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1篇
  免费   668篇
  国内免费   1128篇
测绘学   141篇
大气科学   1494篇
地球物理   907篇
地质学   795篇
海洋学   617篇
天文学   66篇
综合类   136篇
自然地理   59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文主要研究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CCA33,CCB29,CCC50,CCC14生长过程中锰、铁、镍、铜的通量(FMn),FFe,FNi,FCu)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结核生长过程中Mn,Fe,Ni和Cu的通量都是波动性的;2.FMn与FFe,FNi,FCu均呈正相关性;3.结核的元素通量与结核的成因类型和生长阶段密切相关,并记录了海底缺氧事件;4.结核的元素通量存在区域性差异,是沉积环境不同的反映。  相似文献   
992.
上海大气湿度的城、郊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1984-1990年上海城区11个气象站和近郊4个县气象站逐月平均水汽压及对1984年1、4、7、10等4个月逐日02、08、14、20时等4个观测时刻气象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结合上海城市下垫面特征,阐明上海“城市”这个人为因子对大气湿度(水汽压e)的影响,发现在年、月水汽压平均值上均是城区eu小于郊区er,但在1、4、7、10等月逐日4个观测时刻水汽压的城、郊水汽压差值△eu-r上,却出  相似文献   
993.
讨论海面浪沫影响动量、热量及水汽等垂直通量的物理过程、提出描述飞沫特征的运动方程、热量方程和蒸发方程,以及确定飞沫初值的计算方法。并给出求飞沫在出入海面过程中所产生的动量、热量及水汽等通量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994.
南沙群岛海域泻湖及礁外沉积物间隙水中的-2价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1993年5月和1994年3-4月通过调查,用硫离子选择电极法研究南沙群岛海域泻湖及礁外沉积物间隙水中的∑S(-Ⅱ)及SO~(2-)_4,探讨泻湖内及礁外间隙水中-2价硫的分布特征,沉积物-海水界面间硫的扩散转移通量和-2价硫的热力学平衡控制体系。结果表明,该海区∑S(-Ⅱ)含量,泻湖间隙水中远比礁外高,人为活动剧烈的礁内泻湖高于人为活动少的泻湖,离礁近的礁外间隙水中的高于远离礁的间隙水中的。在礁外沉积物间隙水中-2价硫含量呈垂向增加的趋势,沉积物-海水界面间HS-,S2-均是从沉积物向上覆海水扩散,SO反之。礁内泻湖的扩散量远高于礁外的,HS-扩散总平均为61.34μmol/(m2·d),SO为-0.41mmol/(m2·d);礁外泻湖的HS-总平均为14.96μmol/(m2·d),SO为-0.35mmol/(m2·d)。该海区的-2价硫主要由S+2e→S2-氧化还原电对控制,平衡时Eh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单质疏作为亚稳态可存在于沉积物中,并可与溶解铁继续形成自生黄铁矿(FeS2)沉淀。  相似文献   
995.
Rates of transformation, recycling and burial of nitrogen and their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were investigated in deep-sea sediments of the Porcupine Abyssal Plain (PAP), NE Atlantic during eight cruises from 1996 to 2000. Benthic fluxes of ammonium (NH4) and nitrate (NO3) were measured in situ using a benthic lander. Fluxes of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DON) and denitrification rates were calculated from pore water profiles of DON and NO3, respectively. Burial of nitrogen was calculated from down core profiles of nitrogen in the solid phase together with 14C-based sediment accumulation rates and dry bulk density. Average NH4 and NO3-effluxes were 7.4 ± 19 μmol m−2 d−1 (n = 7) and 52 ± 30 μmol m−2 d−1 (n = 14),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period 1996–2000.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he DON-flux was 11 ± 5.6 μmol m−2 d−1 (n = 5) and the denitrification rate was 5.1 ± 3.0 μmol m−2 d−1 (n = 22).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were only found in the benthic NO3 fluxes. The average burial rate was 4.6 ± 0.9 μmol m−2 d−1. On average over the sampling period, the recycling efficiency of the PON input to the sediment was 94% and the burial efficiency hence 6%. The DON flux constituted 14% of the nitrogen recycled, and it was of similar magnitude as the sum of burial and denitrification. By assuming the PAP is representative of all deep-sea areas, rates of denitrification, burial and DON efflux were extrapolated to the total area of the deep-sea floor (>2000 m) and integrated values of denitrification and burial of 8 ± 5 and 7 ± 1 Tg N year−1, respectively, were obtained. This value of total deep-sea sediment denitrification corresponds to 3–12% of the global ocean benthic denitrification. Burial in deep-sea sediments makes up at least 25% of the global ocean nitrogen burial. The integrated DON flux from the deep-sea floor is comparable in magnitude to a reported global riverine input of DON suggesting that deep-sea sediments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DON to the world ocean.  相似文献   
996.
StudyonthecarbonfluxintheSouthChinaSea¥HanWuying;LinHongyingandCaiYanya(ReceivedMarch5,1995;acceptedOctober4,1995)Abstract:Ac...  相似文献   
997.
北戴河海滩泥沙捕获实验及其初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利用泥沙捕获器观测破波带泥沙垂直分布结构的现场实验方法和基本程序,以及利用实验结果计算泥沙通量的方法。研究表明,近岸带泥沙运移通量及其在垂向上的分布受破波带相对位置和海滩地形变化的影响。在破波点附近,波浪的搅动和流场作用强,泥沙运移通量增大,泥沙在波浪的作用下可以大量进入垂直水体以悬移和跃移的方式运移。在本实验中,破波点附近的泥沙在距海底100cm的垂直水体中运移,通量垂向向上逐渐减小。远离破波点,泥沙运移通量和进入垂直水体的高度明显下降。在地形变化复杂的有坝海滩,沙坝顶部的泥沙运移通量最大,泥沙进入垂直水体运移的机率增加,而在沙坝问的沟槽内,波浪和海流作用减弱,泥沙通量和垂向进入水体运移的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998.
黄河农场地区地下水入海通量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系统地调查和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地理、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的水文地质试验和地下水长期观测,并尝试建立黄河三角洲典型地段-黄河农场地区的水文地质数学模型,定量分析该地区地下水入海量的变化规律及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当地的气象因素和黄河、小岛河及海洋的水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地下水的入海量,而且黄河的水位变化和气象因素是影响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入海量的主要因素。另外,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的入海量比地表径流入海量小得多。  相似文献   
999.
台湾海峡南部、罗源湾和厦门港颗粒垂直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自行设计和制作的沉积物捕获器分别在台湾海峡南部的两个站位福建罗源湾大官坂垦区和厦门港进行了现场投放,得到迁出真光层的颗粒物通量分别为1.14,0.933,11.9和81.5g/m~2·d;颗粒有机碳通量分别为73.8,98.5,5054和856mg/m~2·d。上述海域沉降颗粒的通量不同,性质上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来源水沙对黄河入海泥沙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许炯心 《海洋与湖沼》2002,33(5):536-545
文中研究了黄河入海泥沙通量与流域上、中游不同来源区的水沙量之间的关系 ,并以年系列和洪水系列水文泥沙资料 ,建立了表达这一关系的经验统计模型。所建立的模型表明 ,来自不同来源区的泥沙 ,对于入海泥沙通量的影响是不同的。来自多沙细沙区的每 1t泥沙 ,输送入海的为 0 .85t(年系列 )和 0 .72t(洪水系列 ) ;而来自多沙粗沙区的每 1t泥沙 ,输送入海的仅为 0 .34t(年系列 )和 0 .2 1t(洪水系列 )。 70年代以来入海泥沙通量的减少 ,与多沙细沙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有密切关系。将文中的模型与已建立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模型相耦合 ,可以用来预测未来因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而使不同来源区的水沙进一步减少时 ,黄河入海泥沙通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