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252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李博  赵思雄 《大气科学》2009,33(6):1148-1164
采用对比分析、诊断和数值计算的方法, 运用NCEP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和地面降水资料, 对2007年6月19~20日发生在淮河干流及其以北地区一次特殊的降水过程 (入梅期首场强降雨) 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包括: (1)该年梅雨期降水和首场降水的特点及原因: 梅雨期雨带位置偏北(位于淮河流域而非长江流域), 并且在115°E的中部地区降雨量最大; 入梅后的降雨首先产生在淮河干流上游的湖北、 河南南部地区, 随后雨区迅速北跳至淮河以北的山东南部地区。分析表明, 在临近35°N和115°E区域, 梅雨锋强烈, 冷暖空气汇集, 加之充沛的水汽输送和高低空急流耦合所激发的上升运动, 共同导致了115°E的中部地区产生强烈降水和汛期的雨带偏北; 19~20日淮河及其以北地区阻塞形势迅速调整, 其后所产生的500 hPa横槽对于首场强降水的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低层涡旋系统沿着锋生带, 在槽前气流的引导下向东北方向移动, 致使雨带北跳。 (2) 首场降雨主要由横槽和切变线及其所引发的涡旋共同产生。高空横槽提供了较为活跃的冷空气, 这种横槽形式在典型的梅雨期尚不多见, 但亦值得关注。锋区和低层水汽叠加较好。上升运动的持续增强, 使得不断有强降水时段出现并最终导致强降水产生。 (3) 该年入梅前后存在比较明显的气象信号变化 (包括夏季风、 副高脊线、 阻塞、 环流形势等), 入梅期实质上是中高纬大气环流由非梅雨期特征向梅雨期特征的调整和过渡期。 (4) 在切变线诱生出低涡的过程中, 动力作用比热力作用的影响更为显著。低涡生成后向东北方向移动, 这一时期虽属梅雨起步阶段, 未完全呈现典型梅雨暴雨的特征, 但中尺度云团、 雨团仍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112.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和强度变化趋势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06年西北太平洋 (含南海) 热带气旋资料, 研究了不同强度热带气旋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超强台风 (近中心最大风速≥58m/s, 简称超强台风Ⅱ) 频数、强度和初、终旋日期的变化特征都不同于其他级别热带气旋;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总频数有长期减少趋势, 主要由热带低压和超强台风Ⅱ的长期减少趋势引起; 随着热带气旋强度增强, 出现月最大频数的月份逐渐推迟; 超强台风月频数最大值发生在秋季; 超强台风Ⅱ频数的年变化与除了超强台风Ⅰ(近中心最大风速为51~58m/s) 外的其他级别热带气旋反相关; 受超强台风Ⅱ减少影响, 热带气旋年平均最大风速有减小的长期趋势; 热带气旋的初、终旋日期没有显著的长期变化趋势, 但超强台风Ⅱ的初旋日期有推迟趋势, 终旋日期有提前趋势, 发生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13.
利用大尺度环流确定2006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海夏季风爆发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南海地区西南风的突然增强和降水的明显增多,往往采用南海地区低层平均风场和(或)对流强度来判别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日期。这种方法在大多数的年份是适用的,但是2006年由于0601号台风“珍珠”的介入,利用南海地区的区域指标来确定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日期就略显不足。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必须从更大尺度上去想办法。利用经圈和纬圈环流可以较好地确定2006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日期。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南海夏季风爆发于5月16日(第4候)。  相似文献   
114.
The influence of soil moisture on Asian monsoon simulation/prediction was less studied, partly due to a lack of available and reliable soil moisture datasets. In this study, we firstly compare several soil moisture dataset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find that the remote sensing products from the 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Earth Observing System (AMSR-E) can capture realistic temporal variations of soil moisture better than the two reanalyses (NCEP and ECMWF) during the pre-monsoon season...  相似文献   
115.
Based on the method of composite analysis, the onset process and preceding signs of summer monsoon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i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convection activities appear first over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prior to the onset of the monsoon, then around the Philippines just at the point of onset, implying that the convection activities around the Philippines serve as one of the reasons leading to the SCS monsoon onset. Before the SCS monsoon onset, the equatorial westerly over the Indian Ocean (75°E 95°E ) experiences noticeable enhancement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SCS monsoon onset. It propagates eastward rapidly and causes the establishment and strengthening of equatorial westerly in the southern SCS, on the one hand, it results in the migration southward of the westerly on south side of the south-China stationary front by means of shift northeastward of the westerly and convection over the Bay of Bengal, on the other. Further study also shows that the intensification of equatorial westerly in the Indian Ocean (75°E 95°E) and the southern SC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Southern-Hemisphere Mascarene high and Australian high, and cross-equatorial flow northward around Somali, at 85°E and 105°E,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16.
采用五天滑动平均方法,对我国最冷日期及其日均温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气候分析。最冷日期及其日均温有沿着纬向分布的特征。最冷日期除在西北地区、东北的北部边陲和滇南外,其余大部地区都出现在“三九”期间;最冷日平均气温自南向北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117.
冯利华 《地理研究》1993,12(4):69-73
用圆周方位来表示水文特征年内出现的日期,而用径向距离来表示相应的特征值,计算部分圆环面积内的密度值,绘制等密线,即得水文特征等密图。该图直观地反映了水文特征年内出现的优势中心及其相应的优势期和优势值,优势度则是它们出现的可能性大小。优势期和优势值是水文特征年内分配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利用等密图的表示方法,揭示和分析了这一客观存在的水文现象。  相似文献   
118.
唐燕娟 《地震研究》1994,17(4):396-401
本文根据P波初动方向来判断在同一次地震群中,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后,有一次或几次地震的P波初动方向会改变,由此可以判断主震已过。此方法简单明了,在有感地震发生后能随时判断以后的P波初动方向,一旦方向改变说明不会再有大地震来了。在临震监测预报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9.
用圆周方位来表示水文特征年内出现的日期,而用径向距离来表示相应的特征值,计算部分圆环面积内的密度值,绘制等密线,即得水文特征等密图。该图直观地反映了水文特征年内出现的优势中心及其相应的优势期和优势值,优势度则是它们出现的可能性大小。优势期和优势值是水文特征年内分配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利用等密图的表示方法,揭示和分析了这一客观存在的水文现象。  相似文献   
120.
对近几年来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和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的选取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全面的概述,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