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9篇
  免费   1912篇
  国内免费   2634篇
测绘学   533篇
大气科学   5877篇
地球物理   1580篇
地质学   1880篇
海洋学   1132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389篇
自然地理   381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331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455篇
  2013年   425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413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457篇
  2008年   424篇
  2007年   461篇
  2006年   409篇
  2005年   458篇
  2004年   474篇
  2003年   463篇
  2002年   445篇
  2001年   484篇
  2000年   360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276篇
  1997年   308篇
  1996年   298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263篇
  1993年   228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9篇
  1975年   3篇
  1954年   3篇
  1934年   8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场对场预报模型及其对降水的预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万诚  王宇 《高原气象》1996,15(4):485-489
用经验正交函数对预报因子场和预报对象场分别进行分解,将正交展开的时间系数作为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提出了一种场对场预报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预报系统的时变性,并利用云南5月份的雨量资料进行了预报试验。结果表明,用这种模型作区域性降水预报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72.
随机地震动场激励下拱坝多点输入的抗震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首次将空间随机地震场输入用于拱坝随机振动分析之中,与拱坝三维动力学有限元法结合,完成了三维拱坝在空间随机地震动场作用下的随机振动分析方法及算法的研究,另外考虑动力和静力的叠加,提出了三维空间随机地震动场的拱坝抗震可靠度分析方法,最后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对小湾拱坝进行了抗震可靠度分析,并与随机变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73.
地震灾场的模拟与模拟控制问题研究(Ⅰ)地震灾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方法引入到地震工程研究之中.在论述地震灾场模拟与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共性与差异的基础上,以城市地震次生火灾的发生与扑救过程为背景,发展了场、时域复合仿真模型,提出了城市地震灾场的综合模拟算法.实例研究表明,本文建议的地震灾场模拟算法可以揭示复合型工程系统地震反应的一系列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974.
研究1988年11月至1990年10月近2a时间内,在22°~36°N,98°~104°E地区连发性的5次6级以上迁移地震与地电前兆的时空关系。结果表明,这组连发性迁移强震发生之前,地电前兆在南北两地区观测到两个应力相对集中区。随着南部系统内应力不断向北调整,发生了多次强震。这组连发性的强震孕育,包括它们各自前兆场分布和发育,彼此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呼应的。  相似文献   
975.
提出了一个太阳脉冲和经变耀斑中高能太阳宇宙线电子能谱的形成模型,探讨了高能电子通过日冕捕获区的库仑损失、轫致辐射和同步辐射等物理过程,首次研究了日冕等离子体尾场对太阳宇宙线电子的加速及其能谱的形成.所得结果和观测谱能很好地符合,从而较合理地阐明了脉冲耀斑和经变耀斑两类太阳宇宙线高能电子谱的结构.  相似文献   
976.
非单一电离层扰动场的台阵探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真实的TID一类大尺度电离层扰动是非平稳和色散的,而且是统计非单一的.本文首先给出了描述这种真实扰动场的数学模型,进而导出了联系台阵探测可测量与扰动场传播参量的观测方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求解观测方程的时频分析方法.这一台阵探测数据分析的新方法,既能分离出非单一电离层扰动场中各种准单一扰动成分,又能获得准单一扰动成分传播参量随时间的演变和随频率的色散.分析实例表明,本文方法分辨率好,精度高,结果可靠,是适用于TID一类大尺度电离层扰动台阵探测数据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77.
李振军  赵思雄 《大气科学》1996,20(6):662-672
本文利用常规探空资料和华东中尺度试验的部分资料,对1983年春季一次快速南下,并在江淮地区产生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冷锋进行了三维结构的分析。通过研究发现,这次冷锋过程主要有以下特征: (1) 与冷锋相对应的高空槽前存在一支下沉(DVM)气流;(2)有一强的辐合区出现在对流层中层,锋前上升运动的最大值也出现在对流层中层;(3)比较强的锋生过程主要集中于对流层中下层;(4)存在一支明显的热力直接环流(TDC),即暖湿空气沿冷锋倾斜上升;(5)在冷锋后存在一支较强的下沉气流(DVM),这支DVM对冷锋逆温层(或等温层)的形成可能有重要作用。并将此次东亚春季强冷锋个例与小仓义光(Ogura)等分析的北美春季冷锋(SESAME)个例作了对比,发现此次冷锋个例中,锋区的温度密集区主要在对流层中层,而北美SESAME个例温度密集区主要在对流层低层。这可能是由于东亚高空急流较强,动力强迫而引发锋生所致。  相似文献   
978.
徐秋平 《四川气象》1996,16(2):10-16
分析了宜宾地区产生冰雹天气的大气环流形势及其不同环流型下的能量场结构和特点,天气尺度影响系统的物理机制和相互作用。我区降雹主要产生在西风大槽和阶梯槽型下,由其性质可分为冷锋雹暴和暖气团雹暴两类,冰雹天气的产生需要气团内部具备强不稳定层结,动力扰动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和有利的环境温湿条件.采用潜在性不稳定度和物理量诊断值定量反映降雹前的气团内部不稳定能量结构和影响系统的强度,能较好地客观反映降雹天气的特点,具有较高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979.
980.
李春永 《广西气象》1996,17(4):13-16
从历史资料中抽样,根据天气动力学原理从直接能造成降水的环流系统中,找出致广西大范围暴雨、洪涝的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