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8篇
  免费   1247篇
  国内免费   1934篇
测绘学   557篇
大气科学   1747篇
地球物理   1071篇
地质学   3515篇
海洋学   567篇
天文学   153篇
综合类   360篇
自然地理   62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302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423篇
  2012年   417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70篇
  2008年   378篇
  2007年   409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354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91.
陕西省区域环境地球化学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利用地壳元素分布特征与动植物微量元素含量间的关系,指导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借助已有的基础地球化学资料,进行陕西省地球化学分区,确定各分区的环境背景值、污染起始值、缺乏临界值、过剩值临界值,并将陕西省分为陕北、关中、陕南3个地球化学区,圈定了1个元素贫化区和2个元素富集区。提出应该在元素的缺乏和过剩的异常区内进行生物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定期检测。做到对地球化学疾病及时发现及时寻找对策,以保证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2.
曹文凯  禹海峰  师庆广 《地下水》2004,26(2):134-136
本文分析了岩浆岩侵入中岩脉、岩盘对围岩富水性的影响及富水层的电法辨认,提出了在不同侵入的围岩地层内用电法寻找地下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3.
渭河河谷甘肃段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有权 《地下水》2004,26(2):137-139
本文在论述渭河河谷甘肃段水资源分布特点及现状利用量和承载量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资源的承栽能力,认为区内水资源最佳承载量是355万人,355亿元工业产值和248.5万亩的可灌高效农田.据此提出了城市发展规模的大小,目的是供地方政府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194.
岩质高边坡岩体变形参数及松弛带厚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预测岩质高边坡开挖后岩体变形模量的变化及松弛带厚度,是分析岩质高边坡在开挖后变形(位移)和作好防护设计的重要资料,运用波动力学关于平均应力与体积模量、岩体纵波速度与弹性模量、变形模量间的关系,通过部分实测资料及边坡应力场有限元分析的资料,分别建立了纵波速度与岩体变形模、岩体应力间的关系,研究了开挖边坡岩体变形模量的变化,预测了岩体松弛带的厚度。  相似文献   
195.
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祝 《铀矿地质》2004,20(4):193-195
本文阐述了中国的高放废物处置政策,回顾了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在选址和场址评价、缓冲回填材料等方面的进展,提出了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初步规划,指出我国计划在2015年确定地下实验室场址.还展望了国际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196.
建筑密集区高倾角三维地震勘探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倾角地区(地层倾角40~70°)一直是三维地震勘探的难题,特别是在地表建筑物极复杂区(占工区的95%)实施三维地震勘探,显得难度更大。本文从观测系统设计、炮点、检波器的特殊布设及特观设计上,论证了其可行性。对高倾角且建筑物密集区的三维地震勘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7.
高密度电法勘察岩土工程实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岩土层间的导电性差异特性,使用由WDJD-1型主机与WDZJ-1多路电极转换器组成的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按照不同的工程要求,采取不同的排列方式进行勘探,并用RES2DINV(演示版)高密度电阻率数据二维反演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处理解释,可实现对不同岩土层界面的划分。与常规电法相比,其方法手段更为先进,定性定量解释可靠,影像图件直观清晰。  相似文献   
198.
新 疆 含 煤 地 层 具 有 地 层 倾 角 大 、煤 层 厚 度 较 大 、上 覆 第 四 系 厚 度 薄 等 特 点 ,适 宜 用 高 密 度 电 阻 率 法 追 踪 煤层 露 头 。新 疆 煤 田 地 质 局 物 测 队 使 用 复 合 对 称 四 极 剖 面 法 、联 合 剖 面 法 和 中 间 梯 度 法 等 方 法 ,在 拜 城 县 梅 斯 布 拉 克矿 区 探 测 煤 层 露 头 的 隐 伏 位 置 ,收 到 了 很 好 的 效 果 。  相似文献   
199.
Kela 2 Gas Field, with high formation pressure (74.35MPa), high pressure coefficient (2.022) and difficulty of potential test and evaluation, is the largest integrated proved dry gas reservoir in China so far and the principal source for West-East Gas Development Project. In order to correctly evaluate the elastic-plastic deformation of rocks caused by the pressure decline during production, some researches, as the experiment on reservoir sensitivity to stress of gas filed with abnormal high pressure, are made. By testing the rock mechanic properties, porosities and permeabiliti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f 342 core samples from 5 wells in this area, the variations of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at changing pressure are analyzed, and the applicable inspection relationship is concluded. The average productivity curve with the reservoir sensitivity to stress is plott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integrated with the field-wide productivity equation. The knowledge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gas well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in the field and the gas field development plan, and provides effective techniques and measures for basic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gas fields.  相似文献   
200.
A new complex modal analysis‐based method is develope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for efficient computation of the earthquake input energy to a highly damped linear elastic passive control structure. The input energy to the structure during an earthquak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seismic demand. Because of generality and applicability to non‐linear structures, the earthquake input energy has usually been computed in the time domain. It is shown here that the formulation of the earthquake input energy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is essential for deriving a bound on the earthquake input energy for a class of ground motions and for understanding the robustness of passively controlled structures to disturbances with various frequency contents. From the viewpoint of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 modal analysis‐based method is developed. The importance of overdamped modes in the energy computation of specific non‐proportionally damped models is demonstrated by comparing the energy transfer functions and the displacement transfer functions. Through numerical examinations for four recorded ground motions, it is shown that the modal analysis‐based metho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is very efficient in the computation of the earthquake input energy.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