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411篇
海洋学   42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三江平原西部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黑龙江三江平原局部地区发现有珍贵的富硒土地,但对三江平原土壤硒的分布以及土壤硒含量的控制因素研究较少.三江平原西部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发现,该区表层土壤主要以足硒为主,未见硒中毒土壤,富硒土壤主要分布于完达山山前至沿挠力河之间的冲湖积低平原地区,少量分布于萝北县城北部的湖成剥蚀台地,硒不足或硒潜在不足地区主...  相似文献   
42.
将轮台天山南麓山前平原中下部自北至南分为4个地貌带:洪水剥蚀带、溢出带、三角洲带及两河交汇区带。并以土壤电导作为积盐程度的指标,分析了天山南麓山前平原4个地貌带土壤盐的分布特征:溢出带和三角洲带土壤盐分含量高,两端洪水剥蚀带和两河交汇区带盐分含量低。物种多样性及物种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自北至南物种多样性及物种数量都在下降,洪水剥蚀带主要为柽柳群落、琵琶柴群落,溢出带主要为柽柳群落、盐节木群落、盐角草群落,三角洲带及两河交汇区均为柽柳群落。通过相关性分析,土壤盐分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相关性不显著。但是,土壤盐渍化的变化明显影响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群落类型的空间分布和演替。  相似文献   
43.
松嫩平原近20年土壤盐渍化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6年(TM)和2001年(E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RS-GIS集成技术,对松嫩平原盐渍化土地的现状、程度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这15年中,松嫩平原盐碱地面积增加了21.7112×104 hm2,每年增加1.45×104 hm2,年平均增长率为1.4%.其中轻度盐渍化土地增加8812 hm2,年平均增长0.16%;中度盐渍化土地增加3.8306×104 hm2,年平均增长0.64%;重度盐渍化土地面积增加了16.9994×104 hm2,年平均增长了4.2%.气候变暖,降水减少,人为活动增强是盐渍化程度加重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44.
The lower coastal plain of the Southeast USA is undergoing rapid urbanisation as a result of population growth. Land use change has been shown to affect watershed hydrology by altering stream flow and, ultimately, impairing water quality and ecologic health. However, because few long‐term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groundwater–surface water interactions in lowland watersheds, it is difficult to establish what the effect of development might be in the coastal plain reg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use an innovative improvement to end‐member mixing analysis (EMMA) to identify time sequences of hydrologic processes affecting storm flow. Hydrologic and major ion chemical data from groundwater, soil water, precipitation and stream sites were collected over a 2‐year period at a watershed located in USDA Forest Service's Santee Experimental Forest near Charleston, South Carolina, USA. Stream flow was ephemeral and highly dependent on evapotranspiration rates and rainfall amount and intensity. Hydrograph separation for a series of storm events using EMMA allowed us to identify precipitation, riparian groundwater and streambed groundwater as main sources to stream flow, although source contribution varied as a function of antecedent soil moisture condition. Precipitation, as runoff, dominated stream flow during all storm events while riparian and streambed groundwater contributions varied and were mainly dependent on antecedent soil moisture condition. Sensitivity analyses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10% and 50% increases in analyte concentration on EMMA calculations and found that contribution estimates were very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chemistry. This study has implications on the type of methodology used in traditional forms of EMMA research, particularly in the recognition and use of median end‐member water chemistry in hydrograph separation techniques. Potential effects of urban development on important hydrologic processes (groundwater recharge, interflow, runoff, etc.) that influence stream flow in these lowland watersheds were qualitatively examined.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5.
白杨水源地座落在渭河下游重镇——渭南市西北约5km处,为渭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区内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巨厚,地形平坦,降水充沛,地表水丰富,为地下水储存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按含水介质的埋藏条件可划分为潜水、浅层承压水、中层承压水和深层承压水4个含水岩组。为了进一步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形成机制、储存运移过程、排泄开采条件,本文结合环境同位素(包括14C、13C、3H、D和18O)对水源地地下水年龄、地下水运动速率以及一些水文地质参数进行研究和探讨。而同位素测定表明:水源地潜水为现代水,3H含量较高,河水补给量占1/2  相似文献   
46.
本文通过大庆、乾安、长春、哈尔滨等地所揭示孢粉资料,试将松嫩平原晚第三纪到更新世时期划出13个孢粉带。根据孢粉组合系列变化和磁性地层测定,论述古植被与古气候演化过程,为研究东北平原第四纪自然环境变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山西寿阳—阳泉地区石炭—二叠系沉积环境及其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石炭—二叠系是在海湾背景下发育的一套由滨海平原—三角洲平原—冲积平原沉积组成的海退层系。主要沉积环境是三角洲平原,其上部为冲积平原包括网状河和辫状河;下部为海湾(或分支间湾)、潮下碳酸盐岩、潮间介壳滩、碎屑岩潮坪及滨海沼泽湿地等。三角洲为河控浅水三角洲。上述沉积环境,随海水退却在时空上具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48.
河北平原的浅埋古河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河北平原埋深8—30m的砂层透镜体,呈一定方向的条带状分布,具有许多河流相沉积标志。相对于地面出露古河道(埋深0—8m)和深部埋藏古河道(埋深60—100m以下),我们称之为浅部埋藏古河道,简称浅埋古河道。  相似文献   
49.
冯起  陈广庭 《沉积学报》1995,13(3):66-75
通过对塔里木河中游冲积平原典型剖面矿物成份分析,说明本区域重矿物含量较大,平均为(4.06%),全新世剖面不同时代矿物含量变化相似。整个剖面地层中不稳定矿物含量较高;长石含量地很高,证实了塔干北部气候的干燥性。本区域主要矿物为角闪石、云母、辉石类、绿帘石类,并列出本地的标型矿物,分层矿物、局地矿物类。沙丘沙来源于就地冲积层,冲积层物质来源于河流周期性洪水。并分析了全新世地层中矿物成份所反映的干旱气  相似文献   
50.
三江平原湿地消长与区域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以遥感手段为主,提取近20年来多个时期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动态数据。将湿地动态数据与历年气象数据相对变化比较处理后,再作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减小迅速,三江平原区域气候环境变化剧烈,超过全球气候变化速度。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发现,湿地在维持区域"冷湿"效应中作用突出,三江平原湿地的变化与气温变化成负相关,与降水、湿度变化成正相关。湿地消长与气候要素中的降水因子的相关关系最大,与日照因子相关关系较低,与降雪因子几乎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