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53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友谊  张维乾 《贵州地质》2019,36(2):137-140
箐脚金矿床位于雄武背斜近轴部南东翼南西段,金矿赋存于中、上二叠统之间的构造蚀变岩石中。矿体为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石多为莓状、球状、胶状、环边状结构,星散浸染状、角砾状、晶洞状、薄膜状构造。本文对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矿石结构构造、物质组成、蚀变特征等进行分析总结并对矿床成因进行探讨,分析了找矿前景。认为沿已知矿体走向和倾向上加强研究和深部钻探揭露可进一步扩大矿床规模,矿区仍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32.
我国中西部地区发育有16个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总体较为丰富。前陆冲断带在天然气加快发展中地位与作用重要,是近期勘探突破发现、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和补充。2011年以来前陆冲断带勘探获得塔里木盆地库车深层天然气及柴达木盆地西南缘石油两项重大突破、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油及四川盆地西北缘天然气两项重大进展、准噶尔盆地南缘及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和鄂尔多斯西缘油气3个重要苗头,进一步夯实了西气东输资源基础,推动了前陆盆地大油气区勘探进程。前陆冲断带地质研究在盆地原型恢复和晚期构造改造、深层结构刻画与构造解剖、储层演化与油气充注机制、断-盖控藏模式与油气有效聚集3-R评价方法、区域成藏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5个方面形成创新认识,发展了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油气聚集理论。前陆冲断带勘探配套技术研发在复杂构造建模技术、复杂构造深度域地震成像技术、复杂油气藏综合评价技术、前陆深层钻完井和储层压裂改造技术4方面取得进展,推动了前陆核心技术形成和油气勘探发现。前陆冲断带近期勘探显示出较大增储潜力与挑战共存的局面。展望了前陆基础地质、油气勘探、勘探技术研究3方面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了近期勘探的3点启示与增储潜力,针对未来前陆冲断带在勘探生产、地质研究、配套技术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4方面勘探研究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3.
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大草湖地区钼钒磷金铜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成矿元素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认为寻钼钒磷金铜矿床潜力较大;根据异常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在早寒武世西大山组和晚泥盆世破城子组地层背景下,寻找与早寒武世西大山组地层相关的钼钒磷层控沉积型和与晚泥盆世破城子组相关火山岩型金铜矿床潜力较大,进而划分出3个成矿远景区,即乔龙库图克南钼、磷、钒、银、锌、铁、铜成矿远景区、大草湖南钼、磷、铅成矿远景区、铜矿山金、铜、钨多金属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34.
面积辽阔的南海是中国未来重要的能源接续区与资源基地,也是涉及国家海洋权益最为集中的区域。本文针对地理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南海岛礁研究现状,从南海岛礁现有基础数据成果、遥感手段岛礁基础地理信息提取方法及提取成果所做的岛礁分析与评价3方面,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涉及南海岛礁资源环境研究的相关进展,评述了现有研究技术方法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个主要方向作为未来研究的重点:①促进遥感数据获取多源化,构建海量多源、多尺度南海岛礁遥感数据仓库;②加强技术协同创新,结合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岛礁信息提取与监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③提升遥感分析智能化,研究并建立综合分析与情势推演平台及战略决策辅助支撑系统,以期为南海岛礁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我国重晶石矿床成因及成矿远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重晶石矿床的形成受大陆裂谷系、弧-盆系和陆内挤隆系三种大地构造环境控制,多数矿床形成于大构造旋回的早期阶段,并与一定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及岩浆活动有关。矿床可划分为外生成因[沉积型、风化(残积坡积)型]和内生成因(火山-沉积型、层控型、热液型)等不同类型。成矿之钡源主要来自深部的火山-气液。矿床多在中、低温,弱酸性向弱碱性过渡的氧化环境的硫酸盐型成矿溶液中形成。中国重晶石矿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在一些工业需求地区,有发现新矿床的可能。  相似文献   
36.
文章提出了“极地海岸带”这一概念,并从海岸带内涵的视角深入阐述了极地海岸带的定义和范围,全面分析了极地海岸带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从调查监测技术发展和涉及学科领域两个角度梳理总结了与极地海岸带相关的调查监测实践。同时,分析了极地海岸带调查研究的前沿问题,提出了极地海岸带资源生态要素的调查监测发展方向,即充分利用遥感和现场探测手段,以较低成本来探明大空间尺度和长时间序列下的极地海岸带区域资源环境生态要素与时空变化特征。最后,构建了“双源数据挖掘-空间耦合模拟-区域综合评估-影响模拟预测”的知识与技术体系,为我国构建极地海岸带区域资源生态管理与保护政策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37.
库车坳陷南缘油气资源丰富,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勘探潜力巨大。圈闭形成、生烃史、有机包裹体研究表明。库车坳陷南缘油气充注为两期,第一期成熟油、气充注为库车末期(5-2Ma)。第二期高熟油充注为第四纪-现今(2-0Ma)。控制油气成藏的最主要因素为油源断层的沟通作用、优质的储盖组合、圈闭的有效性及其与油气成藏期的匹配关系,其次为古隆起的构造演化背景、多期成藏-晚期为主的成藏特征及良好的保存条件等因素.油气成藏模式主要为早期油气藏-晚期聚凝析气藏型。近期的油气勘探应以中新生界构造圈闭为主.构造变形程度相对强烈的东秋里塔格构造、亚肯平缓斜坡构造带的背斜、断背斜以及阳霞凹陷的阳北构造带等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38.
The Xingdi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s occur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arim craton. The Xingdi No. 3 intrusion is the smallest of four intrusions, with an exposed area of 1.7 km~2, and the zircon U-Pb age of the intrusion is 752±4 Ma. The intrusion consists of gabbros, pyroxenites and peridotites, and exhibits a crystallization sequence of the main rock-forming minerals as olivine, orthopyroxene, clinopyroxene and plagioclase.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at or near the boundaries of the intrusion between pyroxenites and peridotites, and appears as a layered or lenticular shape about 500 m long and 4–15 m wide. The primary sulfides have a relatively simple mineralogy dominated by pyrrhotite-pentlandite-chalcopyrite assemblages, which occur as droplet, star-like and graphic texture and locally sideronitic structures.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stry investigations suggest that the Xingdi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s and coeval volcanic rock in the Kuluktag area of the Tarim craton formed in an intracontinental breakup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dominant rockforming minerals and covariant relationships of other oxides versus Mg O, the parental magma of the Xingdi No.3 intrusion belongs to high-Mg tholeiitic basaltic magmas with Mg O of 10.78 wt%. The Xingdi No.3 intrusive rocks are characterized by light REE enrichment relative to heavy REE, negative Nb-Ta anomalies, low ~(143)Nd/~(144)Nd ratios(from 0.511183 to 0.511793) and high initial ~(87)Sr/~(86)Sr ratios(from 0.7051 to 0.7113). The magma was derived from the enriched-lithospheric mantle and was contaminated during emplacement. According to rock assemblages, mineralization, olivine characteristic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ss balance, there are better copper-nickel ore prospects in the Xingdi No.3 intrusion than in the other three intrusions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39.
利津县城区的地热资源主要赋存于新生代新近纪和古近纪碎屑沉积岩中,热储类型为层状孔隙-裂隙型热储,地热资源类型属热传导型。新近纪馆陶组热储层组与古近纪东营组热储层组是主要的热储层。该文在论述利津县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地热开发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及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对地热开发中的尾水排放和回灌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地热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0.
医学地理研究由来已久,但地理学界血吸虫病医学地理研究相对薄弱,而且多是非地理专业人员在从事相应工作。本文首先从血吸虫病流行传播的机理出发,分析了血吸虫病医学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认为钉螺滋生地与血吸虫病疫情的监测和预测是血吸虫病医学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其次系统总结了气象气候因子、土壤植被因子、地貌高程因子、水文水力因子、人文经济因子对血吸虫生命史及其宿主的影响,并视其为血吸虫病医学地理研究的基础;然后回顾了近年国际、国内运用遥感、GIS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包括地统计学方法)进行钉螺滋生地与血吸虫病疫情确定的主要研究手段,归纳了7类钉螺滋生地预测方法和5类血吸虫病疫情预测方法;最后剖析了目前血吸虫病医学地理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血吸虫病医学地理研究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