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81篇
大气科学   32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南海季风爆发的年代际转折与东亚副热带夏季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9—2016年NCEP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南海季风爆发的年代际转折与东亚副热带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在1993/1994年出现年代际转变, 1979—1993年爆发时间相对偏晚, 夏季华南降水偏少, 长江中下游至日本南部降水偏多; 1994—2016年爆发时间偏早, 夏季华南降水偏多, 长江中下游到日本南部降水偏少。南海季风爆发时间年代际转折与夏季东亚副热带降水关系可能受到菲律宾越赤道气流强度的调控, 季风爆发时间与菲律宾越赤道气流有显著正相关, 且均在1993/1994年间存在年代际转变。在1994—2016(1979—1993)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晚), 菲律宾越赤道气流偏弱(强), 澳大利亚北部有偏北(南)风异常, 将暖池的热量往赤道输送, 使得赤道对流增强(减弱), 产生异常上升(下沉)运动汇入Hadley环流上升支, 增强(减弱)的Hadley环流导致下沉主体偏北(南), 促使副高脊线偏北(南), 从西北太平洋(孟加拉湾)往华南地区(江淮到日本南部)输送水汽增强, 所以华南(江淮到日本南部)夏季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12.
Using the output data of 20 coupled climate models used in IPCC AR4 and observational data from NCEP, the capability of the models to simulate the boreal winter climatology of the East Asian sea level pressure, 850-hPa wind, an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the decadal variations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 soon (EAWM) intensity and EAWM-related circulation, and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EAWM-related circulation are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6 models can weakly simulate the declin- ing trend of the EAWM in the 1980s. More than half of the models produce relatively reasonable decadal variations of the EAWM-related circulation and the interdecadal di?erences of EAWM-related circulation between the boreal winters of 1960-1985 and 1986-1998, including the weakened Siberian high, Aleutian low, and East Asian trough, the enhanced Arctic oscillation and 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 and a deepened polar vortex. It is foun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ulti-selected-model ensemble in reproducing the spatial dis- tribution of the variations is encouraging, although the variational amplitudes are generally smaller than the observations. In addition, it is found that BCCR_BCM2.0, CGCM3.1_T63, CNRM_CM3, CSIRO_MK3.0, GISS-ER, INM_CM3.0, and MRI_CGCM2.3.2 perform well in every aspect  相似文献   
13.
近百年全球平均气温年际变率中的QBO长期变化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裕国  余锦华  施能 《大气科学》2001,25(1):89-102
应用奇异谱分析(SSA)方法和奇异交叉谱分析(SCSA)方法,对全球及南北半球近100多年(1856~1997年)逐月地面气温距平序列中的准两年周期振荡(QBO)的长期演变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序列蕴含显著的QBO分量,它们与全球气候系统中其他各个子系统所隐含的QBO信号具有各种耦合对应关系,尤其突出地表现在Nino区海温和以SLP序列为代表的全球大气环流系统中QBO信号的耦合对应关系上。而平均气温的QBO的年代际特征及其变率的阶段性,不但表现在振幅上,而且其位相亦很明显。上述特征在全球、两半球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年代际气候变率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年代际气候变率的研究工作和主要结果作了综合评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作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PDO源地与机制的若干争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PDO机制的研究进展,尤其是近年来关于PDO是热带和南半球起源的观点,强调PDO是一种太平洋海盆尺度的现象.讨论了SST异常的维持机制、大气在PDO机制中的作用及不同相位中大气的变化特征.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只考虑北太平洋PDO信号是没有构成回路的,实际上北太平洋的PDO冷、暖期的交替可能是对南太平洋闭合回路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16.
年代际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概述了全球尺度、我国大范围区域及长江中下游梅雨的年代际气候变化的一些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近期我国气象工作者有关这方面研究的一些成果。指出:①全球尺度的大气、海洋及气温变化不仅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而且年代际变化也十分显著;②受全球气候年代际变化的影响,中国气候也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但气候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与全球气候年代际变化有不同之处;③长江中下游梅雨气候变异不仅与海-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而且海洋的年代际变化也是梅雨异常变化的重要气候背景;④年代际尺度变化在全球变暖改变区域气候特征的过程中的贡献、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形成及作用机制,特别是长江中下游梅雨的年代际变化的成因和机制都是仍需继续加强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部4-9月大尺度南北旱涝的特征及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我国东部4—9月逐月、逐季降水的跷跷板结构和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时段跷跷板结构的位置和强度不同。当时间尺度加大时,南北旱涝特征更明显。定义并计算了1951—2003年我国的南北旱涝指数。对夏季和8月典型南北旱涝年进行差异的显著性t检验,表明南北旱涝年的划分是合理的。研究了1951—2003年我国南北旱涝特征的长期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研究了南北旱涝指数与冷暖事件年的关系。结果表明,冷暖事件年对6月、6—7月以及夏季大尺度南北旱涝有影响,暖事件年有利于发生北旱南涝;而冷事件年则相反。结果还表明,冷暖事件仅是我国南北旱涝分布的一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南海夏季风对华南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华南夏季降水和南海夏季风都具有准两年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后,华南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主要表现在准两年尺度平均方差的变化上,当准两年方差大时,相应的华南夏季降水多,反之亦然。但是在1976年以前南海夏季风对华南夏季降水的影响并不大,这似乎与两者准两年变化关系的年代际变化有关。南海夏季风和华南夏季降水的准两年变化在1953-1976年是弱的反位相变化关系,相反地,这一时段它们的非准两年变化成分有很强的正相关;在1977-2000年这一阶段,南海夏季风和华南夏季降水的准两年变化具有很强的正相关,但是它们的非准两年变化成分的相关性则很差。分析结果还表明,20世纪70年代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异使得华南夏季降水准两年变化在最近20多年成为其年际时间演变的主导成分。  相似文献   
19.
对商丘国家观象台1954--2005年月报表中挑取的符合暴雨日条件的142个样本分析,结果表明:商丘暴雨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频发于7、8月份;暴雨日年平均2.73个;日暴雨量最大(193.3mm)不超过200mm;最长连续暴雨日数不超过2日;连续暴雨日降水量累计(223.9mm)不超过250mm;1h最大降水量不超过70mm。暴雨目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20世纪80年代后暴雨日出现较晚,60--90年代的暴雨日数递减,90年代后有增加趋势;大暴雨日数自60年代起有逐步增加趋势。暴雨日对月、年降水量有显著贡献,4—9月暴雨日对月降水量的贡献很大,且从4月到7月暴雨目的贡献呈递增趋势。一年内暴雨日出现5次时,当年的年雨量为偏多年份。  相似文献   
20.
利用驻马店10个站气象资料,分析了极端温度的时间变化特征、高温天气与6-8月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和极端晴热高温、极端湿热高温天气形成的天气背景及影响因子,确定了高温出现的前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