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1篇
  免费   623篇
  国内免费   977篇
测绘学   182篇
大气科学   1014篇
地球物理   771篇
地质学   1411篇
海洋学   966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166篇
自然地理   61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4 毫秒
991.
冻土中微裂纹尺寸的识别与确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对冻土微观结构试验观测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冻土中微裂纹尺寸进行识别和确认的方法,给出了3种典型土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微裂纹尺寸参考值,为应用冻土强度破坏准则进行定量计算与分析提供依据。将冻土微裂纹损伤区作为冻土体的缺陷处理,并按“当量化裂纹”原则,把冻土微裂纹损伤区简化为“当量裂纹”,如此给出了理论估算微裂纹尺寸的新途径。把理论计算与试验观测结果进行比较,二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92.
中国人工防雹四十年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简述了人工防雹在中国发展的历程,并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总结和概括了40年来中国人工防雹的进展和成绩,指出中国已经走上了比较科学,比较现代化的人工防雹发展道路;还分析了中国人工防雹中存在的主要科学技术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看法;最后,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中国人工防雹文献.  相似文献   
993.
应用灰色聚类法预测小浪底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野外考察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黄河小浪底水库及其邻区地震地质背景进行了分析,对其区域应力状态、断层活动性、地层岩性和地震活动背景等水库诱发地震因素进行了研究。简要地介绍了灰色聚类法,并应用该方法对小浪底水库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及诱发地震震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水库存在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其最可能诱发地震的地段及库区中段,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预测为5级。  相似文献   
99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rectional spread parameters at intermediate water depth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a cosine power ‘2s' directional spreading model. This is based on wave measurements carried out using a Datawell directional waverider buoy in 23 m water depth. An empirical equation for the frequency dependent directional spreading parameter is presented. Directional spreading function estimated based on the Maximum Entropy Method is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using a cosine power ‘2s' parameter model. A set of empirical equations relating the directional spreading parameter corresponding to the peak of wave spectrum to other wave parameters like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and period are obtained. It shows that the wave directional spreading at peak wave frequency can be related to the non-linearity parameter, which allows estimation of directional spreading without reference to wind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995.
深拖系统光学图像多金属结核粒径和丰度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Simrad深拖系统和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DOE联合研制的深拖系统,开发光学图像多金属结核覆盖率、粒径和丰度计算软件.提出了深拖系统光学图像拖体高度校正处理、粒径计算方法,分析了我国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矿区东、西区结核丰度与覆盖率和粒径的相关性,建立了深拖系统光学图像多金属结核丰度计算的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996.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河口最大浑浊带若干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平面二维潮流方程结合悬沙输运方程模拟了河口最大浑浊带现象。并且对河口边界进行进一步概化 ,比较了恒定流与非恒定流、稳定源与非稳定源、矩形河口与线性河口等不同条件下河口悬沙浓度的平面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河口地形边界和非恒定潮流作用对河口最大浑浊带的悬沙富集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97.
厦门海域渔业资源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初级生产力和渔业统计资料为材 ,分别应用Tait沿岸海域生态系能流分析法、营养动态法和Cushing等 3种模式 ,估算厦门沿岸海域的渔业资源自然生产量。同时 ,分别应用Schaefer和Fox两种剩余产量模式估算最大持续产量和最大持续捕捞力量。前 3种模式估算该海域的资源生产量分别为 2 0 1 0 5t,1 8463t和 1 7489t,平均 1 8686t。后两种模式估算最大持续产量平均值分别为 9639t和 91 0 4t。估算的最大持续捕捞力量 :5种作业综合总功率为 1 5976kW ;以厦门机定置渔船单位功率渔捞效率为标准估算的总功率为 2 7351kW ;以厦门机刺网渔船单位功率渔捞效率为标准估算的总功率为 432 1 3kW。 1 997年实际渔获量和捕捞力量均超过了估算的最大持续产量和最大持续捕捞力量。文中还讨论了捕捞力量的调整问题。  相似文献   
998.
王瑁  丘书院 《台湾海峡》2000,19(4):484-488
研究了花尾胡椒鲷幼鱼的最大摄食量与温度和体重的关系。花尾胡椒鲷幼鱼的最大摄食量与体重呈正相关 ,二者的关系为 :Cmax=1 5 95 .3W0 .6 87(Cmax:最大摄食量 ,J/d ;W :体重 ,g)。最大摄食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为 :在实验温度为 2 2~ 2 8℃范围内 ,二者呈正相关 ,超过 2 8℃之后呈负相关。最大摄食率与体重的相关关系为 :Rmax=1 5 0 7.6W-0 .313[(Rmax:最大摄食率 ,J/(d·g) ]。采用回归分析 ,建立了由温度和体重预测该种鱼的最大摄食量和最大摄食率的模型 :Cmax=2 86 790e-0 .90 4ln(T3-77.738T2 1985 .185T -16 42 9.710 ) W0 .6 16  n =1 6 ,r =0 .994Rmax=0 .887e1.2 6 4ln(-T3 78.0 6 1T2 -2 0 0 3.397T 172 36 .5 2 0 ) W-0 .2 83 n =1 6 ,r=0 .978  相似文献   
999.
Duck's recent finding (R. W. Duck,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1994, 19 , 525–529) that QDa and Md parameters derived from pipette and SediGraph analysis of sediments from Loch Tummel returned similar results can be interpreted in two ways. The observed consistency could result from (i) a general agreement between the methods (as is suggested by Duck) or (ii) from the use of inappropriate parameters (Md and QDa) to describe polymodal distributions.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地面雨滴谱资料分析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的特征   总被引:32,自引:7,他引:25  
刘红燕  雷恒池 《大气科学》2006,30(4):693-702
根据由声雨滴谱仪器测量得到的雨滴谱资料,结合降水云的结构来将降水云系划分成为对流云降水云系和层状云降水云系.分析这两种降水云系中的稳定雨滴谱特征,包括雨滴谱的各种特征直径(平均直径Dm、众数直径Dd、平均体积直径Dv、优势直径Dp、中数直径Dna和中数体积直径Dn)、峰值结构和Z-R关系等.通过对这些量的分析,进一步分析划分降水云系的判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