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4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434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497篇
地球物理   623篇
地质学   883篇
海洋学   277篇
天文学   83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地理   3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41.
The high-resoluti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and the δ18O records of the section between 96.49– 137.6 mcd at ODP Site 1144 on the continental slope of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reveals an abrupt cooling event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during the last interglacial (MIS 5.5, i.e. 5e). The dropping range of the winter SST may come to 7.5°C corresponding to 1.2‰ of the δ18O value of sea surface water. This event is comparable with those discovered in the west Europe and the northern Atlantic Ocean, but expressed in a more intensive way. It is inferred that this event may have been induced by middle- to low-latitude processes rather than by polar ice sheet change. Since the Kuroshio-index species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 displayed the most distinct change at the event, it may also be related to the paleoceanographic change of the low-latitude area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This event can be considered as one of “Younger Dryas-style coolings” and is indicative of climate variability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stage.  相似文献   
142.
干旱、半干旱区域降水趋势可预报期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镜娴  罗哲贤 《气象学报》1996,54(1):117-120
应用中国西北和美洲大陆中部干旱、半干旱区域7个长记录站的月降水量记录,分析了降水趋势的可预报期限问题。结果表明:月降水量标准化系数序列的可预报尺度为3个月左右。将该序列进行差分运算后,误差倍增时间会显著加长。  相似文献   
143.
长江三峡及邻区地震活动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道功  谭成轩 《地震地质》1996,18(4):436-442
根据历史地震记载和现今地震观测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长江三峡及邻区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及活跃期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的震级的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将持续79a,活跃期内的最大地震震级不会超过5.2级。这对三峡地区地震问题的评价与防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4.
145.
华北山地地貌面与新生代构造运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华北山地有三期山地夷平面,四期河流阶地面。表明新生代地壳运动具有垂直差异性质。以上升运动为主,平均升幅1700m,速度0.031mm/a。以第四纪为最大。全区新地壳构造形迹可划分为3大类,8亚类和32个小类。在新生代构造运动中,又划分出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和晚更新世以来的最新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46.
汕头市历史地震影响烈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素娟 《华南地震》1992,12(1):57-63
本文将所论地震事件视为随机事件。按全概率定理分析了地震对场地的地震动影响(A)和超越给定值的概率P:对地震烈度序列进行了极值统计分析,得到汕头市地震平均重现期及其对应的烈度值。  相似文献   
147.
王季达  王公达 《内陆地震》1992,6(3):232-239
探讨了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使用的可行性。应用1882年以来新疆及邻近区域内6级以上的强震资料,使用AR模型,分析了本地区强震活动的规律及特征。其结果可用于新疆未来强震活动的趋势分析及预测。  相似文献   
148.
采用b值时间扫描及地震复发周期等统计方法,对乌鲁木齐至沙湾一带1977年以来的地震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分析。初步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5.0级以上中强地震发生前,b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异常。利用地震复发周期计算公式和未来地震震级定量计算公式,得到区内不同震级区间的平均复发周期及今后2年左右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  相似文献   
149.
An extreme value analysis of the flow of Burbage Brook is carried out by modelling peaks over a high threshold. The aims are to illustrate recently developed statistical techniques and to report on interesting features of the flow of the brook over a 58-year period. Peak flows are found to show marked seasonal variation and a downward trend. Then-year return level is estimated for various values ofn,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estimates is assessed.  相似文献   
150.
吴志平  李敏 《地震研究》1992,15(4):345-354
1991年7月1日、22日在云南省施甸太平乡先后发生了5.0、5.2级两次中强地震。保山行署地震局曾在震前作出了正确的中、短期预报和震后作了无震预报。本文客观地提供了这次地震前后预报的科学依据、中短期自适应加权定量综合判定模式实际计算结果及一系列对策的实况;同时讨论了孕震区内短临阶段前兆变化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