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9篇
  免费   1922篇
  国内免费   2611篇
测绘学   533篇
大气科学   5849篇
地球物理   1578篇
地质学   1878篇
海洋学   1133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388篇
自然地理   380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331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455篇
  2013年   425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413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457篇
  2008年   424篇
  2007年   463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458篇
  2004年   474篇
  2003年   463篇
  2002年   445篇
  2001年   484篇
  2000年   360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276篇
  1997年   308篇
  1996年   298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263篇
  1993年   228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9篇
  1975年   3篇
  1954年   3篇
  1934年   8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31.
线性同相轴波场分离的高分辨率τ-p变换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最小二乘τ-p变换和τ-p域模型稀疏分布的假设,本文给出高分辨率τ-p变换的推导及其模型空间域的离散采样公式,同时给出了保振幅线性同相轴波场分离的算法流程.在求解本文给出的高分辨率τ-p正变换时,由于待求解的矩阵不具备最小平方法所具有的Toeplitz结构,故采用Cholesky分解法进行计算.本文模拟了井间地震和阵列声波测井中的Stoneley上下行波的分离算法过程,高分辨率正反τ-p变换且滤波所得结果显示本文算法误差小和保振幅的特点.对于在τ-p域距离很近或时间域同相轴近于水平的线性波场,高分辨率算法的聚焦作用使得所分离波场畸变小,体现本文算法精度高的优点.理论模型试算表明本文给出的高分辨率τ-p变换线性波场分离算法具有稳定性、精度高和保振幅的特点.  相似文献   
932.
通过实况场分析表明:能量的积累和位势不稳定层结的建立是产生本次过程的基础,低空急流为本次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而水汽条件的突变、上升是产生本次过程的根本原因.将上述结论和具有预报时效的数值预报释用产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连续几日数值预报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形势场、要素场、变量场可信度高,可以作为预报的重要依据.数值预报要素场的突变是产生转折性天气的先兆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933.
漯河市秋冬季大雾天气模型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漯河市大雾多发生于秋末和初冬,且多开始于凌晨至08时之间,消散在08~12时;大雾产生在500hPa中纬度为平直西风环流中,地面图上对应为弱高压、鞍形场、均压场,风力0.5~3 m/s;连续几天湿度较大后低层冷空气南压,有利于大雾天气产生。大雾出现前12 h地面相对湿度、850 hPa和地面温差、925 hPa温度和风速与大雾有很好的相对性。据此,利用多元回归,建立了漯河大雾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934.
平顶山2006-01-18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6年1月18~19日平顶山地区暴雪天气过程的高空环流形势、中低空低值系统的配置、近地层冷空气的配合及物理量场的分析,揭示了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寻找出暴雪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935.
深圳两次大雾天气过程对比分析及预报启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5年2月23-25日和2006年3月6日深圳分别出现了一次大雾天气。从天气学角度对两次大雾过程的形成原因、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大雾天气需在一定的形势场中出现并维持,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场的变化会促进大雾的形成、维持和消失,而近地面层风场或温度场的改变除了与其环境、当地气候特征有关外,与大的形势场是分不开的。通过对比,对深圳大雾天气的生消和维持机制有一定了解,对预报本地大雾天气有指示作用,也为其它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雾的预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36.
“05.6”广西持续性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黎惠金 《广西气象》2006,27(3):22-25
利用常规资料、T213初始场及6h预报场、卫星云图等资料,用中尺度分析方法,并配合诊断分析,对广西“05.6”持续性大暴雨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这次过程是在稳定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和有利的物理量场条件下发生,是大、中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典型的中尺度性质,表现出强降雨的不均匀性、突发性和局地性,是中尺度天气系统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37.
利用水压致裂地应力测试方法对实际工程区进行了地应力测量,确定了工程区隧道围岩现今的地壳应力状态,即原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据地应力分布特征,分析了隧道开挖过程中发生岩爆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地应力测量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作为隧道衬砌的设计、断面的选择及轴线方位的确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8.
运用多孔介质渗流理论和构造应力场驱动油气运移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的构造应力场及流体运移势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盆地西部油气运聚的规律是:①区域主要构造格架或构造体系控制了构造压力低值区的展布,二级构造压力低值区的边界为近南北和北北东向;②由浅层向深层,构造压力低值区的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③盆地西南部油区棋盘格式构造的结点为构造压力低值区;④不同构造层油气流矢量聚集区往往都是构造压力的低值区和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39.
谢淑云  鲍征宇  李兵 《云南地质》2006,25(4):451-452
分形是研究复杂系统时一空结构特征的基本理论和有效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的各个领域。地球化学场作为表征特定区域特定介质中(基岩、水系沉积物、土壤、水体等)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和其它相关地球化学变量值的频率分布及其时一空结构的复杂场,其元素含量频率分布特征,对区域地球化学演化研究、金属和油气地球化学勘查、区域环境生态调查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直是地球化学家和数学地质学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40.
本文对2003年12月26日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巴姆地区发生的6.6级地震产生的位移场、应变场和应力降分布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从差分干涉雷达(D~InSAR)出发,求解出此次地震的同震干涉条纹和雷达视线方向的位移场,并从雷达干涉的相干图上清楚的观察到了发震断层的痕迹,得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是巴姆断层以西的隐伏断层的结论。然后结合 Harvard 的 CMT(震源机制解)结果、Nakamura 的断层结果(Arg-e-Bam 隐伏断层)以及本文 D-InSAR 求解出的发震断层结果,利用 Okada 程序,计算出此次地震的北、东、垂向三个位移分量,投影得到雷达视线方向的位移,将投影结果与由 D-InSAR得到的位移场比较,看到我们所讨论的断层模式可以很好的解释差分干涉雷达的观测结果,可以合理的解释 Arg-e-Bam 隐伏断层为此次地震的发震破裂断层,通过分析地震的破坏程度分布图,隐伏断层为发震断层的解释可以很好的符合巴姆地震的等震分布图。最后,本文利用 Okada 程序计算得到了此次地震所产生的应变场和应力降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