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46篇
  免费   2705篇
  国内免费   4706篇
测绘学   2021篇
大气科学   3564篇
地球物理   3300篇
地质学   6073篇
海洋学   2941篇
天文学   1396篇
综合类   1357篇
自然地理   1905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519篇
  2021年   569篇
  2020年   764篇
  2019年   761篇
  2018年   657篇
  2017年   777篇
  2016年   773篇
  2015年   914篇
  2014年   899篇
  2013年   1062篇
  2012年   1003篇
  2011年   993篇
  2010年   808篇
  2009年   937篇
  2008年   1030篇
  2007年   1242篇
  2006年   1209篇
  2005年   1054篇
  2004年   861篇
  2003年   735篇
  2002年   667篇
  2001年   500篇
  2000年   639篇
  1999年   600篇
  1998年   479篇
  1997年   341篇
  1996年   294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206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4篇
  18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广东清远—高要金矿的40Ar/39Ar测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新州至高要一带是广东主要的金矿带,那里有著名的河台金矿以及新州金矿和一些有远景的矿点。各地的金矿类型是不同的,关于金矿化时期是根据以往一些间接的地质资料推断的,没有直接的年代学资料。用40Ar/39Ar测年法测定了该地区主要矿床(点)中与金共生的绢(白)云母年龄,根据测年资料将区域金矿化分为四期,其时序是:早侏罗世184—171Ma,晚侏罗世141士6Ma,早白垩世133士2Ma和晚白垩世99士1Ma。  相似文献   
992.
M17树脂分离富集原子荧光测定岩矿中痕量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林猷璧  朱玉伦 《岩矿测试》1991,10(4):283-286
本文研究了不同种类树脂对Te的吸附能力,提出了在3mol/L HCl介质中,用M_(17)二甲胺树脂吸附,然后用水洗脱的新途径,使Te有效且无污染地得到分离和富集,实现了原子荧光测定地质试样中ppb级痕量Te。经地矿部标准参考样GSR7-12考察,分析结果与推荐值相符。  相似文献   
993.
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84,自引:7,他引:84  
人类认识自己住居的星球是漫长的,然而是加速度的。学科的分化和交叉是多层次的。统一地理学一再遭受过冲击,但它的合理的内核——地理综合体是客观存在的。地图和遥感作为信息载体证实了这一观点。地理系统的概念反映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而地理信息系统为地理学发挥区域性与综合性的优势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高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94.
田茂  徐继生 《地球物理学报》1991,34(1):11-19,T001
本文介绍了武汉大学哨声组研制的KDX-87型甚低频宽带定向接收与微机分析系统.该系统适用于测量与分析哨声波传播路径出口、偏振和动态谱.此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设计制造了小型化天线和便携式接收机,便于携带和架设;合理设计了输入耦合与平衡电路,加上有效的标定方法,使接收系统具有良好的频率响应和通道间性能的一致性.2.实现了数字化宽频带定向分析,有利于减小多路径效应误差,并可获得哨声路径出口与波频率之间的关系.3.利用微机进行哨声动态谱分析,采取了有效的抑制干扰处理,所得谱图分辨率优于普通声图仪制作的谱图.该系统在1988年中日联合哨声定向实验中使用,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地面遥感O3垂直分布的逆转方法〈C〉测量出的北京上空O3剖面资料,对雨云7号卫星的SBUV系统测量的同地区的O3垂直分布数据进行了订正.对订正后的长达8年(1979-1986年)的完整的SBUV资料进行了较为仔细的分析,得出了这一时期内的O3垂直分布长期演变呈下降趋势.并在上层O3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周期振荡等方面,有新的发现,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6.
申扎地区石炭二叠系发育良好,化石丰富。本文描述的化石采自上下两个层位,下部化石少,以石燕贝类为主, 其组合特征反映了石炭纪腕足类的特点与改则县玛米雪山地区上石炭统所产相似;上部化石丰富,以石燕贝类的Spiriferella和Syrin-gothyris的出现为特征,共生还有长身贝类的Chonetinella,Echinauris,Tylo-pecta等。这个化石组合与西藏其他地区相同时代的化石组合不同。特别是Syringothy-ris在下二叠统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尽管某些研究者认为黄铁矿中确实存在有晶格金,但以前的研究都没有取得直接而充分的证据。为此,作者做了晶格金的萃取实验,使黄铁矿中的晶格金(离子金)形成[AuCl_4]-络合物,然后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证实了[AuCl_4]-的存在,从而取得了晶格金存在较为直接而充分的证据。作者认为,象黄铁矿中Fe~(2+)与Au~(+)的取代关系的理论解释不应局限于类质同象的传统理论上,而应用现代的配位场理论解释之。计算表明,只要温度足够高,Au~(+)是可以取代Fe~(2+)形成晶格金的。本文还通过穆斯鲍尔谱的研究,探讨了晶格金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98.
地洼学说(活化区理论)自1956年诞生以来,经受过35年的实践检验,已发展成为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和两个衍生学科的理论体系。它的理论结构是以第一个组成部分,即大陆地壳中发生于地台阶段之后,与地槽区不同特征的一种新型活动区—活化区即地洼区概念为内核,保护层为其余的组成部分和衍生学科,即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递进(地洼)成矿理论、壳体概念和地幔蠕动热能聚散交替假说,以及构造地球化学和成矿构造学。 地洼学说是属于作者建立的“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范畴,它的发展纲领应是运用“历史—动力综合分析法”的研究方法,贯彻理论实践并重和切合生产需要的学术路线,采用充实和加固内核以及调整某些保护层的方式,按照自我完善与学百家之长相结合的原则,研究领域包括学说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和运用它以解决实际问题。 内核的充实和加固包括两个方面;(1)理论方面的研究,例如地洼区的鉴别依据、类型划分、形成时代、分布地区、地壳运动等方面的问题。(2)实用方面的研究,例如运用区域地质、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地热、水文地质、地貌、新构造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9.
冬季北半球10hPa爆发性增温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玉佩  李维京 《高原气象》1991,10(2):202-208
  相似文献   
1000.
In this paper, five-year simulated data from a low-resolution global spectral model with triangular trunca-lion at wavenumber 10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study dynamical features and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intraseasonal oxillations over the mid-latitudes and the tropical atmosphere. The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reis the 30-50 day periodic oscillation in the low-resolution spectral model without non-seasonal external forcing,and spatial scale of the intraseasonal oscihations is of the globe .Further analysis finds that propagation charac-ters of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s over the mid-latitudes and the tropics are different. The 30-50 day oscillationover the tropics exhibits structure of the velocity potential wave with wavenumber 1 in the latitudinal and thecharacter of the traveling wave eastward at speed of 8 longitudes/day. However, the 30-50 day oscillationsin mid-latitude atmosphere exhibit phase and amplitude oscillation of the standing planetary waves and theyare related to transform of teleconnection patterns over the mid-latitudes. The energy is not only transferredbetween the tropics and the middle-high latitudes, but also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over the tropic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5-year band pass filtered data from a 5-layer global spectral model of Jow-ordetwith truncated wavenumber l0,investigation is done of the source of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s in the extratropicalmodel atmosphere and its mechanism.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red eastward alongthe equator serves as the source of the intraseasonal oxillation both in the tropical and the extratropical atmos--phere; (2) the velocity-potential wave of a zonal structure of wavenumber 1 gives rise to oxillation in divergentand convergent wind fields of a dipole-form as seen from the equatorial Indian Ocean to the western Pacificduring its eastward propagation, thus indicating the oscillation in the dipole-form heat soure:e/sink pattertl; (3)the tropical heat-source oscill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the variation in phase and intensity of the extratropicalstationary wave train,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oscillating low-frequency inertial gravity and stationaryRossby modes that are probably mechanisms for the oscillations ip the middle-high latitu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