则需结合反射率等产品来进行预报预警服务;风暴内出现中气旋特征时,应做好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995.
一次热带系统北上引发华南大暴雨的诊断分析和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6年5月21—22日,南海北部洋面上一强的气旋性风速扰动快速北上,在广东西南部发展成一中尺度涡旋后,它与南下的中纬度切变线结合,期间出现了3次强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造成了广东沿海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和WRF中尺度模式对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位涡反演和敏感性试验,并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中尺度模式输出结果等资料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暴雨发生在高温高湿、抬升凝结高度低以及对流不稳定的有利环境中。暴雨高温高湿条件的形成与南海北部热带洋面上气旋性风速扰动向北推进时强偏南气流对水汽的输送密切相关。中尺度涡旋形成之后,在东移南压的北支槽前西南气流的引导下,中尺度涡旋向偏北方向移动,造成广东境内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雨,中尺度涡旋为对流的触发以及暴雨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抬升条件。中尺度涡旋活动期间,广东境内云雾山中尺度地形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暴雨,但它对暴雨的作用随其上空盛行气流的方向变化而变化,云雾山地形相对于暴雨中尺度系统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相同。珠江三角洲喇叭口地形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强暴雨的落区。南海洋面对华南暴雨区水汽的近距离输送是大暴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6.
高空急流对黄渤海登陆热带气旋三维运动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袁子鹏  王元  陈艳秋  孙欣 《气象》2006,32(5):3-9
为了研究高空急流对热带气旋水平和垂直运动结构的影响,选择1980年代以来的10个黄渤海登陆热带气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穿行黄渤海时的路径趋势分为北行和东北行两类,并应用ECMWF的客观再分析资料进行合成分析,发现:热带气旋沿高空非纬向急流的右侧运动,并呈现出明显向高空急流中心入口区的右侧移动的趋势。当气旋接近急流时,与高空急流产生相互作用,使气旋低层水平运动场产生附加的风速中心,并出现对流偏心增长现象。进一步分析表明,高空急流中心入口区右侧的辐散中心对应的垂直上升运动,引起热带气旋内中低层的辐合增强,进而改变了水平风场的分布。  相似文献   
997.
张铭  朱敏  张立凤 《大气科学》2006,30(2):193-201
通过球坐标正压原始方程谱点的计算,发现南亚夏季风爆发前有正压不稳定发生,不稳定罗斯贝波其最大增幅位于南半球的西风急流处,可向低纬传播并能在低纬激发出旺盛的积云对流,该积云对流可造成已失稳的大气基本场发生重大调整,从而导致南亚夏季风的爆发.  相似文献   
998.
1 INTRODUCTIONThe maing-length theory (MLT)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approach to calculate convective energy transport in stars and other astrophysical situations. Based on the original idea ofPrandtl (1952) that turbulent parcels trallsfer heat in a similar way as molecules of gas do inthermal conduction, the MLT assumes that convection cells, drived by buoyancy, move thlougha ~ng length 1 and release the heat they carry when they merge with their environment. Themost widely adopted f…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