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56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540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117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2007~2010年云南GPS观测大气可降水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最新云南地基GPS站观测和探空观测资料分析表明:GPS/PWV和探空大气可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相关性好;云南省GPS/PWV年内干湿季气候特征分明,湿季开始前GPS/PWV月变率小于干季开始前的月变率;全省GPS/PWV年平均日变化峰值和谷值出现时间一致,勐腊、蒙自和昆明具有准双峰型特征;勐腊站干季、湿季日变化明显不同,其余测站干季和湿季的PWV日变化特征与全年平均日变化特征基本一致。GPS/PWV资料能够反应云南雨季开始期时空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52.
Abstract

Water balance studies with stable water isotopes have rarely been conducted in remote and tropical wetland areas. As such, 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the water balance and groundwater–surface water interaction in the Pantanal, one of the largest and most pristine wetlands in the world. We applied MINA TrêS, a water balance model utilizing stable water isotopes (δ18O, δ2H) and chloride (Cl-) to assess the dry-season hydrological processes controlling groundwater–surface water interactions and the water balance of six floodplain lakes in the northern Pantanal, Brazil. Qualitatively, all lakes exhibited similarity in hydrological controls. Quantitatively, they differed significantly due to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in controlling groundwater inflow and lake volume. Our approach is readily transferable to other remote and tropical wetland systems with minimal data input requirements, which is useful in regions with sparse hydrometric monitoring.
Editor Z.W. Kundzewicz  相似文献   
153.
Water discharge and sediment loa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lda rock-glacier stream are described for portions of the 1985 and 1986 ablation seasons. Covering an area of 1.5 km2, the Hilda rock glacier yields a relatively consistent flow, generally low in suspended sediments and relatively high in total dissolved solids during the ablation season. The seasonal hydrograph shows decreasing discharge and suspended sediment load and increasing dissolved loads through the ablation season as snowmelt water sources are depleted. Superimposed on this is a diurnal hydrograph showing that daily peaks in discharge lag several hours behind daily temperature maxima. Rain events produce hydrograph anomalies and act to flush sediment, elevating suspended loads, while diluting dissolved load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rock-glacier hydrological systems are more responsive to short-term and transient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than previously suggested in the literature. Nonetheless, th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Hilda rock glacier is more conservative in both water and sediment yield than glacier systems of comparable size and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54.
为深入认识GRAPES_Meso(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3 km对流尺度区域模式对华南前汛期精细化降水的预报性能,为模式改进及业务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广东省86个站点逐小时观测降水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多源融合降水资料,针对广东省复杂地形特点,结合距海岸线的远近及站点地形特点,将86个站划分为沿海东部、沿海西部和内陆地区三个子区域,采用二分类降水预报检验方法,定量评估了2020年5月18日—6月18日华南前汛期降水预报效果。结果显示,GRAPES_Meso 3 km模式精细化降水预报技巧受广东复杂地形影响较大,广东沿海东部和内陆地区24 h时累积降水的小雨、中雨、大雨量级预报成功指数(Threat Score,TS)、公平成功指数(Equitable Threat Score,ETS)评分高于沿海西部地区,尽管暴雨预报评分具有此相同特征,但三个子区域的暴雨预报评分总体较低;从3 h累积降水预报评分看,沿海东部、沿海西部及内陆地区等三个子区域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但是沿海东部及西部与内陆地区表现有所不同,沿海东部和西部降水预报评分夜间较低(预报偏差偏高),白天相对较高(预报偏差偏低),而内陆地区则是夜间较高(预报偏差偏低),白天相对较低(预报偏差偏高)。沿海西部预报评分相对较低的原因是由于检验时段内广东地区存在一个弱的风切变,而沿海西部大部分地区正好处于切变线南侧的温度高值区控制,但模式模拟该区域的日平均温度较实况偏低,导致沿海西部模式预报降水空报较多,降低其降水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155.
华北汛期降水的年代际减少,一直是气候学领域关心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扼要回顾了华北汛期旱涝研究的最新代表性成果,主要包括华北汛期起讫的客观识别、华北汛期降水多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华北汛期降水变化与大气遥相关型的关系,以及华北汛期降水量增多趋势的停滞等。在此基础之上,归纳和总结了该领域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如:华北汛期起讫时间的统一性;在华北汛期降水年代际变少的归因分析中,其年际振荡成分衰减的物理原因;华北汛期降水年代际变多趋势停滞的原因;华北汛期降水何时恢复增多等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6.
在物源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实验模拟,研究水力类泥石流在不同流速、流量和纵比降组合条件下的沟道启动、揭底机理和运动特征。用Herschel-ulkley模型分析泥石流运动时的受力情况,整理实验数据获得侵蚀高度与纵比降的关系和流量与揭底距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7.
丁胜祥  李中平  张明波  沈燕舟 《水文》2012,(4):33-36,62
根据瀑布沟汛期洪水资料和环流形势等天气资料,分析瀑布沟汛期洪水与环流形势的关系,通过数理统计、模糊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瀑布沟汛期洪水的分期特性,分析表明,瀑布沟汛期洪水存在较为明显的主汛与后汛之分,分期时间在8月20日左右。分析结果为瀑布沟水库分析分期设计洪水、汛期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等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8.
首先对贵阳近500 a(1470—2008年)旱涝等级资料进行增补,利用该资料进行等级序列展开频次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近58 a,贵阳出现极端旱、偏旱的频次明显高于过去近500 a的平均状况;汛期出现偏旱和旱的次数明显增多,旱重于涝的趋势非常明显。从年代际和百年际尺度看,210 a周期是贵阳旱涝振荡的主周期,而50 a周期是次周期,且20世纪80年代的干旱程度高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年代;从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24 a周期是贵阳旱涝振荡的主周期,而7 a周期是次周期;汛期降水偏少,一般与旱灾对应一致,但若降水偏多,对应汛期各月降水分布均匀,则不一定对应涝灾。最后,结合诊断结果,借助IPCC AR4最新的模式预估数据集,预估贵阳汛期降水在未来10 a左右将处于旱涝交替频发期,之后至21世纪40年代中期将处于少雨阶段,可能会出现较长时期的干旱。  相似文献   
159.
在成功移植LAPS云分析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AREM暴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的有云状态运行,并以2007年7月13日我国中部地区的一场大暴雨过程为例,进行了AREM模式冷、热启动的数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模式冷启动0~6h内模拟的降水强度明显偏弱,通常只有不足5mm的降水产生;而模式热启动在模式积分的初始阶段就产生...  相似文献   
160.
1955—2007年拉萨市雨季夜雨率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忠水 《气象》2011,37(12):1584-1588
利用1955—2007年拉萨市逐日降水和气温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拉萨市雨季(5—9月)夜雨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拉萨市整个雨季日夜雨率变化是比较稳定的,近50多年来基本没有发生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夜雨率与日降水量有显著关联,当日降水量在25 mm以下时,夜雨率随降水量增加而增大,当日降水量〈1 mm时夜雨率最小为75.2%,当日降水量为25 mm时,夜雨率达到最大值93.4%;夜雨率与日温差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拉萨多夜雨与地形有关,高夜雨率既有有利的一面,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深入探讨夜雨率是制定有效防御气象灾害对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