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0篇
  免费   974篇
  国内免费   1686篇
测绘学   166篇
大气科学   3180篇
地球物理   526篇
地质学   1052篇
海洋学   312篇
天文学   125篇
综合类   215篇
自然地理   34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358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1 毫秒
951.
A convective and stratiform cloud classification method for weather radar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DBSCAN) algorithm. To identify convective and stratiform clouds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phases, two-dimensional (2D) and three-dimensional (3D) models are proposed by applying reflectivity factors at 0.5° and at 0.5°, 1.5°, and 2.4° elevation angles,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thresholds of the algorithm, which include echo intensity, the echo top height of 35 dBZ (ET), density threshold, and ε neighborhood, cloud clusters can be marked into four types: deep-convective cloud (DCC), shallow-convective cloud (SCC), hybrid convective-stratiform cloud (HCS), and stratiform cloud (SFC) types. Each cloud cluster type is further identified as a core area and boundary area, which can provide more abundant cloud structure information. The algorithm is verified using the volume scan data observed with new-generation S-band weather radars in Nanjing, Xuzhou, and Qingdao. The results show that cloud clusters can be intuitively identified as core and boundary points, which change in area continuously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nvective evolution, by the improved DBSCAN algorithm. Therefore, the occurrence and disappearance of convective weather can be estimated in advance by observing the changes of the classification. Because density thresholds are different and multiple elevations are utilized in the 3D model, the identified echo types and areas are dissimilar between the 2D and 3D models. The 3D model identifies larger convective and stratiform clouds than the 2D model. However, the developing convective clouds of small areas at lower heights cannot be identified with the 3D model because they are covered by thick stratiform clouds. In addition, the 3D model can avoid the influence of the melting layer and better suggest convective clouds in the developmental stage.  相似文献   
952.
介绍了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桩端后注浆)在河流冲积地层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并和钻孔灌注桩作了对比分析,通过现场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和现场低应变试验结果表明,钻孔灌注桩后注浆在此工程中是可行的,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53.
土地整理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土地科学领域专家和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结合商河县郑路镇项目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利用状况,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分析,指出土地整理应寻求社会、生态和经济三大效益的最大结合,实现效益最大化,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54.
利用海河流域实测和调查年最大点暴雨、实测大面积暴雨和气象等资料,分析了年极端点暴雨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地区分布、大面积暴雨特征以及形成极端暴雨的天气成因,揭示了极端暴雨发生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流域暴雨9成以上集中在7~8月,极端暴雨7成高度集中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极端暴雨集中分布在太行山~燕山山脉的迎风山区;短历时小面积极端暴雨则分布在高原区;极端暴雨的年际变率迎风山区最大,平原和高原区较小;流域性极端暴雨高空环流多为经向型,通过中纬度西风槽、副热带高压或台风等天气系统以及迎风山区地形抬升作用共同造成。  相似文献   
955.
谭春亮  宋殿兰  卢猛  冉灵杰 《探矿工程》2012,39(5):42-44,48
介绍了TGQ-30型取样钻机的结构设计、主要技术参数和特点;详细探讨了与该钻机配套的钻具及取样器;总结了该设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应用取得的经验成果,提出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该地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56.
A型花岗岩的实质是什么?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A型花岗岩是富碱、贫水的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上以贫Al、Sr、Eu、Ba、Ti、P为特征,形成于低压高温条件下,对源岩没有选择。A型花岗岩的实质为:在低压下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岩类,大多产于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中。  相似文献   
957.
在收集整理低阻油层资料的基础上,对低阻油层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情况对王集油田低阻油层成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相控低阻和复杂水系低阻为王集油田低阻油层的主要模式。这为王集油田老井复查和提高油气层的解释符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8.
海底可控源电磁采集站的低时漂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凯  邓明  伍忠良  景建恩  罗贤虎  王猛 《现代地质》2012,26(6):1312-1316
海洋可控源电磁方法要求位于海底的多台可控源电磁采集站对微弱的电磁信号进行长期同步连续观测,对各台采集站的时间一致性严格要求。为解决海底无法进行GPS授时这一技术难题,提出了以高稳OCXO(恒温晶体振荡器)与精确授时GPS结合为硬件基础,形成通过下水前对钟、出水后对钟以及时漂补偿等组成的低时漂技术。通过室内及海洋试验,实现了多台海底可控源电磁采集站同步观测,显著降低数据同步误差。  相似文献   
959.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以下简称“人影作业”)的申请与批复是人影作业实施的重要环节,是一项涉及多行业、多环节,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技术工作。目前,空中交通日益繁忙,日航班量达1700余次,全省人影作业高炮及固定火箭达480余门,是20 a前的3~4倍,通过电话、甚高频无线电台进行人影作业空域申请的传统工作方式已无法满足目前人影作业空域申报和管理的要求。为提高人影作业的效率,缩短作业申请与批复信息的传递时耗,开发建成了贵州省空域自动化批复系统,实现了人影作业多点同时申请与批复,解决了电话占线等问题。简化了业务流程,缩短了人影作业申请与批复时间,从以往一个申请过程至少需打8个电话缩短到2个电话,实现了禁射区的自动批复,完成了人影工作由传统型向信息化转变,大大提高了人影作业时效。  相似文献   
96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4月14日下午—15日凌晨左右发生在桂西南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小时雨强较大、前期以降雹为主、后期以短历时强降水为主的特点;近地层锋面和辐合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重要触发机制;200 hPa高空辐散流场有利于底层辐合上升运动的加强,可以弥补500 hPa弱槽槽前动力抬升机制的不足;对流层中层具有干冷空气的侵入是预报强对流天气的关键因子,而地面强对流天气容易发生在干空气侵入700 hPa层之后数小时内;强对流天气容易发生在θse大值区或者舌区;对流层正涡度从中层下传到底层对于预报强对流天气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雷达产品分析表明回波具有明显的悬垂回波、弱回波区、辐合区、中气旋、三体散射长钉和旁瓣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