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174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218篇
地质学   657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提出了基于曲率变化的畸变差检校方法。首先对影像上提取的直线进行二分,根据重新匹配出的直线可确定实际物方直线在影像上的投影因镜头畸变而产生弯曲的程度,以此可对镜头的畸变进行检校。但对于镜头畸变较大的情况二分直线无法检测出实际曲线的弯曲程度,因此,需要对所有共线的直线进行分组,由每组直线来确定实际曲线的弯曲程度,检校镜头畸变,从而消除其对影像的影响。实验证明,通过这种方法对镜头畸变进行检校,能够得到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2.
本文研究了基于3S技术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的方法,针对其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正射影像图制作时必须注意精度问题,影像解译采用自动分类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提高效率保证解译精度;外业调绘补测应该严把质量关,以保障整个工程的精度,外业调绘结果采用直接矢量化可以减少工作量,以减少误差;重新划分图斑号可以方便外业调查和今后土地管理工作;建议数据建库时采用地形图校正可以提高数据库的精度。  相似文献   
93.
郎静 《应用地球物理》2006,3(3):179-186
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是一项全新的地震解释技术,与传统的地震资料解释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从三维可视化显示出发,以地质体或三维研究区块为单元,采用点、线、面和体相结合的数据体空间可视化解释。该技术结合相干体技术可进行复杂断层的解释与组合;应用空间域层位自动追踪技术能够准确落实构造形态;采用目标雕刻技术,利用反演数据体可实现立体透视岩性体的空间展布及厚度趋势。将该技术应用在大港油田官西地区复杂断块构造解释和歧南西斜坡隐蔽油气藏储层预测两项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表明可视化解释技术在石油勘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提高勘探效率和勘探成功率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4.
磁异常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郁柏 《地质找矿论丛》2006,21(Z1):149-154
文章以冀东一些铁矿区地面磁测成果为例,总结了磁异常转换、定量解释推断一些方法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95.
目前对异常的解释和评价处于以元素浓度论异常,以异常强度定靶区的简单化过程中。本文试图拓宽异常解释思路,将次生异常的形成机理、地球化学环境、异常特征及地质背景一并考虑,通过综合分析,充实异常解释依据,建立地球化学标志,增强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96.
三维可视化解释方法与传统剖面解释方法不同,解释人员可以完全、快速地分析每一个层面而且可直接进行地层特征解释,分析构造细节特征,内部岩性变化特征及可能的地质异常。使人们定性、定量化地得到沉积环境、地层相带及油藏描述的解释。其次,可以找出储存在构造和地层圈闭中的新储量,确定有利的井位。  相似文献   
97.
刘士毅 《物探与化探》2007,31(5):386-390,398
列出了不重视推断解释可靠性问题而导致的严重后果;论述了复杂情况下重、磁异常解释的思路和对策,即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方法技术;提出了推断成果可靠性划分方案的建议和新的成果表达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8.
在实际低应变基桩动测资料解释工作中常发生误判,其原因除测试人员素质的主观因素外,客观上存在反演问题多解性亦是重要原因之一。这里从正演理论计算与物理概念上阐明,在一定桩土系统的物性、几何参数与拟合精度条件下,反演问题多解性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进一步探讨了进行人工拟合时应遵守的规则,正确运用此规则能尽量避免误判的产生。在此规则指导下,对易发生误判的实测曲线进行人工拟合,进一步说明了反演多解性问题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99.
气象灾害事件的数学形态学特征及空间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几何面特征是气象灾害的主要空间形态表现, 气象要素值的同化结果、下垫面地表类型、人口和财产的聚集特征组合在灾害特征面上的分布情况呈现显著空间差异及分布不均衡。利用空间分析和数学形态学方法, 依据城市地区复杂下垫面所表现的地表土地覆盖类型, 生成数字化动态卷积模板, 对建立在气象要素分布图上的图谱化网格进行动态膨胀和腐蚀操作, 计算结果可图形化表示为气象灾害在城市空间面上的影响图谱, 并以此作为气象灾害在城市地区造成影响的空间评估结果。针对北京1999年7月22日的高温灾害性天气的个例研究结果表明, 靠近或包含“水体”和“绿地”的空间网格区域大多被执行了腐蚀操作, 而建筑用地、道路、水泥地面等分布较集中区域的空间网格, 则被执行了膨胀操作。因此, 采用数学形态学的“面状灾害事件”空间形态特征的演算对表现灾害自然强度及评估多致灾因子下灾害的真实影响情况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0.
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利用RS、GIS软件对1993年和2003年两时次TM、ETM 影像进行遥感解译,采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0 a来该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尤其是土地沙化的变化过程及其社会经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0 a来,西部山区、东部沙化地区以及黄河沿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比较大,特别是东部地区用地变化比较剧烈;旱地、草地、工交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沙化土地、水田、林地、水体面积呈现减少的趋势;沙化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草地面积的增加,改善了研究区的生态环境。此外,林地面积的大量减少,应引起重视,可实行退耕还林或植树造林以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