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6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884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984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133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杭州地区酸雨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杭州地区7个观测站的酸雨资料并结合探空及大气成分资料,分析近3年来杭州地区的酸雨变化和分布特征,研究了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物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杭州地区近3年降水平均pH值在437~523之间,酸雨污染空间上呈现“西重东轻”的格局,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均呈现小幅波动且变化趋势不明显。酸雨污染总体上夏季最轻,秋冬季最严重,春季次之。降水量与pH值和电导率的关系各站不一,其中临安、淳安、建德和富阳等地的降水pH值与降水量成正比,杭州和桐庐相关变化关系不明显。萧山比较特殊,各地降水电导率与降水量均呈反比; 在850 hPa偏北风的输送影响下, 降水酸度及电导率较高;降水pH值与最低层逆温的高度成正比,与逆温的厚度成反比,强酸雨时在降水前半段均伴随较严重的灰霾天气,逆温对降水电导率的相关关系不是很明显; 污染物SO2、NO2、PM10、PM25的浓度与降水pH值呈负相关关系, 说明近地层污染物浓度对降水酸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2.
“20110730”辽宁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自动气象站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7月30日辽宁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期间500 hPa高空槽与850 hPa切变线形成前倾形势,前倾槽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条件。此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表明,降水时空变率大;TBB等值线密集区和上冲云顶的位置对暴雨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强降水时雷达回波强度达到65 dBz,且有逆风区和正负速度对出现,中小尺度强对流特征明显;地面等温线密集带与地面切变线(或中尺度低压)的共同作用触发中尺度雨团,降水强度陡增。通过涡度方程诊断切变线形成动力机制得出,当正涡度变率发展加强时,切变线向正涡度变率大值区方向移动,产生辐合动力抬升条件;散度项对低层涡度变率的贡献最大,强辐合是低层切变线生成的动力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3.
The diurnal variation in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the raindrop size distribution(RSD) associated with stratiform rain at Kototabang, West Sumatra(0.20°S, 100.32°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micro rain radar(MRR) observations from January 2012 to August 2016. Along with the MRR data, the RSD from an optical disdrometer and vertical profile of precipitation from the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micr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urnal rainfall.Rainfall during 0000–0600 LST and 1800–2400 LST had a lower concentration of small drops and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large drops when compared to rainfall during the daytime(0600–1800 LST). The RSD stratified on the basis of rain rate(R) showed a lower total concentration of drops and higher mass-weighted mean diameter in 0000–0600 LST and1800–2400 LST than in the daytime. During the daytime, the RSD is likely governed by a riming process that can be seen from a weak bright band(BB). On the other hand, during 0000–0600 LST and 1800–2400 LST, the BB was stronger and the rainfall wa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midsize and large drops, 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more active aggregation right above the melting layer with minimal breakup. Diurnal variation in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RSD led to a different radar reflectivity(Z)–R relationship in the rain column, in which Z during the periods 0000–0600 LST and1800–2400 LST was larger than at the other times, for the same R.  相似文献   
994.
王慧  高拴柱  曹越男 《气象》2020,46(1):138-144
2019年10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中高纬地区西风带为4波型分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东西向带状分布,较常年位置偏西偏强。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6.6 mm,接近常年同期(35.8 mm)。全国平均气温为11.1℃,较常年同期(10.3℃)偏高0.8℃。10月我国有两次暴雨天气过程,一次是受台风米娜影响,一次是高空槽及低空切变线导致。10月共有4次冷空气活动,分别为2次寒潮天气过程和2次强冷空气过程。我国北部地区出现1次扬沙天气过程。2019年第19号台风米娜于10月1日20:30在浙江舟山普陀沿海登陆。  相似文献   
995.
周晓敏  张涛 《气象》2020,46(6):863-872
2020年3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极涡呈单极偏心亚洲分布,强度偏强;中高纬环流呈3波型,东亚槽偏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南支槽强度与常年平均相当。影响我国冷空气总体多而不强,致3月大部地区显著偏暖,全国平均气温为6.1℃,较常年同期(4.1℃)偏高2.0℃,有58个站最高气温破历史同期极值;弱冷空气频繁渗透南下配合南支槽活动致江南华南多连阴雨,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5.0 mm,较常年同期(29.5 mm)偏多18.4%。月内共出现3次较强冷空气过程,配合前期偏暖背景,有91个站出现日极端降温事件。南方地区发生7次大范围降雨过程,其中3次伴随有明显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多省遭受风雹袭击,局部地区受灾较重。此外,北方地区出现4次沙尘天气过程;四川东部、陕西南部、云南发生干旱。  相似文献   
996.
曹爽  何立富  沈晓琳  胡宁 《气象》2020,46(5):725-732
2020年2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且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强,欧亚地区中高纬环流呈三波型,环流呈纬向型,经向度较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强;下旬南支槽趋于活跃。2月,我国冷空气过程较常年偏少,出现今年首个全国型寒潮过程;全国平均气温为-0.1℃,较常年同期偏高1.6℃;全国平均降水量21.1 mm,较常年同期偏多18%。此外,前半月中东部多过程性雾 霾天气;西北地区出现今年首次沙尘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997.
2016年6月30日至7月4日,中国长江流域发生了入汛以来最强的一次极端降雨过程,但对雨带位置的预报却出现了显著误差。为此,本文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预报资料,利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分析了确定性和集合预报的基本情况,讨论了预报误差产生原因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梅雨锋上次天气尺度波动在中国黄淮—辽东半岛到朝鲜半岛—日本东部一带呈“负—正—负”的分布,它的强弱对雨带位置的变化起着重要影响。当该波动偏强时,有利于低层季风向北伸展,加之冷空气强度偏弱,进而造成雨带位置偏北,反之亦然。此外,通过对比集合预报成员中的准确和偏北成员组,发现该次天气尺度波动来源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初始误差场。伴随着中纬度西风波动的向东传播,该误差在中低层沿着梅雨锋向东移动、并不断增强,最终造成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带位置明显偏北。  相似文献   
998.
以Lu[1]改进的温带气旋识别方法为基础,结合江苏省73个人工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近35年来春季江淮气旋及其与江苏春季暴雨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5年来,春季江淮气旋发生的次数呈现趋势性递减的变化,其源地主要集中在安徽西南部的大别山东侧和西北部的淮河上游平原。江淮气旋对沿江苏南的春季暴雨有重要影响,而对淮北地区暴雨的影响最弱,给江苏春季带来区域性暴雨的江淮气旋主要是介于中尺度和天气尺度之间的次天气尺度系统。引起淮北和江淮之间两个区域暴雨的江淮气旋源于皖、豫、鲁三省交界处的比例较高。春季江淮气旋造成的暴雨区主要位于气旋中心附近和气旋的南部。其中,淮北地区雨区主要位于气旋中心附近,沿江苏南的雨区在气旋中心和南部均有分布。气旋中心涡度和风速大小、低空西南急流的位置和水汽通量辐合的位置是暴雨落区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9.
1961-2005年新疆区域分级雨日(量)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刘波  肖子牛 《干旱区地理》2011,34(3):419-428
利用新疆区域108个常规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雨资料对新疆区域1961-2005年分级雨日(量)的气候特征进行研究.按日雨量的大小分成4个等级:小雨(0.1~6.0 mm)、中雨(6.1~12.0 mm)、大雨(12.1~24.0 mm)和暴雨(≥24.1 mm),有效雨日(量)为上面4个等级雨日(量)的总和.结果发现:新...  相似文献   
1000.
对2010年4月21~23日文山州久旱转大雨过程的环流演变及各种物理量场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干旱期文山长期维持"西高东低"环流型,环流形势的调整,尤其是中纬度环流形势向"东高西低"转变,是久旱转雨的必要条件。这次过程也与高空冷槽、低涡切变和不稳定层结(能量)的发展等有关。久旱转雨时,各物理量场的分布与该区域降水相关性很好,具有很明显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