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6篇
  免费   428篇
  国内免费   690篇
测绘学   165篇
大气科学   601篇
地球物理   917篇
地质学   733篇
海洋学   486篇
天文学   108篇
综合类   131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91.
基于弹塑性理论的修正分层总和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何思明 《岩土力学》2003,24(1):88-92
建议了土体的非线性弹性-塑性本构方程,其中弹性矩阵采用Duncen-Chang本构模型,塑性部分则采用修正剑桥模型;提出了基于弹塑性理论的修正分层总和法新理论;该理论既有常规分层总和法简单,便于理解运用的优点,又能考虑土体的弹性非线性以及塑性变形特性,同时还能考虑土体三向应力对其变形的影响。为基础变形计算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算法。  相似文献   
992.
谢洪涛  杨春和 《岩土力学》2003,24(2):173-177
基于一个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描述土体的蠕变特性,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某工程中使用EPS作换填材料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了计算模拟,讨论了主次固结沉降以及超固结状态的影响,探讨了工程中产生较大工后沉降的原因,预测了工程的远期沉降量,探讨了在该类工程中设计EPS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3.
BP神经网络-灰色系统联合模型预测软基沉降量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彭涛  杨岸英  梁杏  袁琴 《岩土力学》2005,26(11):1810-1814
目前软基沉降预测多采用指数曲线和双曲线延伸法,其结果不够理想,神经网络在此方面的运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虽然GM(1,1)模型在软基沉降预测领域已得到运用,但在已有的案例中所使用的等时距模型都没有明确说明所采用的插值方法。以深圳湾西部通道填海软基沉降预测分析为例,建立BP神经网络-灰色系统联合模型来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采用BP神经网络逼近非线性插值方法构建等时距时间序列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沉降变形时间序列的GM模型,并建立相应的时间响应函数,预测沉降量。计算实例表明,该模型短期沉降预测结果比较准确,其最终沉降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4.
水工隧洞钢筋混凝土衬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苏凯  伍鹤皋 《岩土力学》2005,26(9):1485-1490
在已有岩土程序的基础上,考虑混凝土材料的开裂特性,增加了钢筋和混凝土开裂的模拟功能,编制了相应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程序,实现了塑性迭代和开裂迭代计算的耦合。结合某水电站导流隧洞的工程实例,进行了施工、运行和封堵全过程仿真分析。计算过程显示:本算法迭代计算稳定,收敛性好,满足精度要求。同时研究结果表明:运行期,混凝土衬砌的开裂范围、裂缝宽度和相应的钢筋应力随着衬砌与围岩之间初始缝隙值的增大而增大;封堵期,围岩塑性区随着外水位的增加而增大,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保证围岩稳定。  相似文献   
995.
圆弧滑动有限元土坡稳定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殷宗泽  吕擎峰 《岩土力学》2005,26(10):1525-1529
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应力变形计算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仍假定滑动面形状为圆弧形,有限元网格由一组同心圆作为纬线,一组竖向线为经线构成。对两相邻圆弧线所夹的弧形带分析滑动力和抗滑力,建立平衡方程,确定安全系数,其中小值安全系数对应的弧形带为可能的滑动带。变化圆心位置用优选方法寻找最小安全系数对应的圆心,从而得出真正的滑动面。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计算所得安全系数与Bishop法接近,是合理的,其突出优点是由有限元计算直接得出滑面上的应力,而不须作近似的插值处理,因而应力更准确。该方法可以考虑土的非线性变形特性,也更符合土的实际情况。此外,用有限元计算得出位移,亦可将稳定分析和变形联系起来,为现场通过位移监测来估计边坡的稳定性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为膨胀土边坡的稳定分析中考虑膨胀性的影响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6.
非线性破坏准则与岩土材料地基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小礼  郭乃正  李亮 《岩土力学》2005,26(8):1177-1183
根据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前人运用极限平衡法、滑移线理论或极限分析等方法求解地基承载力问题,但实际上岩土在剪切破坏过程中破坏准则具有非线性。因此,为了研究非线性破坏准则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基于上限定理,通过“切线法”引进变量,根据能量耗散情况,将承载力问题转变为非线性规划问题,运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求出地基承载力的最优解。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非线性破坏准则转变为线性破坏准则时,非线性参数对地基承载力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7.
赵明华  汪优  黄靓 《岩土力学》2005,26(Z2):184-188
将桩身视为空间受力的梁单元,利用更新的拉格朗日坐标体系考虑梁单元的几何非线性;并采用弧长控制法求解有限元非线性方程组,进行基桩屈曲的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利用Matlab语言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将某现场木桩压屈试验实测屈曲临界荷载与理论分析比较,吻合良好。大量计算分析表明,桩周土地基系数、基桩埋入比、桩身材料和基桩长细比是影响基桩屈曲荷载大小的重要因素,在设计和施工中都应重视和考虑。  相似文献   
998.
基于并行遗传算法的地震属性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介绍了遗传算法各步的改进策略。首先,产生多样化的初始群体,引入五进制的编码策略提高搜索速度,然后采用无退还随机选择机制防止收敛早熟,采取两点交叉及多点变异方案以扩大模型空间的搜索范围和保持个体的多样性。另外,为了保证算法的收敛,使用了代间隙技术。最后,按照并行算法设计原则给出改进后的并行遗传算法的算法描述,并通过运用改进的并行遗传算法解决了非线性、多参数、多极值的地震属性优化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99.
A new elastoplastic model is developed for rockfills within the general critical state framework incorporating the state parameter. Two state functions are proposed to characterize the evolution of volume dilation and strain softening of rockfills, and a modified breakage index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Hardin's relative breakage is defined to describe the progressive crushing of rockfills. The nonassociated plastic flow rule is derived from a state dependent dilatancy equation, and it incorporates energy dissipation due to intrinsic nonlinear friction and particle breakage upon shearing. Thus, their couple effect on the plastic deviatoric and volumetric deformation of rockfills is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current model. The numerical analyses are carried out for a series of drained triaxial tests on the modeled rockfills at various consolidation pressures and stress paths. The volume dilation/contraction and strain softening/hardening of rockfills are accurately predicted by the proposed model, and the particle breakage and nonlinear critical state shear strength of rockfills are also well captured. The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current model is applicable to represent the complex stress–strain–volume change behavior of rockfills in general.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00.
An efficient and robust algorithm to numerically detect material instability or bifurc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simulation of material failure in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In this work, an intelligence optimizer, termed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s introduced to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material bifurcation problem consisting of finding the bifurcation time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bifurcation directions. The detection of material bifurcation is approached as a constrained minimization problem where the determinant of the acoustic tensor is minimiz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method is tested through numerical bifurcation analysis on both small and finite deformation material models in computational inelasticity with increasing complexity.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numerical approaches to detect material bifurcation, the proposed method demonstrates superior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both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robustness.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