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38篇
  免费   3506篇
  国内免费   4602篇
测绘学   3713篇
大气科学   4401篇
地球物理   4881篇
地质学   8722篇
海洋学   2349篇
天文学   451篇
综合类   1712篇
自然地理   2617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560篇
  2021年   734篇
  2020年   734篇
  2019年   889篇
  2018年   642篇
  2017年   801篇
  2016年   800篇
  2015年   906篇
  2014年   1129篇
  2013年   1168篇
  2012年   1281篇
  2011年   1363篇
  2010年   1132篇
  2009年   1215篇
  2008年   1210篇
  2007年   1483篇
  2006年   1410篇
  2005年   1359篇
  2004年   1199篇
  2003年   1073篇
  2002年   1027篇
  2001年   859篇
  2000年   810篇
  1999年   743篇
  1998年   722篇
  1997年   597篇
  1996年   565篇
  1995年   543篇
  1994年   442篇
  1993年   301篇
  1992年   212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85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6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依据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资料,开展了正常输水情况下串联明渠内可溶污染物浓度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数学归纳和统计分析方法,提出表征污染物输移扩散特征的峰值输移距离、污染带长度和峰值浓度的快速预测公式;通过示范工程验证了快速预测公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①串联明渠内,峰值输移距离随渠道流速减小而减小,并且污染带长度增加值随明渠内流速减小而减小,但是峰值浓度随明渠流速减小而增加;②快速预测公式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实测结果的误差均不到15%,证明了快速预测公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这些研究结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突发可溶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警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水库溯源冲刷试验是评估在水库速降水位过程中,结合工程控制条件、水沙条件、冲刷时机和初始水库蓄水条件等因素,研究支流拦门沙坎破坏程度对干流溯源冲刷的影响。采用按照水库高含沙模型相似律建立的小浪底水库实体模型开展了4个组次的水库降水库区发生溯源冲刷的试验,第1~4组次库容恢复率依次为11.6%、6.8%、12.2%和6.6%。拦门沙坎破坏越严重,水量越大,库区溯源冲刷量越大,库容恢复率大;侵蚀基准面越低,库区溯源冲刷量大,库容恢复率大;库区淤积量42.00亿m3时采用降低水位引起库区发生溯源冲刷优于库区淤积量32.00亿m3。对原有的陕西水利科学研究所与清华大学的逐日溯源冲刷公式在考虑支流促因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说明支流蓄水量进入干流越多,引起支流口以下的干流河段冲刷量越大,其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满足生产实践精度,可作为多沙河流水库调水调沙方案制定参考。  相似文献   
993.
Review of Earth Critical Zone Research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ince the Earth Critical Zone put forward by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America in 2001, it has got a lot of attention and some significant progresses have been mad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ose Earth Critical Zone projects and related research plans organized and implem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Germany, Australia, France, Chin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as well as main scientific problem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study of Earth Critical Zone. According to research status of China, the four main research content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cluding structur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of Earth Critical Zone, the coulpling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material and multi-processes, sevice function and evolution features of Earth Critical Zone and its support and effec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 simulation of process and system of Earth Critical Zone. In addition, our country should actively conduct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advanced countries, and enhance our involvement in international key research plans.  相似文献   
994.
Du Xinru  Lu Zi 《地球科学进展》2016,31(3):269-276
The application of ICTs makes structural chang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airspace. Next generation air transportation system (NextGen) includes new automation concepts with automated information to support the traffic control decision-making. As a result, in the field of academia and industry,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integrate information automatically while making decisions to change the previous manually integrated and decided pattern. The safety ability of airspace is reduced and airspace system is endangered under risky weather conditions of airspace. So there is an urgent demand for new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he paper is an overview of the information constitution and support of NextGen and provides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que of airspace collaborative decision-makings to confirm the new features based on ICTs. It contains basic application-the input of data and output of the routes of airspace management and collaborative decision-making, and general application-the choose of probability nets of avoiding risky weather, and special application-the affec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air routes, which are made up of position and direction. The research shows the accurate schedule characteristics of airspace management and collaborative decision-making based on ICTs, which made the space accurate by time accurate. Second, the visualization of airspace management and collaborative decision-making based on ICTs made the maps of flight path under mobile data quickly generated. This could make the full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ational airspace, ensure safety, and reduce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workload and the costs in delaying and operating in risky weather.  相似文献   
995.
以"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利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分析提取石墨典型矿床预测要素,结合典型矿床及石墨成矿地质特征提取区域预测要素,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及区域预测模型。在陆缘海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下沉积形成的古元古代荆山群陡崖组徐村段含碳碎屑岩-有机质黏土岩-镁质碳酸盐岩建造、古元古代晚期区内的高角闪岩-麻粒岩相的中—高级变质作用是区内晶质石墨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区域性褶皱构造的翼部、次级褶皱构造的核部及转折端附近,角闪石、透闪石、透辉石、石墨、黑云母矿物组合特征是石墨矿床成矿、赋矿的重要要素,陡崖组徐村段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或石墨透辉变粒岩是石墨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石墨赋矿层位的高极化率、低电阻率、低磁异常特征是石墨矿床存在的重要指示标志。按照赋矿变质建造分布范围,控矿构造展布方向及区内电性、重磁异常特征等综合因素圈定预测区平面及深部延伸边界。全区圈定预测区85个,其中A级14个,B级11个,C级60个,分区域、地段、深度、级别(类别)定量估算500 m以浅资源量,预测晶质石墨矿物量1亿多t。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广东厚婆坳整装勘查区内的典型矿床、重点工作区、其他矿床的潜力评价成果,建立了8个定量预测模型区;然后通过综合信息分析,按热液型、斑岩型2种矿床类型在厚婆坳整装勘查区分别圈定并优选了最小预测区,进行资源量估算;最后对最小预测区进行归并整理,形成综合预测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勘查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卫星重力数据的精细处理,发现欧亚大陆东缘存在一个规则分布的重力异常组合,这个异常组合与中国大陆上的已知断裂严格对应。SinoProbe探测计划实施的反射地震探测出这些断裂下方存在Moho破裂,幔源物质上涌,剩余重力异常,莫霍面破裂,高密度的幔源物质上涌和深断裂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依照这个联系规律,对已有断裂的延伸补充,显示出欧亚大陆东缘存在一个巨型深断裂系统,主断裂带南起中国广州向北延伸直至鄂霍次克海,绵延逾3000 km。沿主断裂带东侧近似等间距的平行分布着9条北东向断裂,北东向断裂向东入海至大陆边缘。采用数值方法模拟了断裂系统的形成过程,在菲律宾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近NW方向构造力的作用下,欧亚大陆东缘产生NNE向走滑断层,其东侧生成彼此平行,间距大体相等的派生断层。断层形成过程中,Moho破裂,大量地幔物质上涌,形成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的巨量火山岩浆活动,控制了内生金属矿床的分布。这个断裂系统近代还在活动,导致了郯城8.5级大地震和长白山的火山喷发。  相似文献   
998.
中国古代海相钾盐找矿是一个"久攻不破"的难题,古代海相及海陆交互相盆地能否成钾也是长期争议的问题,也就是中国小陆块能否成钾、成大钾矿的关键问题。为此,本文以板块构造运动为主线,对中国主要小陆块漂移历史、成盆构造、古气候、古地理及海相/海陆交互相蒸发岩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基于盆地"构造-物源-气候"三要素耦合成钾理论,分析中国小陆块海相盆地成钾条件、成矿机理;同时,总结和借鉴全球海相钾盐成矿标志,建立钾盐成矿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这些研究基础,借助对主要陆块的区域构造和古地理特征、物质来源、古气候面貌等恢复及分析,对主要陆块的海相成钾潜力进行评价,同时预测找钾战略靶区。钾盐成矿模式研究表明:兰坪—思茅盆地白垩系、上扬子陆块四川盆地中—下三叠统、华北陆块陕北盆地中奥陶统及塔里木陆块库车盆地古近系等盆地及其层位具有较大的成钾潜力。结合成钾指标对比分析,优选圈定了思茅盆地南部、四川盆地中东部及塔里木的库车盆地等战略靶区内较为明确的重点靶区,可以进一步开展钻探验证。这些研究成果为在中国继续开展海相钾盐成矿研究和找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我国石墨矿产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克炎  孙莉  李思远  黄安 《地球学报》2016,37(5):607-614
石墨是我国重要的大宗优势非金属矿产,其既具有非金属矿物的一般性能,又兼有金属和有机塑料的某些特性,是用途广泛的特殊的非金属矿物原料,是我国新兴产业的重要原材料。我国石墨成因类型主要为区域变质型,其工业价值较大。文章通过对我国石墨矿产分布特征、成矿规律分析进而总结石墨资源潜力特征,认为我国黑龙江、内蒙古、四川等省资源潜力巨大,可实行保护性开采,从而获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GIS的青海高寒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区,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具有独特的地质环境条件,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业的开发之间矛盾突出。本文以青海省东部大通河上游的江仓煤矿四井田为例,将影响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地质要素概括为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二大类。为尽可能实现多因素的影响和评价因子的量化,将评价因子划分为三级,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在GIS支持下,建立影响程度评价因子数据库。利用GIS空间栅格叠加分析功能,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价图。基于GIS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模糊评价方法将GIS技术和模糊数学理论引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价研究之中,达到了定性、定量以及定位相结合,从而可为受损的矿山地质环境实施科学保护与治理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