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测绘学   201篇
大气科学   302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1.
全球离散格网系统是指把地球表面按照一定规则离散分割成多分辨率层次结构的格网单元,广泛应用于海量多源空间数据的组织、管理和分析中。六边形全球离散格网具有优良的几何特性,非常适合于空间数据的处理,如何进一步提高六边形全球离散格网编码运算的效率仍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采用正二十面体施耐德投影四孔径六边形全球离散格网模型,基于六边形三轴坐标与编码的二进制数的对应关系构建四孔六边形的基础编码结构,将二十面体划分为32个基础六边形,并将之分为3种基础六边形剖分瓦片,在每个六边形剖分瓦片采用基础编码结构进行编码,建立了四孔六边形全球离散格网编码,同时设计了并实现了四孔六边形编码与六边形三轴坐标之间的快速转换,基于此构建了一种高效的四孔六边形全球离散格网编码运算方案,包括编码的算数运算、空间拓扑运算和邻域检索运算及跨面运算。与现有的六边形全球离散格网编码运算方案相比,本文的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编码算数运算、空间拓扑运算和邻域检索运算的效率,编码加法运算是HLQT的2~3倍,邻域检索运算分别是HLQT的3~5倍和H3的2~3倍,且受格网编码层次的影响较小,编码的跨面邻域检索运算时间略高于面内的运算,可以为全...  相似文献   
112.
Application of the HY-1 satellite to sea ice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The HY-1A satellite is the first oceanic satellite of China. During the winter of 2002~2003, the data of the HY-1A were applied to the sea ice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for the Bohai Sea of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ea ice retrieval system of the HY-1A has been constructed. It receives 1B data from the satellite, outputs sea ice images and provides digital products of ice concentration, ice thickness and ice edge, which can be used as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sea ice monitoring and the initial fields of the numeric sea ice forecast and as one of the reference data for the sea ice forecasting verification. The sea ice retrieval system of the satellite is described, including its processes, methods and parameters. The retrieving resul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the sea ice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for the Bohai Sea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13.
对称模式下的CHAMP弯曲角掩星数据同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单介绍了无线电掩星技术探测行星大气的发展史,列举了该技术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从 Eyre提出的统计学的最优估计反演方法,比较了用相位、弯曲角和折射率作为同化因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各自的优缺点。对弯曲角同化因子,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资料为背景场,运用一维变分技术,进行CHAMP掩星观测资料变分同化反演,从而获得水汽和温度剖面。将反演获得的气象剖面与非同化的剖面作比较,并且采用相应的探空气球资料作为验证,可以看出变分同化技术比传统的标准反演技术反演误差小。证实掩星数据资料的一维变分同化技术可以改进目前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14.
SAR海洋内波表层流反演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开国 《遥感学报》2010,14(1):127-139
基于海洋内波SAR成像机理与M4S海面微波散射成像模型,提出SAR海洋内波表层流反演新方法。首先从SAR图像上获得内波剖面的海面后向散射强度,利用AH理论的线性近似关系得到猜测表层流,通过海面微波散射成像模型仿真海洋内波的SAR海面后向散射强度,利用二分法不断地修改风速和流速梯度等参数,使仿真信号最大程度的逼近实际SAR图像上的海面后向散射强度,输出最终海表层流。以中国南海海区3景海洋内波SAR图像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仿真的海洋内波SAR海面后向散射强度剖面和实际SAR图像上的信号剖面吻合,两者的相关系数达90%以上,说明该反演方法是收敛与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5.
为了有效地辅助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对土地覆盖情况和地类遥感影像判读提供辅助,运用ASP.NET和网络服务技术,以多源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构建了基于网络服务的地类遥感影像样本检索系统。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网络服务的地类遥感影像样本检索系统的结构、流程和功能,提出了系统的数据库表结构设计方法,为网络化遥感样本检索服务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6.
臭氧已成为中国继PM2.5之后多地的首要污染物,臭氧污染防治是中国“十四五”及未来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本文回顾了近60年来国内外臭氧卫星观测方面的主要进展,包括卫星探测载荷和臭氧相关的反演应用技术等,分为3个阶段总结了卫星载荷天底、临边和掩星3种探测方式的发展历程。臭氧卫星遥感反演算法和监测应用也随着载荷的发展在不断更新,本文重点介绍了臭氧柱总量和垂直廓线卫星遥感反演算法、近地面臭氧及其前体物观测、平流层臭氧入侵观测和区域传输、臭氧卫星观测数据的精度验证等方面的重要进展。对比国际臭氧卫星遥感监测,中国臭氧监测卫星发展滞后,虽然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中陆续发射的高光谱观测卫星、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具有初步的臭氧监测能力,但在卫星载荷在功能、性能等方面还有不小差距,比如空间分辨率、信噪比等方面。在算法反演和监测应用方面,目前臭氧柱总量反演精度较高,还存在对流层中低层和近地面臭氧浓度反演精度不够,臭氧污染评估及成因分析不足,如近地面臭氧污染迁移转化过程、平流层臭氧侵入识别分析等问题,是下一步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7.
以江西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研究基于Landsat TM 5影像的水体透明度反演模型.结合6个时期的影像与对应的13个实测塞氏盘深度(SDD)数据建立了SDD的自然对数变换值与蓝、红波段的自然对数变换值的线性组合之间的回归模型,即ln(SDD)=-4.016-0.722ln(blue)-0.587ln(red).此模型能够解释88%的水体透明度变化.利用另外12个样点进行模型的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实际量测值与模型反演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3,误差标准差等于0.22 m.因此我们认为此模型获得了可以接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8.
地物反射光谱对MODIS近红外波段水汽反演影响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近红外辐射传输方程的基础上,利用近红外波段水汽的不同吸收属性,在MODTRAN的模拟下,深入分析了基于MODIS近红外数据的可降水汽反演算法,并着重讨论了地物反射光谱非线性在可降水汽反演中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当波段间反射率之比不等于1时,MODIS近红外波段反演水汽将存在较大偏差。同时,在地物光谱库基础上,计算了不同地物反射率比值,其分布表明,大部分地物波段反射率比值不等于1。研究表明,应用现有MODIS近红外波段水汽反演算法,如果不考虑地表反射率光谱变化的影响,由地表反射光谱造成的误差最大约为反射率比值与1偏差的15倍,同时,这一误差还与大气波段透过率之比有关。  相似文献   
119.
China''s 7000 m manned submersible JIAOLONG carried out an exploration cruise at the Mariana Trench from June to July 2016. The submersible completed nine manned dives on the north and south area of the Mariana Trench from the depth of 5500 to 6700 m, to investigate the geological,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hadal area. During the cruise, JIAOLONG deployed a gas-tight serial sampler to collect the water near the sea bottom regularly. Five days later, the sub located the sampler in another dive and retrieved it successfully from the same location, which is the first time that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finished the high accuracy in-situ deployment and retrieval using a manned submersible with Ultra-Short Base Line (USBL) positioning system at the depth more than 6600 m. In this task, we used not only the USBL system of the manned submersible but also a compound strategy, including five position marks, the sea floor terrain, the depth contour, and the heading of the sub.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mpound strategy of the target deployment and retrieval with the practical diving experience of JIAOLONG, and provides a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other underwater vehicles such as manned submersible or Remote Operated Vehicle (ROV)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20.
大气二氧化碳是开展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研究的关键数据。卫星遥感技术与模式模拟相结合的反演方法已成为获取该数据的重要手段,但模式输入参数本身的误差会对大气二氧化碳反演精度产生影响,须在反演算法设计中加以关注。本文利用RTTOV10快速辐射传输模式模拟Aqua/AIRS红外探测仪17个大气二氧化碳反演通道,计算了这些通道上大气顶出射辐射对温度廓线、臭氧廓线、水汽廓线、地表温度和地表发射率的参数误差的不确定性,并与二氧化碳增加0.5%时造成的不确定性进行对比,分析二氧化碳对上述参数误差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温度廓线误差是干扰AIRS大气二氧化碳反演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臭氧廓线误差,而水汽廓线、地表温度和地表发射率的误差对二氧化碳反演的影响在除去个别通道后可忽略不计。最后,本文以通道为单位,确定了各通道上的高敏感参数、敏感参数和不敏感参数,为二氧化碳反演通道的选择和反演算法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