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6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520篇
测绘学   441篇
大气科学   687篇
地球物理   1224篇
地质学   312篇
海洋学   326篇
天文学   131篇
综合类   296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5 毫秒
991.
北京北部地区深层热水开发对浅层冷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北部有小汤山和沙河2个地热田,呈三角形展布,东部边界为黄庄-高丽营断裂,西部边界为南口-孙河断裂.北部边界为阿苏卫-小汤山断裂。热储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铁岭组和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热储盖层为青白口系页岩、石炭系-二叠系砂页岩和侏罗系火山岩隔水层。该区雨水、浅层基岩冷水和深层基岩热水的H、O同位素组成基本上都落在克雷格降水线上,表明区内冷水与热水均来源于大气降水。热水的^3H值表现出北高南低的特点.说明热水与冷水一样自北向南流动。重点分析了深层热水开采对浅层地震观测井中冷水动态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离开采井不同距离和不同测项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表明,北京北部深层热水开采对浅层冷水动态的影响距离约为5km.对位于导水断裂带附近的观测井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2.
GPS网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刘庄矿为例, 通过对矿区首采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GPS控制网测量以及外业数据的初步处理,实现了对GPS网的重复边检核、同步环闭合差检核和异步环闭合差检核,提高了GPS外业测量的精度和效率,确保了外业成果的可靠性,为内业数据处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为今后各期刘庄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测量提供了技术保证,实现了效益和精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3.
选用了第一期单位权方差估值作为整个分析过程参照的标准值,分析了变形监测网稳定性,确定了监测网某期中的动点。  相似文献   
994.
在分析电离层折射误差模型以及双频改正模型的基础上,在原有的双频数据处理方法之下,利用GPS现代化中新增的L5频率与原有的L1、L2频率进行新的双频组合,再利用双频组合解算来得出电离层折射误差,以取得双频最优改正值,进而即可对GPS的电离层折射误差进行有效的改正。同时,简单介绍利用三频观测值改正电离层折射误差二阶项的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均可提高GPS电离层折射误差的改正精度,从而提高GPS的定位精度,扩大其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995.
采用重复观测的方法,即对每个测量点重复m次的方法,组建新的数对(xi,■),建立改进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β0 β1xi ■■~N(0,σ2/m),对残差平方和Qε进行分解为误差平方和QE和重复观测变异平方和QL。从而给出不同的检验方法确定回归方程拟合的好坏。  相似文献   
996.
作为预警与决策主要依据的位移监测数据,存在非均匀时段观测、数据丢失和因观测误差剔除等问题。采用一元线型回归、三次样条的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比较处理结论,为预测判据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7.
海上移动站精密测轨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康德勇  徐劲  茅永兴 《天文学报》2005,46(3):314-321
将人造卫星精密定轨理论应用于海上移动站精密定轨,根据移动站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定轨条件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海上移动站某次飞船发射任务跟踪数据进行了实算,给出了定轨结果和讨论。  相似文献   
998.
北京大气细粒子及其成分的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硫酸盐、硝酸盐是城市的大气细粒子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利用RCFP仪器针对北京市2004~2007年北京大气细粒子的成分进行了连续的观测与分析发现,硝酸盐年平均下降率为7%,约合0.7微克/立方米;而硫酸盐浓度从2006年的2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了18微克/立方米。同时特别分析了2007年8月17日至20日机动车限行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区域气象特征、细颗粒污染物浓度特征,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特征,并参照反向轨迹演算发现以硫酸盐为表征的北京周边地区污染物随弱南向气团向北京输移,以湿气团和氯离子为共同表征的东南海陆特性气团随东南气流向北京输移,从而证明偏南气流将北京周边地区的细颗粒物污染物输移向北京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9.
本文给出一批M型巨星JHK测光结果,在此基础上讨论了M巨星在(J—H)~(H—K)双色图上的分布特点及其有效温度及总辐射能的近似求法,并依据IRAS资料讨论了它们在中远红外双色图上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常规共中心点抽道集叠加方法是以水平观测面,水平反射界面、均匀介质为条件,当前提条件不能完全具备时,会带来两个方面的误差,其一是CMP道集整体离散误差,其二是CMP道集内部各道之间的离散误差.通过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并进行运算分析,界定了误差(离散量)的大小范围及分布规律:离散量与观测面反射界面之间的夹角、观测面高程、反射界面倾角及同道集炮检距等相关,其变化值越大,离散距离越大;相反离散距离会随观测面与反射点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变小;另外介质波速越小,其垂直离散距离越大;中心点自激自收其离散量为0.对于CMP道集中诸道△t0.离散量常存在大于目的层反射波T/4的现象;炮距越大、观测界面倾角越大、介质波速越小,其△t0离散值越大,其中△t0离散值与炮检距呈非线性关系;相反反射界面埋深越大,其△t0离散越小.根据离散量对资料影响程度的分析,指出了目前共中心点抽道集叠加方法存在着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