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3篇
  免费   797篇
  国内免费   954篇
测绘学   380篇
大气科学   569篇
地球物理   1742篇
地质学   1977篇
海洋学   260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243篇
自然地理   32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1.
数字地震数据的处理研究—真实地面运动的复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讨论了在频域中真实地面运动的复原问题,借助于一个稳定的六阶带通滤波器可使地震仪反演系统趋于稳定,最后由关分方程递归求出真实地动位移,结果表明,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仪器其原始响应不同,但由其复原的真实地面运动结果却有相当好的一致性。这证明了所采用的复原方法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12.
董守玉  万迪坤 《地震研究》1997,20(2):178-184
“平面图形演化方法”是利用无量刚的异常信息量来反映震前异常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演化,从而预报发震时间和地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μ值等值线图法,μ值异常平面图法组成,它是通过绘制不同的时间上述二种平面图,通过分析水位,水化异常于震前在时间上,空间上的演化规律,寻找μ值异常集中区或高值区,异常丛集图像分布区,条带图像分布带及条带交叉图像地区,并考虑异常分布图像与活动构造带和地震带的关系,从而对强震发生  相似文献   
113.
震级—频度关系的非线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时军  陶九庆 《地震研究》1997,20(3):303-310
在假设地震断裂系统具有分形特征前提下,推导出非线性震级-频度关系公式:LogN=a+b△M-C/△M,作为示例,用此公式对一些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最小二乘拟合,效果明显好于线性公式。  相似文献   
114.
地下水计算参数的测定与估计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叙述了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几个常用参数(给水度、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和潜水蒸发系数)的测定和估计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剖析.通过分析,得到几点新的认识:(1)给水度值同注水的方式有关,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农田表层土壤疏松,且有作物影响,因而其最大值会出现在地表附近;(2)用抽水试验法测定给水度,其值因孔而异;(3)降雨入渗补给系数与土壤结构和给水度的关系密切,一般随着埋深的增加,该系数随之减小;(4)不同季节和不同作物,潜水蒸发系数不同,表现在计算公式上的参数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5.
An analysis of the Zihuatanejo, Mexico, earthquake of 1994 December 10 ( M = 6.6), based on teleseismic and near-source data, shows that it was a normal-faulting, intermediate-depth ( H = 50 ± 5 km) event. It was located about 30 km inland, within the subducted Cocos plate. The preferred fault plane has an azimuth of 130°, a dip of 79° and a rake of −86°. The rupture consisted of two subevents which were separated in time by about 2 s, with the second subevent occurring downdip of the first. The measured stress drop was relatively high, requiring a Δσ of about a kilobar to explain the high-frequency level of the near-source spectra. A rough estimate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seismogenic part of the oceanic lithosphere below Zihuatanejo, based on the depth and the rupture extent of this event, is 40 km.
This event and the Oaxaca earthquake of 1931 January 15 ( M = 7.8) are the two significant normal-faulting, intermediate-depth shocks whose epicentres are closest to the coast. Both of these earthquakes were preceded by several large to great shallow, low-angle thrust earthquakes, occurring updip. The observations in other subduction zones show just the opposite: normal-faulting events precede, not succeed, updip, thrust shocks. Indeed, the thrust events, soon after their occurrence, are expected to cause compression in the slab, thus inhibiting the occurrence of normal-faulting events. To explain the occurrence of the Zihuatanejo earthquake, we note that the Cocos plate, after an initial shallow-angle subduction, unbends and becomes subhorizontal. In the region of the unbending, the bottom of the slab is in horizontal extension. We speculate that the large updip seismic slip during shallow, low-angle thrust events increases the buckling of the slab, resulting in an incremental tensional stress at the bottom of the slab and causing normal-faulting earthquakes. This explanation may also hold for the 1931 Oaxaca event.  相似文献   
116.
117.
118.
北秦岭古聚会带壳幔再循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同构造期代表古洋壳残片的蛇绿岩及产于古岛弧的玄武岩为基础,通过Nd,Pb同位素与微量元素示踪及岩浆源区分析,揭示出北秦岭元古宙上地幔以强亏损(εNd(t)+6.3~+7.3)和高的Yb/Hf,Nb/La和Th/La比值为特征,北秦岭地壳和上地幔明显具有Pb同位素比值高的特征.北秦岭丹凤群岛弧火山岩、二郎坪群弧后玄武岩以及松树沟蛇绿岩中变拉斑玄武岩εNd(t)、放射成因Pb同位素、Y/Tb和Ti-MgO研究表明,本区玄武岩存在两类性质不同的岩浆源.一类与亏损的北秦岭岩石圈上地幔源区有关;另一类与携带海洋沉积物的洋壳板块俯冲参与有关.由此,论证了北秦岭古聚会带壳幔之间物质再循环  相似文献   
119.
辛安泉是北方第二大泉,泉域面积13000km^2。根据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将拉域划分为四个子系统。采用饮用水卫生标准和污染起始值对系统内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并对其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0.
地下巷道弹性位移反分析各种优化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吕爱钟 《岩土力学》1996,17(2):29-34
探讨了6种最优化方法(鲍威尔法、单纯形加速法、阻尼最小二乘法、变尺度法、模式搜索法和变量轮换法)在巷道弹性位移反分析中的应用情况。从参数初始点的选择、收敛速度、收敛精度和可靠性方面评价了这6种无约束最优化方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