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9篇
  免费   989篇
  国内免费   1219篇
测绘学   409篇
大气科学   764篇
地球物理   2122篇
地质学   2672篇
海洋学   653篇
天文学   66篇
综合类   535篇
自然地理   78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307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364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361篇
  2009年   404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380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针对传统土地评价不精准的问题,本文在传统的土地评价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要素综合评价的模型构建方法,重点研究了主、客观评价因子以及相关权重确定原则,通过构建土地多要素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桂林市会仙镇为例,实现了基于多要素权重的土地评价。  相似文献   
922.
北斗新一代试验星观测数据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颗北斗新一代试验星搭载了包括B1C、B2a和B2b的诸多新体制民用信号,并且为了与北斗区域系统平稳过渡而搭载了B1I和B3I两个旧体制信号。采集了来自国内的6个监测站7 d的试验星观测数据,针对信号载噪比和码伪距多路径偏差分析了新一代试验星观测数据质量。结果表明,新一代试验星信号的各项指标整体较北斗区域系统卫星更好。前者载噪比较高,虽然仍发现了部分测站数据微小的多路径波动,但通过实时相位平滑伪距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消除之;新一代试验星上B3I与B1I频点的载噪比最大,B2a和B2b次之,B1C的载噪比最小,且不同测站的观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新一代试验星各频点的MP基本相同,但B2a、B2b和B3I频点MP的RMS明显小于B1I和B1C频点的结果。  相似文献   
923.
常规GPS/INS紧组合抗差自适应滤波只适用于卫星数≥4的情况,且预测残差构造自适应因子要求观测值可靠。针对该局限性,对常规抗差自适应滤波算法做出两点改进:1)采用两步滤波,用第1步常规EKF滤波残差构造第二步抗差算法的粗差判别量;2)在第2步滤波用预测残差构造自适应因子时,剔除异常观测值对应的预测残差和预测残差协方差,以削弱观测异常对自适应因子的不良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常规抗差算法在卫星数4时不适用。常规自适应滤波算法在观测值存在异常的情况下无法正确修正模型异常。改进后的抗差自适应滤波算法在组合系统观测卫星数4且观测值存在异常的情况下,仍能正确修正观测粗差和动力学模型异常,能够达到良好的导航精度。  相似文献   
924.
边界增强与识别在重力数据处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与传统重力异常数据相比,重力张量及其高阶分量对于直接反映异常体的边界具有更高的精度。当异常数据中的所有网格点的值均较低时,通过Sigmoid变换,可以实现高异常值网格数据的拉升,同时压缩低灰度级像素,从而凸显地质体边界,提高边界增强后图像的识别效果。文中利用张量及其分量构建常用的边界识别算法,通过组合体模型进行多种边界识别算法的试算,以比较分析各自的效果,并对结果进行Sigmoid变换。结果表明:对于张量高阶分量组合形式,水平梯度模、解析信号能基本反映浅异常体的边界,gzz水平梯度模能较好反映浅异常体边界,但三者均不能识别深异常体边界;Tilt梯度、Theta和ITA3效果不理想;ITA2能在有效均衡不同强度异常信号的同时,清晰地识别不同深度异常体的边界;采用Sigmoid变换,可以明显提高边界识别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925.
两种不同的SVM建模方法在大坝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支持向量机对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建模分析和预测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仅用大坝的变形数据作为输入端和输出端,构建支持向量机模型;二是用温度、水压等大坝变形的影响因子作为输入端,大坝变形数据作为输出端,构建支持向量机模型。两种建模方法比较研究鲜有讨论,文中用这两种建模方法对福建省某一大坝进行建模预测。结果表明,第二种方法建模预测速度更快,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926.
为解决某市行政中心楼因建筑体量巨大、室内结构复杂而导致办事人员不易寻找目的地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室内空间定位搜寻方案,探讨了室内无卫星信号的定位方式。借助无线网络信号定位分析了无线网络信号传输中涉及的测距、信号滤波、空间定位等核心技术问题,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27.
陕西不同生态区苹果品质差异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振江  郑小华  刘璐  张勇 《气象》2017,43(7):872-878
为做好苹果气候品质认证工作,基于2013—2015年陕西31个苹果种植生产基地县155片果园的果实品质调查数据和物候监测资料,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分延安果区、渭北东部果区、渭北西部果区和关中果区4个生态类型区,分析了苹果品质的分异特征,研究了影响苹果品质的关键物候期及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各生态类型区的果形指数和可滴定酸含量较为一致,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着色度差异较为明显。第一次膨大期最高气温、生长季最高气温和幼果期平均气温对苹果品质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开花期和幼果期气温高、降水少,第一次膨大期气温低、日照多,着色期气温低、相对湿度大有利于提高陕西苹果品质。利用多元回归构建的品质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在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928.
针对仅利用无线信号源和其发射信号强度定位会丢失待测位置与信号源之间固有空间关系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已知位置接收信号源发射的无线信号强度测量未知点的低成本室内定位方法。该方法深入分析了待定位点和无线信号源以及信号覆盖范围之间的空间关系,充分利用RCC-8空间关系模型进行无线定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融合空间拓扑关系的基于无线信号强度的室内定位方案能够优化定位流程,并在测得位置中反映待测点和信号源之间的相对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929.
由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斯)尔》史诗派生出的格萨尔文化是青藏高原地区独特的区域文化形态。文化资源是文化的载体和展示形式,具有价值性和不可替代性。研究格萨尔文化资源的分类、空间分布及成因对于探讨青藏高原地区人地关系,保护人类非物质遗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果洛藏族自治州是格萨尔文化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并于2014年被授予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本文首先对格萨尔文化资源进行界定和分类,并以果洛为例,探讨格萨尔文化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与自然地理条件(高程、水源、坡度、坡向、可达性)的关系,并分析影响文化资源分布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① 格萨尔文化资源可以分为4大类,11个亚类和60个子类,果洛的格萨尔文化资源覆盖全部类型,共1189个;② 果洛格萨尔文化资源空间分布具有聚集性,其中A类文化人(团体)类集聚程度最高,并通过最近邻分析和密度分析对各类文化资源的集聚空间进行识别;③ 格萨尔文化资源的空间分布与自然地理条件有关,多位于海拔相对较低、距水源地较近的位置,不同类型的文化资源分布对坡度、坡向和可达性的关系不同。  相似文献   
930.
刘宏伟  吴杰  梁雯  方叶林 《地理科学》2017,37(11):1640-1648
运用Hicks-Moorsteen TFP指数法对中国公路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和演化分析。结果发现:2009~2012年中国公路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增长,2013~2015年出现下降。2009年来技术进步推动了东部地区公路运输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运营效率提升则在推动中西部地区公路运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时起到了关键作用。中西部地区公路运输效率增长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在引领技术进步的同时,应注重公路运输效率的提升;中西部地区应注意加大先进技术的引进。政府和主管部门对中西部公路运输应推出持续性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