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408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54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27篇
自然地理   1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51.
本文介绍了目前GIS领域的通用交流语言——地理标记语言GML,该语言对实现地理空间数据的网上共享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GML来实现Mobile GIS多源数据的统一表达,提出了“有线下载,无线服务”模式下基于SVG的GML可视化策略,并给出了进一步优化方案。由于SVG在矢量图形表达方面所具有的种种优势,使基于SVG的解决方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2.
本文首先介绍了移动地图学的概念框架,然后在对移动环境下自适应地图可视化中涉及的用户模型、上下文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的处理流程,并详细讨论了移动环境下自适应地图可视化中存取速度、显示速度、界面元素放置、载负量、符号设计、色彩设计、图例设计和方向设计这些关键技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953.
移动服务中的空间信息传输与认知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地图传输系统理论及其发展,提出了面向移动服务的空间信息传输模型和空间认知模型,用以指导空间信息移动服务理论的发展和空间信息的智能化移动服务。  相似文献   
954.
955.
王圭  童小华陈鹏 《东北测绘》2007,30(6):51-55,58
在综述移动GIS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C/S模式移动GIS和B/S模式GIS的优缺点.认为在移动环境的特点下,C/S模式更适合于当前移动G1S的开发。由此,探讨了基于C/S模式移动GIS模型的关键技术与实现,包括移动定位技术、嵌入式G1S开发技术以及数据通信技术等,并以城市导游导航为应用实例进行了说明,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956.
理解居民日常行为的规律性和随机性是空间行为研究从行为描述向行为预测推进的基础,对空间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上海市10个工作日的手机信令数据中提取个体的时空轨迹,从规律性的视角展开多方面分析。首先,根据活动的周期重现、前后联系等特征界定了无出行(包括仅有短距离出行)、仅有随机出行、有规律工作出行和有其他规律出行4种时空行为模式,发现后2种强规律性模式的人数、出行次数、出行距离的占比分别为49.3%、83.6%、82.0%。然后,测度了个体时空轨迹的熵值,推算出个体时空位置的平均可预测性高达0.84。这些结果均表明居民工作日的时空行为整体上具有非常强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论文还分析了不同行为模式、个体时空位置可预测性的空间分布,发现了强规律性模式人群在外围郊区密集分布等一系列特征,体现了城市空间环境的差异对行为特征和规律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7.
了解城市人群移动行为和空间结构对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应急响应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ICT)的快速发展,采集大规模、长时间序列的人群移动定位大数据变得容易,为人群移动行为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用于城市人群移动行为和空间结构研究的主要数据源及其特征,并分别从人群移动行为、城市空间结构2个方面对近3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目前的研究主要从移动定位大数据中挖掘人群移动模式,理解人群移动时空规律,进一步透视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而对城市空间结构与人群移动行为影响的研究较少。未来可通过融合多源时空数据,综合研究人群移动行为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发展大规模群体移动行为时空分析理论和模型,进一步深入理解人群移动行为与城市空间结构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958.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Global Madison, a mobile map designed to support teaching and learning about globalization using Madison, Wisconsin, as a situated classroom. Our experience of place increasingly is mediated by mobile devices, open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research, industry, and education. Despite this rising popularity, few guidelines exist for creating and using mobile maps. Following tenets of user-centered design studies, we conducted two mixed-method evaluations of Global Madison to improve the tool and generate design insights that are potentially transferable to similar mobile mapping contexts: 244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an online survey after completing the tour and eighteen students were observed in the field. The evaluations generated new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mobile maps supporting situated learning, include: focus on critical issues that might leave students stranded, append location-based services with traditional mapping, enforce cogn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map and landscape, supply a consistent feed of information for new learners, encourag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the landscape, and promote student safety above all else.  相似文献   
959.
Fine-grained prediction of urban population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many domains that require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detailed population information. However, fine-grained population modeling has been challenging because the urban population is highly dynamic and its mobility pattern is complex in space and time.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 method to predict the population at a large spatiotemporal scale in a city. This method models the temporal dependency of population by estimating the future inflow population with the current inflow pattern and models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of population using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With a large dataset of mobile phone locations, the model’s prediction error is low and only increases gradually as the temporal prediction granularity increases, and this model is adaptive to sudden changes in population caused by special events.  相似文献   
960.
网络GIS的发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GIS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GIS整合的产物,其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资源,提高了软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了空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及协同处理业务能力,简化了GIS操作,使GIS技术可以为更多的应用领域提供更优质的空间信息服务。介绍了3种目前应用最广的网络GIS:WebGIS、移动GIS和网格GIS,着重阐述了它们的基本特点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