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208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77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11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华北北部地区3次强震的交兆场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发生前几个至十几(或几十个)个月的时间尺度上,未来震中区表现为前兆平静或空白的特征,同期外转眍中小地震活动十分活跃,地震前兆异常也大量涌现。根据这些现象,提出了地震中短期前兆场的震中区前兆空区模式。  相似文献   
212.
山东省东西部地区差距衡量指标体系及测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认为 ,通常所说的地区差距应该是指经济、社会以及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要素的差距组成的“集合体” ,即区域间社会经济综合实力水平的差距。基于对地区差距的这一理解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一套以定量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地区差距衡量指标体系及定量化测算方法 ,并运用它对山东省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13.
GIS语义共享的实质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GIS技术下的地理信息共享表现为 GIS数据共享 ,在研究 GIS数据共享时 ,是以最终实现地理信息共享为目的的。为达到这一目的 ,首先必须解决数据本身的共享问题 ,再次要解决数据所表达的语义的共享问题 ,其中包括从数据中读取语义的过程 ,即语义翻译 ,以及所读取的语义与应用目的之间的融合过程 (主要是要解决语义冲突问题 ) ,即语义融合。为了实现 GIS语义共享 ,除要采用一定的技术实现数据本身的共享外 ,还必须选择合适的空间概念及其逻辑表达方法实现语义的共享 ,本文提出采用基于地理要素的空间概念并采用 GIS语义数据模型加以描述可以实现 GIS的语义共享。  相似文献   
214.
“什么”的否定对象既可以是引述性成分,又可以是非引述性成分;“什么”能够对对象进行直接语义否定,否定其体现出的隐含义、描述性语义特征;也能对对象进行语用上的否定,否定对方话语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215.
库玛断裂带强震活动与地震空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玉华  马文静 《地震》2002,22(2):81-87
库玛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内部的一条强地震活动带, 1900年以来发生过3次7级地震,其中2次7级大震前均出现5级以上地震的背景空区,表明背景空区对该带大震具有中长期预报意义。最近一次背景空区业已形成,并出现与之配套的孕震空区,其演化图像符合强震孕育模式。研究发现,库玛断裂带中段ML 3以上地震空区,对共和7级强震及周边200 km的强震有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216.
基于间隙参数模型的盾构隧道周围土体位移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杨冠天  项彦勇  张峰 《岩土力学》2005,26(10):1602-1606
基于一种盾构加载模型并引进间隙参数的概念,对盾构隧道周围土体位移的机理及预测方法进行了总结。盾构相对于设计轴线的偏移是影响土体变形的主要原因之一。确定间隙参数是应用解析方法的关键步骤,提出了一个半经验、半解析方法,并针对一个工程实例把现场测量值和理论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17.
The present work develops an approach to seamlessly blend satellite, available radar, climatological and gauge precipitation products to fill gaps in ground‐based radar precipitation field. To mix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products, the error of any of the products relative to each other should be removed. For bias correction, the study uses an ensemble‐based method that aims to estimate spatially varying multiplicative biases in SPEs using a radar precipitation product. A weighted successive correction method (SCM) is used to make the merging between error corrected satellite and radar precipitation estimates. In addition to SCM, we use a combination of SCM and Bayesian spatial model for merging the rain gauges (RGs) and climatological precipitation sources with radar and SPEs. We demonstrated the method using a satellite‐based hydro‐estimator; a radar‐based, stage‐II; a climatological product, Parameter‐elevation Regressions on Independent Slopes Model and a RG dataset for several rain events from 2006 to 2008 over an artificial gap in Oklahoma and a real radar gap in the Colorado River basi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M metho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Bayesian spatial model produced a precipitation product in good agreement with independent measurements. The study implies that using the available radar pixels surrounding the gap area, RG, Parameter‐elevation Regressions on Independent Slopes Model and satellite products, a radar‐like product is achievable over radar gap areas that benefit the operational meteorology and hydrology community.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18.
刘浩  薛梅 《遥感学报》2021,25(10):2027-2039
地理空间认知是人类获取地理空间知识、认知地理环境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虚拟地理环境VGEs(Virtu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s)作为继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之后的新一代地理分析工具,在地理空间认知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目前相关研究尚处于概念探讨和框架搭建阶段,缺乏对地理空间认知内涵及相关技术方法的论述和研究。本文以经典的地理学6问题求解为导向,从地理本体认知、地理过程认知和地理行为认知3个层次,阐述了VGEs地理空间认知的内涵和基本内容;进一步重点探讨了实现VGEs地理空间认知的相关技术方法,包括城市空间表达与城市计算、多模式人机交互、地理知识图谱与空间推理、地理过程模拟、地理行为模式识别与情感计算等方面。以重庆为例开展了应用案例实践,展示了如何利用相关技术方法实现对地理环境和地理空间对象的认知和理解。本文提出的总体框架和技术体系为VGEs地理空间认知的深入开展和技术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有助于将该项工作从理论探讨阶段推向技术实现阶段。  相似文献   
219.
李宗飞  董友强  侯妙乐  王坚  信泰琦 《遥感学报》2021,25(12):2365-2380
数字化方式是传播遗产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长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线型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长期发展中,以往人们较多关注考古器物、字画、文稿等可移动文物和大型佛龛、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领域的数字化修复,但是对长城遗址的数字化修复研究极少。本文立足于数字化修复中多源证据的重要性,结合长城的原貌价值及真实性保护理念,总结了长城数字化修复的基本概念;提出了从领域知识构建、证据转化、证据融合、语义建模到知识服务整个过程的长城数字化修复总体思路,并分析了面临的3个基本问题,包含长城认知、数据采集及证据转化、复原理念及实现问题;继而从长城领域知识构建、数字化修复关键技术和面向需求的知识服务3方面阐述了长城数字化修复的研究方向与重点;最后以九眼楼为例,介绍了数字化修复框架下的修复成果。  相似文献   
220.
新型城镇化作为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对破解城乡及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空间计量模型、门限面板模型,分析2009—2019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演化情况,揭示二者的关联关系,检验分析城乡收入差距的其他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 2009—2019年,四川省新型城镇化水平逐年上升,城乡收入差距逐年缩小,各年度城乡收入差距均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其低值区域主要集聚在成渝经济走廊上,其高值区域主要集聚在川西及东北部秦巴山区。(2)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非线性影响,呈倒“U”型关系,主要原因是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不协调、不同步,当农业现代化水平跨越门槛值后,新型城镇化才会由扩大转为抑制城乡收入差距。(3)地区经济不平衡程度、科技创新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也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显著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积极稳妥推动新型城镇化、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