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71.
虚拟压缩恢复法在确定位常数漂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大地水准面重力位的系统误差或重力位漂移δW会直接影响地球外部重力场以及高程基准。传统的确定δW的方法比较复杂,不易实施。简述了虚拟压缩恢复法,并基于该法给出了漂移方程,用以确定大地水准面重力位δW。初步的模拟实验结果证实了漂移方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72.
朱男男  左涛  苏杭 《气象科技》2022,50(2):214-223
利用FY 4水汽云图、NCEP/FNL资料、自动站资料和ERA Interim海温资料,分析入海增强台风“摩羯”(1814)和入海减弱台风“利奇马”(1909)经过渤海强度变化特征。结论如下:台风“摩羯”中心入海增强过程伴随着中高层冷空气侵入,冷空气深入“摩羯”云系中心,台风强度减弱并逐渐消亡。台风“利奇马”入海前冷空气已经侵入台风中心,台风入海后强度减弱,暖心结构变得不对称,低层有清晰的斜压特征。“摩羯”入海前渤海上空为强辐散区,“利奇马”入海前渤海上空为弱辐合场,北上前进方向出现高空辐散有利于台风加强。台风登陆前垂直风切变与台风强度反位相分布,北上后台风垂直风切变与台风强度同位相分布。“摩羯”入海后水汽通道出现断裂,其入海增强更多依赖于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利奇马”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源于自身环流的贡献。台风“摩羯”入海后潜热加热率激增,“利奇马”低层维持弱潜热加热直至台风消亡。  相似文献   
573.
一阶Buterworth递归式带通滤波器技术改进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寅生  欧阳玫君 《气象》1997,23(5):8-12
把一阶Butterworth递归式(FBR)带通滤波器应用于滑动样本,输出序列出现了振幅和位相的相对误差。为了克服这种现象给制作中长期预报带来的困难,作者通过数值试验,分析了该滤波器的误差传递特性,并设计了“拟定初值的三步滤波方案”。大量试验表明,该方案可较为有效地抑制输出序列的误差和位相飘移  相似文献   
574.
马梁臣  李倩  于月明  霍也  朱丹  王宁 《气象科学》2023,43(3):316-325
利用ERA5 0.25°×0.25°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实况融合降水资料、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集、HYSPLIT(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后向轨迹追踪模型等资料,对2019年13号台风"玲玲"和2012年15号台风"布拉万"引发东北地区暴雨的水汽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两次台风最大湿层厚度达200 hPa附近,700 hPa以下比湿大于10 g·kg-1,高比湿主要集中在850 hPa以下的低层,台风的水汽分布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结构特征。整层积分水汽通量散度与暴雨落区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尤其和降水强度对应。东北地区周边海域的水汽对东北暴雨的水汽供应很关键,源在日本群岛东部的西北太平洋的东南水汽通道是最重要的水汽通道。西南太平洋或阿拉伯海,包括欧拉方法研究发现的孟加拉湾较远距离的水汽输送存在,但是并非是东北台风暴雨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575.
As most air quality monitoring sites are in urban areas worldwide,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may produce substantial estimation bias in rural areas when deriving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air pollutants. The bias stems from the issue of dataset shift, as the density distributions of predictor variables differ greatl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e propose a data-augmentation approach based on the multiple imputation by chained equations (MICE-DA) to remedy the dataset shift problem. Compared with the benchmark models, MICE-DA exhibits superior predictive performance in deriving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hourly PM2.5 in the megacity (Chengdu) at the foo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especially for correcting the estimation bias, with the mean bias decreasing from –3.4 µg/m3 to –1.6 µg/m3. As a complement to the holdout validation, the semi-variance results show that MICE-DA decently preserves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pattern of PM2.5 over the study area. The essence of MICE-DA is strengthen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M2.5 and 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 during the data augmentation. Consequently, the importance of AOD is largely enhanced for predicting PM2.5, and the summed relative importance value of the two satellite-retrieved AOD variables increases from 5.5% to 18.4%. This study resolved the puzzle that AOD exhibited relatively lower importance in local or regional studi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advance the utilization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n modeling air quality while draw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mmon dataset shift problem in data-driven environment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576.
赵丽娟 《海洋学报》2010,32(9):6219-6223
搭建了光纤布里渊频移测量系统,实现了色散位移光纤20 ℃到820 ℃布里渊频移的测量,并对测量数据进行拟合. 在环境温度大范围变化时,目前采用的布里渊频移-温度一阶线性关系式对测量数据分析误差较大,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从纯石英光纤的结构特点和材料的物性系数出发,在分析光纤的热膨胀系数、光纤密度、折射率、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与宽范围温度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布里渊频移与各物性参数的关系式理论推导了宽范围温度变化与布里渊频移之间的二次项关系式. 理论推导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从而为光纤宽范围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